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行星齿轮减速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37193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8: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行星齿轮减速机,包括机壳,机壳上转动安装有输入轴和输出轴,输入轴、输出轴上分别安装有位于机壳内的太阳轮、行星轮,行星轮环绕太阳轮设置,机壳包括供输入轴穿过的前端盖、供输出轴穿过的后端盖及固定安装在前端盖和后端盖之间的内齿圈,行星轮与太阳轮、内齿圈均啮合。本申请安装时,将输入轴、输出轴分别安装在前端盖、后端盖上,前端盖安装在内齿圈上使太阳轮与内齿圈同轴度,行星轮的齿牙对准太阳轮和内齿圈的齿槽后将后端盖安装在内齿圈上即可;由于内齿圈与前端盖和后端盖分开设置,安装时将前端盖和后端盖依次安装在内齿圈上,有利于行星轮的齿牙与太阳轮、齿圈的齿槽对齐,有效地降低了减速机的安装难度。装难度。装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行星齿轮减速机


[0001]本技术涉及减速机
,尤其涉及一种行星齿轮减速机。

技术介绍

[0002]减速机一般用于低转速大扭矩的传动设备,电动机、内燃机或其它高速运转的动力通过减速机的输入轴上的齿数少的齿轮啮合输出轴上的大齿轮来达到减速的目的,在原动机和工作机或执行机构之间起匹配转速和传递转矩的作用,在现代机械中应用极为广泛。
[0003]目前,公布号为CN111536208B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行星齿轮减速机,包括壳体、行星架、输入轴和输出轴,壳体内转动设置有太阳轮和三个行星轮,太阳轮位于壳体的中心,并与输入轴连接;壳体内还固定设置有齿圈,三个行星轮绕着太阳轮的周向均匀设置,并与太阳轮、齿圈均啮合;行星架的一端与三个行星轮均连接、另一端与输出轴连接。工作时,输入轴驱动太阳轮转动,太阳轮与行星轮啮合并带动其发生自转,同时行星轮与齿圈啮合,并绕太阳轮的轴线进行公转,以此带动行星架转动,达到输出轴减速的目的。
[0004]但是,上述方案中的齿圈设在壳体的内部,在安装减速机时,需要将行星轮和太阳轮伸入壳体的内部,但壳体易遮挡视野,使太阳轮、行星轮、齿圈之间的齿牙和齿槽难以对齐,存在安装难度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出一种行星齿轮减速机。
[0006]本申请提出的一种行星齿轮减速机,包括机壳,机壳上转动安装有输入轴和输出轴,输入轴、输出轴上分别安装有位于机壳内的太阳轮、行星轮,行星轮环绕太阳轮设置,所述机壳包括供输入轴穿过的前端盖、供输出轴穿过的后端盖以及固定安装在前端盖和后端盖之间的内齿圈,所述行星轮与太阳轮、内齿圈均啮合。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减速机时,先将输入轴安装在前端盖上并套设太阳轮,输出轴安装在后端盖上并安装行星轮,然后将前端盖固定安装在内齿圈的前端,使太阳轮与内齿圈同轴度,再将行星轮的齿牙对准太阳轮和内齿圈的齿槽,将后端盖固定安装在内齿圈的后端即完成安装;由于内齿圈与前端盖和后端盖分开设置,安装时将前端盖和后端盖依次安装在内齿圈上,有利于行星轮的齿牙与太阳轮、齿圈的齿槽对齐,有效地降低了减速机的安装难度。
[0008]优选的,所述前端盖、后端盖相对的侧壁上分别固接有第一限位环、第二限位环,所述内齿圈的一端开设有与第一限位环插接配合的左插槽、另一端开设有与第二限位环插接配合的右插槽。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时,将第一限位环插入左插槽内,第二限位环插入右插槽内,有利于输入轴、输出轴与内齿圈保持同轴度,方便了前端盖、后端盖的安装;且左插槽对第一限位环的限制作用有效地防止了前端盖与内齿圈发生错位,右插槽对第二限位环
的限制有效地防止了后端盖与内齿圈发生错位,提高了内齿圈与前端盖、后端盖连接的牢固性。
[0010]优选的,所述内齿圈与前端盖、后端盖均通过螺栓连接。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减速机时,将前端盖、后端盖安装在内齿圈的两端,旋上螺栓即可实现前端盖、内齿圈与后端盖的固定,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0012]优选的,所述输入轴上固定安装有转动轴,所述前端盖上固定安装有定位盘,所述定位盘上开设有仅供转动轴穿过的轴孔,所述转动轴穿过轴孔后与太阳轮固接;所述输出轴包括与后端盖转动连接的转动柱和固定在转动柱前端的转动盘,所述行星轮转动安装在转动盘上。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输入轴通过转动轴与太阳轮连接,输入轴转动时即可带动转动轴及太阳轮转动,此时定位盘的限制防止转动轴发生径向偏移;行星轮安装在转动盘上,当太阳轮转动时,行星轮与太阳轮啮合并发生自转,同时内齿圈的限制使行星轮绕太阳轮的转动轴线公转,以此带动转动盘和转动柱绕实现减速,定位盘和转动盘的限制有利于确保输入轴、太阳轮、输出轴及内齿圈保持同轴度。
