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速比轮边驱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329354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6 18:36
提供了一种大速比轮边驱动结构,包括第一行星排,包括第一太阳轮、第一行星轮、第一行星架和第一齿圈,所述第一太阳轮与电机连接,所述第一行星轮为串联双齿轮;以及第二行星排,包括第二太阳轮、第二行星轮、第二行星架和第二齿圈,所述第二太阳轮与所述第一行星架连接,所述第二行星轮为单行星轮,所述第二行星架与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一齿圈和第二齿圈为共用的单个齿圈。该驱动结构布局紧凑,行星传动产生的速比大,强度更好,可满足总速比>30的需求,又能兼顾体积小结构紧凑及外部连接需求。求。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大速比轮边驱动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速比轮边驱动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矿用电动轮自卸卡车主要生产商主要集中在欧美日等少数国家和地区,国内新能源矿车的大力发展提升了行业需求量,但现阶段新能源矿车多以单轴双轮边布置,结构复杂,占用空间大,难以满足轮边布置的需求,尤其是要将整个驱动结构布置在轮毂相对狭小的空间中。
[0003]因此,有必要研究一种大速比轮边驱动结构来解决上述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至少一个技术问题,根据本技术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大速比轮边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0005]第一行星排,包括第一太阳轮、第一行星轮、第一行星架和第一齿圈,所述第一太阳轮与电机连接,所述第一行星轮为串联双齿轮;以及
[0006]第二行星排,包括第二太阳轮、第二行星轮、第二行星架和第二齿圈,所述第二太阳轮与所述第一行星架连接,所述第二行星轮为单行星轮,所述第二行星架与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一齿圈和第二齿圈为共用的单个齿圈。
[0007]根据本技术又一方面,所述电机、第一行星排和第二行星排沿着轴向依次排列。
[0008]根据本技术又一方面,所述串联双齿轮包括大齿轮和小齿轮,所述大齿轮远离第二行星排设置,所述小齿轮靠近第二行星排设置。
[0009]根据本技术又一方面,所述第一齿圈与所述小齿轮啮合而未与所述大齿轮啮合。
[0010]根据本技术又一方面,所述小齿轮与所述第二行星轮邻近设置。
[0011]根据本技术又一方面,提供一种大速比轮边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由第一行星排和第二行星排组成,所述第一行星排包括第一太阳轮、第一行星轮、第一行星架和第一齿圈,所述第一太阳轮与电机连接,所述第一行星轮为串联双齿轮;所述第二行星排包括第二太阳轮、第二行星轮、第二行星架和第二齿圈,所述第二太阳轮与所述第一行星架连接,所述第二行星轮为单行星轮,所述第二行星架与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一齿圈和第二齿圈为共用的单个齿圈。
[0012]根据本技术又一方面,所述串联双齿轮包括大齿轮和小齿轮,所述大齿轮远离第二行星排设置,所述小齿轮靠近第二行星排设置。
[0013]根据本技术又一方面,所述电机、第一行星排和第二行星排沿着轴向依次排列。
[0014]根据本技术又一方面,所述第一齿圈与所述小齿轮啮合而未与所述大齿轮啮
合。
[0015]根据本技术又一方面,所述小齿轮与所述第二行星轮邻近设置。
[0016]本技术可以获得以下一个或多个技术效果:
[0017]同体积下行星传动产生的速比大,强度更好;
[0018]可满足总速比>30的需求,又能兼顾体积小结构紧凑及外部连接需求。
附图说明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0]图1为根据本技术的第一种优选实施例的大速比轮边驱动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通过优选实施例来描述本技术的最佳实施方式,这里的具体实施方式在于详细地说明本技术,而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实质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形和修改,这些都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0022]实施例1
[0023]根据本技术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参见图1,提供了一种大速比轮边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0024]第一行星排,包括第一太阳轮、第一行星轮、第一行星架和第一齿圈,所述第一太阳轮与电机连接,所述第一行星轮为串联双齿轮;以及
[0025]第二行星排,包括第二太阳轮、第二行星轮、第二行星架和第二齿圈,所述第二太阳轮与所述第一行星架连接,所述第二行星轮为单行星轮,所述第二行星架与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一齿圈和第二齿圈为共用的单个齿圈。
[0026]有利地,该大速比轮边驱动结构在有限空间内实现了纯电动矿卡的轮边驱动。
[0027]根据本技术又一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电机、第一行星排和第二行星排沿着轴向依次排列。
[0028]优选地,两个行星排不限于前后排布位置。
[0029]根据本技术又一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串联双齿轮包括大齿轮和小齿轮,所述大齿轮远离第二行星排设置,所述小齿轮靠近第二行星排设置。
[0030]根据本技术又一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齿圈与所述小齿轮啮合而未与所述大齿轮啮合。
[0031]根据本技术又一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小齿轮与所述第二行星轮邻近设置。
[0032]根据本技术又一优选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大速比轮边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由第一行星排和第二行星排组成,所述第一行星排包括第一太阳轮、第一行星轮、第一行星架和第一齿圈,所述第一太阳轮与电机连接,所述第一行星轮为串联双齿轮;所述第二行星排包括第二太阳轮、第二行星轮、第二行星架和第二齿圈,所述第二太阳轮与所述第一行星架连接,所述第二行星轮为单行星轮,所述第二行星架与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一齿圈和第二齿圈为共用的单个齿圈。
[0033]根据本技术又一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串联双齿轮包括大齿轮和小齿轮,所述
大齿轮远离第二行星排设置,所述小齿轮靠近第二行星排设置。
[0034]根据本技术又一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电机、第一行星排和第二行星排沿着轴向依次排列。
[0035]根据本技术又一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齿圈与所述小齿轮啮合而未与所述大齿轮啮合。
[0036]根据本技术又一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小齿轮与所述第二行星轮邻近设置。
[0037]根据本技术又一优选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大速比轮边驱动结构,其分为电机与传动结构两部分,1为电机;2为电机的输出轴;3为一排太阳轮;4为一排行星轮;5为一排齿圈;6为第一连接件,连接齿圈与箱体;7为一排行星架;8为第二连接件,连接一排行星架与二排太阳轮;9为二排太阳轮;10为二排行星轮;11为二排行星架;12为驱动结构的输出轴;第一行星排和第二行星排共用同一个齿圈。
[0038]进一步,动力传动路线为电机

