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半导体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半导体
,尤其涉及一种半导体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为了达到缩小芯片尺寸的目的,传统半导体制程会采用SAC(Self-Aligned Contact,自对准接触)制程。如图1-图2所示,图1示出了一种现有半导体结构的SAC制程的预接触步骤的状态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所示的SAC制程的接触步骤的状态示意图。接触部件在与SAC头部接触过程中,会造成SAC头部一定的损坏。接触部件与SAC头部在水平方向的接触尺寸x与SAC头部在竖直方向的损坏程度y成反比,如图3所示。因此,需要研发一种提高接触部件与SAC头部在水平方向的接触尺寸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一种半导体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0004]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0005]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半导体结构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步骤S1、提供基础结构;该基础结构包括衬底以及插设在衬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半导体结构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提供基础结构(100);该基础结构(100)包括衬底(110)以及插设在衬底(110)上的栅极(120);基础结构(100)还包括覆盖在栅极(120)侧壁上的间隔层(130)、覆盖在间隔层(130)位于衬底(110)上方的部分上的第一接触蚀刻终止层(140)、覆盖在衬底(110)位于栅极(120)之间的部分上的第二接触蚀刻终止层(150)以及覆盖在第二接触蚀刻终止层(150)上的第一层间介电层(160);第一层间介电层(160)顶面与栅极(120)顶面平齐;步骤S2、在栅极(120)顶面上蚀刻形成第一凹槽(210),在第一凹槽(210)中填充形成SAC头部(220);在第一层间介电层(160)顶面上蚀刻形成第二凹槽(230);在第二凹槽(230)中并在第一接触蚀刻终止层(140)侧壁上形成SAC副间隔体(240);然后形成第二层间介电层(250),以使该第二层间介电层(250)覆盖SAC头部(220)、间隔层(130)、第一接触蚀刻终止层(140)、SAC副间隔体(240)以及第一层间介电层(160);步骤S3、从第二层间介电层(250)顶面上蚀刻出第三凹槽(300),使得衬底(110)位于栅极(120)之间的部分、SAC头部(220)顶面以及SAC副间隔体(240)暴露出来;然后在第三凹槽(300)中填充金属,以形成接触部件(40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在第二凹槽(230)中并在第一接触蚀刻终止层(140)侧壁上形成SAC副间隔体(240)的步骤包括:沉积形成SAC副层(260),以使SAC副层(260)覆盖SAC头部(220)、间隔层(130)、第一接触蚀刻终止层(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峰溢,林盈志,蔡尚元,苏廷锜,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汉岂工业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