[0014]优选的,所述前端盖上开设有用于容纳定位盘的第一凹槽,所述后端盖上开设有用于容纳转动盘的第二凹槽。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凹槽对定位盘的限制作用防止定位盘与前端盖发生相对滑动,第二凹槽对转动盘的限制防止输出轴与后端盖发生相对滑动,有利于提高减速机内部各部件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0016]优选的,所述转动盘上开设有销孔,所述销孔内插接配合有用于安装行星轮的销轴,所述行星轮通过行星轴承转动套设在销轴上。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行星轮时,依次将销轴压入销孔内,行星轴承压在销轴上,行星轮压在行星轴承上即完成安装,操作方便,且可更换不同型号的行星轮以满足不同的减速比需求;行星轴承减小了行星轮与销轴之间的摩擦力,有利于行星轮转动,提高了减速机的灵活性。
[0018]优选的,所述销轴上套设有抵接在行星轴承与输出轴之间的垫片。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垫片一方面调节了行星轴承与输出轴的间隙,防止轴承松动,提高了行星轮与输出轴连接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垫片将行星轴承与输出轴隔开,降低了行星轴承对输出轴的磨损,具有提高减速机使用寿命的效果。
[0020]优选的,所述输入轴通过前轴承与前端盖连接,所述输出轴通过后轴承与后端盖连接。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输入轴通过前轴承与前端盖连接,输出轴通过后轴承与后端盖连接,前轴承和后轴承均起到减小转动摩擦系数和保证旋转精度的作用,进一步提高了减速机的灵活性。
[0022]优选的,所述后端盖上开设有用于安装后轴承的后通孔,所述后轴承设有两个,两个所述后轴承分别位于后通孔的两端,且所述后通孔的内壁上固设有与两个后轴承均抵接的凸环。
[00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后轴承由后通孔的两端对输出轴形成稳定支撑,有效地降低了输出轴在转动的过程中发生晃动的可能性,同时凸环的限制有效地降低了两个
后轴承发生轴向移动的可能性,起到提高输出轴稳定性的作用。
[0024]优选的,所述前端盖上开设有用于安装前轴承的前通孔,所述输入轴与前端盖之间、前轴承与输入轴之间、后轴承与输出轴之间均卡接有卡簧,且所述输入轴的圆柱面、前通孔的内壁以及转动柱的圆柱面上均设有用于安装卡簧的卡槽。
[00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减速机时,将卡簧置于卡槽内,待前轴承压在输入轴上后,松开卡簧即可对前轴承形成轴向的阻挡,防止前轴承脱离输入轴;将输入轴压入前端盖后,松开卡簧即可对输入轴形成轴向阻挡,防止输入轴脱离前端盖;将后轴承压在输出轴上后,松开卡簧即可对后轴承形成轴向阻挡,防止后轴承脱离输出轴,卡簧的设置进一步提高了减速机整体的稳定性。
[0026]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7]1.本申请的内齿圈与前端盖和后端盖分开设置,安装时将前端盖和后端盖依次安装在内齿圈上,有利于行星轮的齿牙与太阳轮、齿圈的齿槽对齐,有效地降低了减速机的安装难度;
[0028]2.本申请安装减速机时,将前端盖、后端盖安装在内齿圈的两端,旋上螺栓即可实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行星齿轮减速机,包括机壳,机壳上转动安装有输入轴(4)和输出轴(5),输入轴(4)、输出轴(5)上分别安装有位于机壳内的太阳轮(43)、行星轮(54),行星轮(54)环绕太阳轮(43)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包括供输入轴(4)穿过的前端盖(1)、供输出轴(5)穿过的后端盖(3)以及固定安装在前端盖(1)和后端盖(3)之间的内齿圈(2),所述行星轮(54)与太阳轮(43)、内齿圈(2)均啮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行星齿轮减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盖(1)、后端盖(3)相对的侧壁上分别固接有第一限位环(12)、第二限位环(32),所述内齿圈(2)的一端开设有与第一限位环(12)插接配合的左插槽(21)、另一端开设有与第二限位环(32)插接配合的右插槽(2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行星齿轮减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齿圈(2)与前端盖(1)、后端盖(3)均通过螺栓(24)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行星齿轮减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轴(4)上固定安装有转动轴(42),所述前端盖(1)上固定安装有定位盘(44),所述定位盘(44)上开设有仅供转动轴(42)穿过的轴孔(441),所述转动轴(42)穿过轴孔(441)后与太阳轮(43)固接;所述输出轴(5)包括与后端盖(3)转动连接的转动柱(52)和固定在转动柱(52)前端的转动盘(51),所述行星轮(54)转动安装在转动盘(51)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行星齿轮减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盖(1)上开设有用于容纳定位盘(4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俊海房卫东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波林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