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北方滨海盐碱地区道路雨水净化的侧分带构建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36727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8:37
一种用于北方滨海盐碱地区道路雨水净化的侧分带构建系统,包括侧分带绿地、车行道及其路边沟、透水人行道、雨水分流装置、路缘石及其开口、填料缓冲槽、侧分带高位树池和防堵型溢流口,所述侧分带绿地内设置雨水分流装置、填料缓冲槽、侧分带高位树池及防堵型溢流口,侧分带绿地自上而下依次包括植物层、土壤层、填料层和人工含水层,所述侧分带高位树池顶端与路缘石平齐,底部与侧分带绿地的填料层衔接,所述防堵型溢流口包括雨水篦、挡水堰板、进水槽、缩口型导流槽和网袋。该系统能够一揽子解决地下水位高且矿化度大、土壤盐渍化严重、冬季撒施融雪剂影响等对道路雨水污染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建设与实施的制约问题。利用工程设计建设与实施的制约问题。利用工程设计建设与实施的制约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相对应且雨水分流装置(4)外围设置填料缓冲槽(6),内部安装弃流管(42),顶部分散制有溢流口(41),弃流管(42)的进水侧安装长柄闸阀(43),出水端与城市污水系统(10)连接,所述侧分带高位树池(7)顶端与路缘石(5)平齐,底部与侧分带绿地(1)的填料层(14)衔接,所述防堵型溢流口(8)包括雨水篦 (81)、挡水堰板(82)、进水槽(83)、缩口型导流槽(84)和网袋(85),沿雨水篦(81)下边缘设置挡水堰板(82),在溢流口顶部切向设置多组进水槽(83),进水槽(83)底部连接缩口型导流槽(84),在缩口型导流槽(84)下方出口处设置网袋(85)。
[0006]进一步,所述侧分带绿地(1)的土壤层(12)、填料层(14)和人工含水层 (16)的侧壁均设置防水土工布,填料层(14)与人工含水层(16)之间、人工含水层(16)的顶面均设置透水土工布。
[0007]进一步,所述布水管(13)径向向下开孔,孔径10mm,开孔率20

35%,一端封堵,另一端与透水人行道(3)的集水管(31)连通。
[0008]进一步,所述人工含水层(16)为水泥稳定开级配碎石层,碎石粒径10

30mm,人工含水层(16)的厚度在50

100cm之间且中部预留取水井(17)的位孔,位孔孔径600mm。
[0009]进一步,所述土壤层(12)由土、河沙、沼渣、腐熟牛粪、草炭分别按50份、10

20份、10

20份、10

20份、10

20份的比例混掺而成,土壤层厚度大于50cm。
[0010]进一步,所述填料层(14)由沸石、蛭石、麦饭石、火山岩制成,其厚度大于 25cm。
[0011]进一步,所述取水井(17)为预制塑料管井,管径400mm,顶部高出地面5cm,底面封堵,侧壁穿孔,孔径10mm,开孔率30

40%,穿孔区域高度与人工含水层(16)的高度保持一致且用透水土工布包裹。
[0012]进一步,所述取水井(17)外壁与预留取水井的位孔之间的区域为填料层(18),该填料层(18)由沸石、麦饭石、火山岩按等比例混掺而成。
[0013]进一步,所述车行道路边沟顶部采用透水沥青面层封顶并镶嵌雨水篦(22),内部宽、深均为20cm,路边沟底部低于路缘石开孔(51)底面5cm。
[0014]进一步,所述填料缓冲槽(6)由火山岩、沸石、卵石按等比例混掺而成,宽度30cm,顶端与路缘石开孔(51)底部平齐,底部与侧分带绿地(1) 表面平齐,高度10

15cm。
[0015]进一步,所述侧分带高位树池(7)高出侧分带绿地(1)表面25

30cm,且采用密置松木桩(74)与侧分带绿地(1)相隔。
[0016]进一步,所述侧分带高位树池(7)自上而成包括碎石缓冲层(73)、树皮覆盖层(71)和土壤层(72),其中,土壤层(72)的底部与侧分带绿地(1)的填料层(14)衔接。
[0017]进一步,所述防堵型溢流口(8)进水槽(83)的底部高出侧分带绿地(1) 表面5cm,且进水口的横断面为孔径10mm的筛网,顶部为栅间距10mm的条形格栅。
[0018]进一步,所述弃流管(42)的一端设置水泥台,且管底高出雨水分流装置(4) 底面5cm。
[0019]进一步,所述树皮覆盖层(71)位于以树干(75)为圆心的直径80

85cm的圆形区域内,其表面低于松木桩(74)顶端5cm,所述碎石缓冲层(73)位于树皮覆盖层(71)与松木桩(74)围合的区域,其表面与松木桩(74)顶端平齐、高出树皮覆盖层(71)表面5cm。
[0020]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如下优势:
[0021](1)本技术突破了北方滨海盐碱区域海绵城市典型设施建设工程技术瓶颈。面对地下水位高且矿化度大、土壤盐渍化重、植物生长条件苛刻的实际地域特征,以植被种
植为核心要件的低影响开发技术应用,受到了极大限制。本技术提供的方法,实质上是以道路侧分带为主要施策对象构建海绵型道路系统的关键核心技术,解决了该区域冬季含融雪剂雨水直接进入绿化带影响其稳定运行这一制约海绵型道路系统建设技术决策的关键问题,为采用侧分带绿地滞蓄净化车行道(除含融雪剂的雨水外)、人行道的全部雨水径流创造了条件,实现了利用净化后的雨水“蓄淡压盐”以防控上层土壤盐渍化风险及浇洒绿地以保障绿化带系统稳定运行的双重目的,能够为北方滨海盐碱区域市政道路项目的海绵城市建设提供有价值的思路借鉴与技术方法参考。
[0022](2)本技术提供的预制雨水分流装置4,通过闸阀43的设置及不同季节操控方式,将冬季含融雪剂的雨水全部弃流,避免其进入绿化带影响系统稳定运行,为侧分带绿地1的表面标高调整为低于路面,便于路面雨水自行进入绿地滞蓄净化创造了条件,解决了该区域一直存在的将道路绿化带标高(高于路面 10

