二次翻转气路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38206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9: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二次翻转气路控制系统,属于气路控制技术领域,包括气源、第一气缸组、第二气缸组、第一气控阀、第二气控阀、第一机械阀、第二机械阀、第三机械阀、第一限位阀和第二限位阀,以及由其组成的执行气路和控制气路;第一控制气路通过控制第一执行气路正向接通,控制第一气缸组执行夹紧动作;第二控制气路通过控制第二执行气路正向接通,控制第二气缸组执行夹紧动作;第三控制气路通过控制第二执行气路、第一执行气路反向接通,控制第二气缸组和第一气缸组依次执行打开动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一个机械阀进行两步骤动作,减少操作步骤节省操作时间,同时还利用安全连锁原理,防止误操作,确保操作准确性。确保操作准确性。确保操作准确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二次翻转气路控制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气路控制系统,尤其涉及一种二次翻转气路控制系统,其属于气路控制


技术介绍

[0002]在气路控制系统中,一个机械阀通常只能进行一个动作,在实际生产中,一个机械阀仅进行一个动作,不但增加了设备成本投入,也容易受到空间限制,不利于气控系统在空间紧凑的工作场景中的使用。如何实现使用一个机械阀进行多个动作,减少操作步骤的同时还能保证操作准确,一直以来都是气控系统设计中不断追求和改进的方向。尤其是在汽车制造生产线上,为了节约成本和空间,需要利用安全可靠的连锁控制原理,实现一个机械阀控制两个动作的工作场景。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二次翻转气路控制系统。
[0004]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二次翻转气路控制系统,包括气源、第一气缸组、第二气缸组、第一气控阀、第二气控阀、第一机械阀、第二机械阀、第三机械阀、第一限位阀和第二限位阀;
[0006]所述气源、第一气控阀和第一气缸组通过气管连通,形成第一执行气路,且所述第一气缸组的气口O端设置有第一限位阀;
[0007]所述气源、第二气控阀和第二气缸组通过气管连通,形成第二执行气路,且所述第二气缸组的气口I端设置有第二限位阀;
[0008]所述气源与所述第一机械阀的气口P连通,所述第一机械阀的气口A与所述第一气控阀的气口K1连通,形成第一控制气路;第一控制气路通过控制第一执行气路正向接通,控制第一气缸组执行夹紧动作;
[0009]所述气源经过第一限位阀后与所述第二机械阀的气口P连通,所述第二机械阀的气口A与所述第二气控阀的气口K1相连通,形成第二控制气路;第二控制气路通过控制第二执行气路正向接通,控制第二气缸组执行夹紧动作;
[0010]所述气源与所述第三机械阀的气口P连通,所述第三机械阀的气口A与所述第二气控阀的气口K2连通,所述第三机械阀的气口A经过所述第二限位阀后与所述第一气控阀的气口K2连通,形成第三控制气路;第三控制气路通过控制第二执行气路、第一执行气路反向接通,控制第二气缸组和第一气缸组依次执行打开动作。
[0011]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气缸组包括至少一个气缸,所述气缸之间并联连接;所述第二气缸组包括至少一个气缸,所述气缸之间并联连接。
[0012]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气缸组包括并联的第一气缸、第二气缸、第三气缸、第四气缸、第五气缸和第六气缸,所述第一限位阀位于所述第三气缸的气口O端。
[0013]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气缸组包括并联的第七气缸和第八气缸,所述第二限位阀位于所述第七气缸的气口I端。
[0014]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气控阀和所述第二气控阀均为二两位五通气控阀。
[0015]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机械阀、第二机械阀和第三机械阀均为手动按钮气控阀。
[0016]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阀和第二限位阀均为行程开关。