太阳轮3

行星轮4

第一行星架7

太阳轮9

第二行星轮10—第二行星架11
‑‑
输出轴。
[0039]优选地,第一行星排传动能产生7.5
‑‑
9的速比,第二行星排传动能产生4
‑‑
6的速比;总速比范围30

54。
[0040]本技术可以获得以下一个或多个技术效果:
[0041]同体积下行星传动产生的速比大,强度更好;
[0042]可满足总速比>30的需求,又能兼顾体积小结构紧凑及外部连接需求。
[0043]本行业的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速比轮边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行星排,包括第一太阳轮、第一行星轮、第一行星架和第一齿圈,所述第一太阳轮与电机连接,所述第一行星轮为串联双齿轮;以及第二行星排,包括第二太阳轮、第二行星轮、第二行星架和第二齿圈,所述第二太阳轮与所述第一行星架连接,所述第二行星轮为单行星轮,所述第二行星架与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一齿圈和第二齿圈为共用的单个齿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速比轮边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第一行星排和第二行星排沿着轴向依次排列。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大速比轮边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串联双齿轮包括大齿轮和小齿轮,所述大齿轮远离第二行星排设置,所述小齿轮靠近第二行星排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速比轮边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圈与所述小齿轮啮合而未与所述大齿轮啮合。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大速比轮边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小齿轮与所述第二行星轮邻近设置。6.一种大速比轮边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杰李培浩邓丽华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华永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