15cm)调整为低于路面可行性的争议。
[0023](3)本技术提供的侧分带绿地1是实现技术技术目标的关键单元。其中的土壤层12是基于下部蓄排水结构对土壤层滞蓄雨水能力限制而带来的有限入渗性能优化要求、土壤保墒需求及材料易得性与经济成本等综合权衡后的配置参数,可实现土壤层稳定透水速率保持在10

20mm/h的合理范围,既满足侧分带绿地1滞蓄雨水能力要求,也满足净化雨水的停留时间与排空能力要求,比现有相关规范推荐的数值取值范围更有针对性,更为细化优化;
[0024]其中的填料层12是基于多路径进水(土壤层12的淋溶水、透水人行道2 的入渗水)净化效果综合保障的物料选择及配置比例,可实现COD、NH3‑
N、 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71%、93%、83%以上,能够有效保障进入人工含水层蓄存的雨水水质,且通过系统干湿交替运行措施,吸附饱和后的填料在设施排空后3d内其净水能力恢复率基本可达到87%以上;
[0025]其中的人工含水层16,实质上是将盐碱地绿化排盐措施与透水混凝土面层营造技术相融合而成的集水层,压实后的孔隙率在30%以上,能够蓄存经土壤层 12与填料层14联合净化的雨水,蓄存的雨水既能够向下自然缓慢渗透,通过保持下层土壤润湿状态,起到“蓄淡压盐”防控上层土壤盐渍化风险作用,也能够经取水井17由人工取用浇洒绿地,保障绿化带系统稳定运行;这样就双途径实现了道路雨水资源化利用目标。
[0026](4)本技术提供的防堵型溢流口8,通过沿圆形雨水篦81底部边缘设置的挡水堰板82的抬流作用,配合进水槽83的切向进水路径设计,促成溢流雨水在溢流口导流槽84内形成旋流流态,再结合其下部设置的网袋85的联合作用,就能够解决一直困扰北方区域的秋季落叶等轻质垃圾淤堵雨水口而造成设施排水不畅的运行管理问题。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本技术的平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北方滨海盐碱地区道路雨水净化的侧分带构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侧分带绿地(1)、车行道(2)及其路边沟(21)、透水人行道(3)、雨水分流装置(4)、路缘石(5)及其开口、填料缓冲槽(6)、侧分带高位树池(7)和防堵型溢流口(8),所述侧分带绿地(1)内设置雨水分流装置(4)、填料缓冲槽(6)、侧分带高位树池(7)及防堵型溢流口(8),侧分带绿地(1)自上而下依次包括植物层(11)、土壤层(12)、填料层(14)和人工含水层(16),其中,人工含水层(16)的顶部安装溢流管(15)与城市雨水系统(9)连通,中部设置取水井(17),填料层(14)的顶部安装布水管(13)与所述透水人行道(3)的集水管(31)连通,所述车行道路边沟(21)位于车行道(2)横坡底端,所述透水人行道(3)的集水管(31)临近侧分带绿地(1)的一端与侧分带绿地的填料层(14)顶部的布水管(13)连通,另一端封堵,所述雨水分流装置(4)在侧分带绿地(1)的预留位置与车行道路缘石开孔(51)相对应且雨水分流装置(4)外围设置填料缓冲槽(6),内部安装弃流管(42),顶部分散制有溢流口(41),弃流管(42)的进水侧安装长柄闸阀(43),出水端与城市污水系统(10)连接,所述侧分带高位树池(7)顶端与路缘石(5)平齐,底部与侧分带绿地(1)的填料层(14)衔接,所述防堵型溢流口(8)包括雨水篦(81)、挡水堰板(82)、进水槽(83)、缩口型导流槽(84)和网袋(85),沿雨水篦(81)下边缘设置挡水堰板(82),在溢流口顶部切向设置多组进水槽(83),进水槽(83)底部连接缩口型导流槽(84),在缩口型导流槽(84)下方出口处设置网袋(8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北方滨海盐碱地区道路雨水净化的侧分带构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分带绿地(1)的土壤层(12)、填料层(14)和人工含水层(16)的侧壁均设置防水土工布,填料层(14)与人工含水层(16)之间、人工含水层(16)的顶面均设置透水土工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北方滨海盐碱地区道路雨水净化的侧分带构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管(13)径向向下开孔,孔径10mm,开孔率20

35%,一端封堵,另一端与透水人行道(3)的集水管(31)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北方滨海盐碱地区道路雨水净化的侧分带构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含水层(16)为水泥稳定开级配碎石层,碎石粒径10

30mm,人工含水层(16)的厚度在50

100cm之间且中部预留取水井(17)的位孔,位孔孔径600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北方滨海盐碱地区道路雨水净化的侧分带构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壤层(12)由土、河沙、沼渣、腐熟牛粪、草炭分别按50份、10

20份、10

20份、10

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铜岗孙永利尚巍王金丽穆莹郑华清李思雨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