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龚海涛专利>正文

焊管内壁上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34986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2: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焊管内壁上油装置,工作台依次布置吹气工位、喷油工位、二次吹气工位,吹气工位、喷油工位、二次吹气工位上分别设置第一套筒、第二套筒、第三套筒,第一套筒、第二套筒、第三套筒分别通过气管连通供气装置;第二套筒内设置喷嘴,喷嘴位于气管出风口的前侧、通过油管连通第一油箱;上油操作时,依次对焊管进行吹气、上油、二次吹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喷油工位采用喷嘴往焊管内喷油雾,并通过供气装置提供气流将油雾吹至焊管内壁面的各个部位,油层的分布均匀,更省油,节约了原材料成本。节约了原材料成本。节约了原材料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焊管内壁上油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钢管制造、生产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焊管内壁上油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焊管即焊接钢管,是用钢板或带钢经过卷曲成型后焊接制成的钢管,焊管的生产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品种规格多,设备投资少。焊管工艺流程一般为:原材料开卷—平整—端部剪切及焊接—活套—成型—焊接—去除内外毛刺—预校正—焊缝后处理—定径及校直—涡流探伤—切断—检查—上油—最终检验—包装—出货。
[0003]焊管经过多道工序加工成成品后,还需要在焊管的内、外壁面涂上保护油后再入库包装,以防止焊管在放置、存储过程中被氧化而生锈,从而影响钢管的质量。目前对焊管内壁面上油通常是将整根焊管吊起放入油池中、整体没入油池的保护油中,浸泡一定时间后提起,油池中的保护油粘附在焊管的内壁面上,达到对内壁面上油的目的。采用这种方式对内壁面上油,存在如下的问题:(1)焊管内的油层分布不均匀,焊管下侧内壁面的油层通常较厚,而上侧内壁面的油层通常较薄、甚至存在没被油覆盖到的区域,影响上油的质量;而且焊管内部的中央部位很容易由于浸泡时间不足而来不及被油覆盖,存在未被上油的区域,而影响上油的质量;(2)焊管内会沉积较多的油,造成较大的浪费,进而增加材料成本;(3)焊管从油中提起时,焊管内还会有油往下流出,流出的油落在油池中,很容易溅起油滴并溅落到油池外侧的底面上,使得油池附近的地面不够干净、较滑,容易造成工人滑倒,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对焊管内壁面上油的方式油层分布不均匀,较费油、材料成本较高,且油池附近较滑、存在安全隐患等缺点,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焊管内壁上油装置,油层分布均匀,省油、材料成本低,消除安全隐患。
[0005]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焊管内壁上油装置,工作台依次布置吹气工位、喷油工位、二次吹气工位,吹气工位、喷油工位、二次吹气工位上分别设置第一套筒、第二套筒、第三套筒,第一套筒、第二套筒、第三套筒分别通过气管连通供气装置;第二套筒内设置喷嘴,喷嘴位于气管出风口的前侧、通过油管连通第一油箱;上油操作时,依次对焊管进行吹气、上油、二次吹气。
[0006]本专利技术的喷油工位采用喷嘴往焊管内喷油雾,并通过供气装置提供气流将油雾吹至焊管内壁面的各个部位,油层的分布均匀,更省油,节约了原材料成本。
[000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吹气工位、喷油工位、二次吹气工位依次布置于第一支架上,第一支架通过滑块与滑轨的配合水平滑设于工作台上。
[0008]吹气工位、喷油工位、二次吹气工位设置于第一基座,第一基座与驱动机构联接,驱动机构可带动第一基座在竖直方向上下移动。
[0009]第一支架水平滑设于第一基座上,第一基座设置在工作台上。
[0010]第一支架的滑移运动、第一基座的上下运动分别由水平直线驱动机构、竖直直线驱动机构驱动;竖直直线驱动机构、水平直线驱动机构为气缸,或油缸。
[0011]第一套筒、第二套筒、第三套筒内、位于气管的出气口前方分别设置有风扇;第二套筒内的风扇位于喷嘴的喷出方向的后侧。
[0012]本专利技术的供气装置通过气管往第一套筒、第二套筒、第三套筒内供气时,气流会带动风扇旋转,气流在各套筒的导引、并在风扇的旋转作用下,可以更均匀、加速往前吹。在第二套筒内、位于风扇的出风方向的前方一侧设置喷嘴,即喷嘴位于气管出风口的前侧,喷嘴喷出的油雾在风扇吹出的气流作用下,油雾被吹散并均匀、加速地吹到焊管内壁面的各个部位,保证焊管内壁面油层的分布均匀性,确保内壁面各个部位均被油覆盖到,保证上油的质量。
[0013]气管的对应端部分别伸入第一套筒、第二套筒、第三套筒内,其外周面与相应套筒的内壁面之间设置密封件。
[0014]本专利技术的气管的对应端部分别伸入各套筒内,其外周面与套筒的内壁面之间设置密封件,避免气管出来的气流朝外泄露,而影响吹气的效果。