[0017]更进一步地,所述气源还包括开关阀、气源处理器和单向阀,所述气源处理器包括过滤器、调压阀、压力表。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一个打开按钮,实现两步打开动作,减少操作步骤,节省操作时间;2、利用机械阀和限位阀进行安全连锁,防止误操作,提高安全性。实现了使用一个机械阀进行两步动作,减少操作步骤和时间,同时利用连锁原理,防止误操作,保证操作准确性,极大的节约了成本和空间。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0]在图中,1、气源;2、第一气缸组;201、第一气缸;202、第二气缸;203、第三气缸;204、第四气缸;205、第五气缸;206、第六气缸;3、第二气缸组;301、第七气缸;302、第八气缸;4、第一气控阀;5、第二气控阀;6、第一机械阀;7、第二机械阀;8、第三机械阀;9、第一限位阀;10、第二限位阀;11、开关阀;12、气源处理器;13、单向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结合附图1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
[0022]一种二次翻转气路控制系统,包括气源1、第一气缸组2、第二气缸组3、第一气控阀4、第二气控阀5、第一机械阀6、第二机械阀7、第三机械阀8、第一限位阀9和第二限位阀10;
[0023]所述气源1、第一气控阀4和第一气缸组2通过气管连通,形成第一执行气路,且所述第一气缸组2的气口O端设置有第一限位阀9;
[0024]所述气源1、第二气控阀5和第二气缸组3通过气管连通,形成第二执行气路,且所述第二气缸组3的气口I端设置有第二限位阀10;
[0025]所述气源1与所述第一机械阀6的气口P连通,所述第一机械阀6的气口A与所述第一气控阀4的气口K1连通,形成第一控制气路;第一控制气路通过控制第一执行气路正向接通,控制第一气缸组2执行锁紧动作,进行一次翻转;
[0026]所述气源1经过第一限位阀9后与所述第二机械阀7的气口P连通,所述第二机械阀7的气口A与所述第二气控阀5的气口K1相连通,形成第二控制气路;所述第一限位阀9设置于所述第一气缸组2的O端,其气路则连接于所述第二机械阀7之前,起到连锁保护作用;只有第一限位阀9导通后,第二控制气路才能导通,才能控制第二执行气路正向接通,进而控制第二气缸组3执行锁紧动作,进行二次翻转;
[0027]所述气源1与所述第三机械阀8的气口P连通,所述第三机械阀8的气口A与所述第二气控阀5的气口K2连通,所述第三机械阀8的气口A经过所述第二限位阀10后与所述第一气控阀4的气口K2连通,形成第三控制气路;第三控制气路先控制第二执行气路反向接通,
进而控制第二气缸组3执行第一次打开动作;因所述第二限位阀10设置于所述第二气缸组3的I端,且其气路连接于所述第一气控阀4的气口K2,即只有第二气缸组3缩回并到位后,第二限位阀10才能导通,此时才能反向接通第一执行气路,从而控制第一气缸组2执行第二次打开动作。
[0028]所述第一气缸组2包括至少一个气缸,所述气缸之间并联连接;所述第一气缸组2包括并联的第一气缸201、第二气缸202、第三气缸203、第四气缸204、第五气缸205和第六气缸206,所述第一限位阀9位于所述第三气缸203的气口O端。
[0029]所述第二气缸组3包括至少一个气缸,所述气缸之间并联连接;所述第二气缸组3包括并联的第七气缸301和第八气缸302,所述第二限位阀10位于所述第七气缸301的气口I端。
[0030]所述第一气控阀4和所述第二气控阀5均为二两位五通气控阀。其中,K1,K2为先导控制气路,气口A为气缸正动作出气口,气口B为气缸反动作出气口,气口P为进气口,气口R为正动作排气孔,气口S为反动作排气孔。
[0031]所述第一机械阀6、第二机械阀7和第三机械阀8均为手动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二次翻转气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气源(1)、第一气缸组(2)、第二气缸组(3)、第一气控阀(4)、第二气控阀(5)、第一机械阀(6)、第二机械阀(7)、第三机械阀(8)、第一限位阀(9)和第二限位阀(10);所述气源(1)、第一气控阀(4)和第一气缸组(2)通过气管连通,形成第一执行气路,且所述第一气缸组(2)的气口O端设置有第一限位阀(9);所述气源(1)、第二气控阀(5)和第二气缸组(3)通过气管连通,形成第二执行气路,且所述第二气缸组(3)的气口I端设置有第二限位阀(10);所述气源(1)与所述第一机械阀(6)的气口P连通,所述第一机械阀(6)的气口A与所述第一气控阀(4)的气口K1连通,形成第一控制气路;第一控制气路通过控制第一执行气路正向接通,控制第一气缸组(2)执行夹紧动作;所述气源(1)经过第一限位阀(9)后与所述第二机械阀(7)的气口P连通,所述第二机械阀(7)的气口A与所述第二气控阀(5)的气口K1相连通,形成第二控制气路;第二控制气路通过控制第二执行气路正向接通,控制第二气缸组(3)执行夹紧动作;所述气源(1)与所述第三机械阀(8)的气口P连通,所述第三机械阀(8)的气口A与所述第二气控阀(5)的气口K2连通,所述第三机械阀(8)的气口A经过所述第二限位阀(10)后与所述第一气控阀(4)的气口K2连通,形成第三控制气路;第三控制气路通过控制第二执行气路、第一执行气路反向接通,控制第二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聪聪马德任闫智慧王文韬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君屹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