[0015]第一套筒、第二套筒、第三套筒各自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为限位螺栓,或限位块结构。
[0016]本专利技术各套筒各自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有限位结构,对套筒进行限位,防止各套筒滚落。
[0017]第一套筒、第二套筒、第三套筒的中心线相互平行。
[0018]第一套筒、第二套筒、第三套筒为圆筒形。
[001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的喷油工位采用喷嘴往焊管内喷油雾,并通过供气装置提供气流将油雾吹至焊管内壁面的各个部位,油层的分布均匀,更省油,节约了原材料成本。
[0020]本专利技术的供气装置通过气管往第一套筒、第二套筒、第三套筒内供气时,气流会带动风扇旋转,气流在各套筒的导引、并在风扇的旋转作用下,可以更均匀、加速往前吹。在第二套筒内、位于风扇的出风方向的前方一侧设置喷嘴,即喷嘴位于气管出风口的前侧,喷嘴喷出的油雾在风扇吹出的气流作用下,油雾被吹散并均匀、加速地吹到焊管内壁面的各个部位,保证焊管内壁面油层的分布均匀性,确保内壁面各个部位均被油覆盖到,保证上油的质量。
[0021]本专利技术的气管的对应端部分别伸入各套筒内,其外周面与套筒的内壁面之间设置密封件,避免气管出来的气流朝外泄露,而影响吹气的效果。
[0022]本专利技术各套筒各自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有限位结构,对套筒进行限位,防止各套筒滚落。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0025]图3为图1的俯视图。
[0026]图4为图3的B-B剖视图。
[0027]图5为连接套的立体图。
[0028]图中:1、工作台;2、第一基座;3、第二基座;4、第三基座;5、第一支架;6、第一套筒;7、第二套筒;8、第三套筒;9、限位螺栓;10、连接套筒;11、第二支架; 12、第四套筒;13、第五套筒;14、第三支架;15、供气装置;16、第一油箱;17、第二油箱;18、焊管;19、风扇;20、喷嘴;21、支板;22、凹口;23、接油盘;24、排油孔;25、调节螺栓;26、直筒部;27、锥筒部;28、密封件;29、气管;30、油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0030]如图1、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台1上从左至右依次布置有第一基座2、第二基座3、第三基座4,第二基座3固定于工作台1,第一基座2、第三基座4与相应的竖直直线驱动机构联接(图中未示出),竖直直线驱动机构可以带动第一基座2、第二基座3在竖直方向上下移动;第一基座2、第二基座3、第三基座4分别通过滑块与滑轨的配合滑设有第一支架5、第二支架11、第三支架14,第一支架5、第二支架11、第三支架14分别与相应的水平直线驱动机构联接(图中未示出),水平直线驱动机构可以驱动第一支架5、第二支架11、第三支架14滑移;第一支架5与第三支架14的滑行轨迹相互平行、在直线驱动机构的带动下可沿工作台1左右滑行,第二支架11的滑行轨迹垂直于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焊管内壁上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工作台(1)依次布置吹气工位、喷油工位、二次吹气工位,吹气工位、喷油工位、二次吹气工位上分别设置第一套筒(6)、第二套筒(7)、第三套筒(8),第一套筒(6)、第二套筒(7)、第三套筒(8)分别通过气管(29)连通供气装置(15);第二套筒(7)内设置喷嘴(20),喷嘴(20)位于气管(29)出风口的前侧、通过油管(30)连通第一油箱(16);上油操作时,依次对焊管(18)进行吹气、上油、二次吹气。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焊管内壁上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吹气工位、喷油工位、二次吹气工位依次布置于第一支架(5)上,第一支架(5)通过滑块与滑轨的配合水平滑设于工作台(1)上。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焊管内壁上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吹气工位、喷油工位、二次吹气工位设置于第一基座(2),第一基座(2)与驱动机构联接,驱动机构可带动第一基座(2)在竖直方向上下移动。4.按照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焊管内壁上油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支架(5)水平滑设于第一基座(2)上,第一基座(2)设置在工作台(1)上。5.按照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焊管内壁上油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海涛
申请(专利权)人:龚海涛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