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辅助计算机教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33185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6 18: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多功能辅助计算机教学装置,包括:防护罩、第一升降机构和第二升降机构;第一升降机构设置在防护罩内,第二升降机构设置在第一升降机构的顶面;第一升降机构包括驱动壳体,驱动壳体侧面与一限位竖板侧面固接,驱动壳体内设置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输出端固接有螺纹杆,螺纹杆外壁上套设有第一升降筒,螺纹杆外壁与第一升降筒内壁通过螺纹连接,第一升降筒顶部固接有操作平台,第一升降筒顶面与操作平台底面一侧固接,操作平台底面另一侧固接有导向组件,导向组件侧面与另一限位竖板侧面固接,导向组件顶部贯穿操作平台并与第二升降机构滑动连接,第二升降机构设置在操作平台的顶面,操作平台内设置有操作组件。操作平台内设置有操作组件。操作平台内设置有操作组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辅助计算机教学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计算机教学
,特别是涉及一种多功能辅助计算机教学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计算机辅助多功能教学装置是一种用于辅助教学计算机课程的装置,其教学效果好,便于操作,已得到广泛使用,目前,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升级,现在的教学装置一般与计算机一体设置,由于安装了计算机,使得现在的教学装置一般都是固定式的,不能根据教师的身高进行调整讲台的高度,使得对于较高或者较矮的教师造成讲课的困难性,增加了不适感。
[0003]因此亟需一种多功能辅助计算机教学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功能辅助计算机教学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多功能辅助计算机教学装置,包括:防护罩、第一升降机构和第二升降机构;所述第一升降机构设置在所述防护罩内,所述第二升降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升降机构的顶面;
[0006]所述防护罩包括限位横板和两限位竖板,两所述限位竖板相互平行设置,所述限位横板与两所述限位竖板的同侧端固接,所述第一升降机构的两侧分别与两所述限位竖板的两相对侧面固接;
[0007]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包括驱动壳体,所述驱动壳体侧面与一所述限位竖板侧面固接,所述驱动壳体内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输出端固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外壁上套设有第一升降筒,所述螺纹杆外壁与所述第一升降筒内壁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第一升降筒外壁固接有若干限位条,所述驱动壳体顶面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壁开设有与所述限位条相适配的若干限位槽,所述第一升降筒顶部固接有操作平台,所述第一升降筒顶面与所述操作平台底面一侧固接,所述操作平台底面另一侧固接有导向组件,所述导向组件侧面与另一所述限位竖板侧面固接,所述导向组件顶部贯穿所述操作平台并与所述第二升降机构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升降机构设置在所述操作平台的顶面,所述操作平台内设置有操作组件。
[0008]优选的,导向组件包括导向壳体、导向筒和辅助筒;
[0009]所述导向壳体侧面与所述限位竖板侧面固接,所述导向壳体顶面开设有导向孔,所述辅助筒外壁与所述导向孔内壁固接,所述导向筒底部外壁与所述辅助筒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导向筒顶部贯穿所述操作平台顶面,所述导向筒与所述操作平台固接,所述导向筒顶部与所述第二升降机构滑动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第二升降机构包括定位筒、第二升降筒、气缸和转向组件;
[0011]所述定位筒底面与所述操作平台顶面固接,所述第二升降筒外壁与所述定位筒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气缸设置有若干个,若干所述气缸设置在所述定位筒内,所述气缸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升降筒内腔顶面固接,所述第二升降筒顶面开设有滑动孔,所述导向筒顶部通过所述滑动孔从所述第二升降筒顶面伸出,所述导向筒外壁与所述滑动孔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导向筒顶部套设有所述转向组件。
[0012]优选的,所述转向组件包括转向筒和螺纹筒;
[0013]所述螺纹筒底面与所述第二升降筒顶面固接,所述螺纹筒套设在所述导向筒外壁上,所述螺纹筒内壁与所述导向筒外壁滑动连接,所述转向筒内壁与所述螺纹筒通过螺纹连接。
[0014]优选的,所述操作组件包括操作腔、操作板、滑块和通线孔;
[0015]所述操作平台侧面开设有所述操作腔,所述通线孔开设在所述操作腔内侧壁顶部,且所述通线孔贯穿所述导向筒并与所述导向筒内腔连通,所述操作板设置在所述操作腔底部,所述操作板两侧分别固接有一所述滑块,所述操作腔两内侧壁开设有与所述滑块相适配的滑动槽。
[0016]优选的,所述导向壳体内设置有主机,所述转向筒顶面固接有显示器,所述主机与所述显示器之间通过第一导线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导线设置在所述导向筒内腔内,所述操作板上设置有键盘和鼠标,所述键盘和鼠标与所述主机通过第二导线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导线依次穿过所述导向筒内腔和所述通线孔内腔。
[0017]优选的,所述操作平台周面分别与所述限位横板和限位竖板侧面滑动连接。
[0018]优选的,所述限位条与所述限位槽内壁滑动连接。
[0019]本技术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设置的防护罩设置在最外部可以起到防护第一升降机构的作用,同时由于第一升降机构有两部分组成设置,设置的防护罩可以起到将其连成一体的作用,使第一升降机构的运作以及在教师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更加稳定,同时避免第一升降机构直接暴露在外侧,造成人员磕碰;设置的限位竖板与第一升降机构进行固定连接,再利用限位横板将其连接,增强了稳定性,设置的驱动电机设置在驱动壳体内,避免驱动电机的外露造成的灰尘堆积,便于清理,设置的驱动壳体与导向组件起到支撑的作用,设置螺纹杆与第一升降筒进行螺纹配合,这种传动方式可以增强升降过程中的稳定性,设置的限位条可以避免第一升降筒发生自转造成的无法进行升降的情况发生,设置的操作平台用于放置教具,同时第二升降机构设置在操作平台的一侧,使操作平台顶面的连续可利用面积增加,提高利用率,设置的导向组件可以起到辅助操作平台升降的作用,提高其升降稳定性,设置的第二升降机构可以对显示器进行二次升降,提高针对不同身高教师的适应性,设置的操作组件设置在操作平台内,可以进行同步调节,增强教师教学时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的正视图;
[0023]图3为本技术驱动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技术中A1的局部放大图;
[0025]其中,1、限位横板;2、限位竖板;3、驱动壳体;4、驱动电机;5、螺纹杆;6、第一升降筒;7、限位条;8、限位槽;9、操作平台;10、导向壳体;11、导向筒;12、辅助筒;13、定位筒;14、第二升降筒;15、气缸;16、转向筒;17、螺纹筒;18、操作腔;19、操作板;20、滑块;21、通线孔;22、主机;23、显示器;24、键盘;25、鼠标。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8]本技术提供一种多功能辅助计算机教学装置,包括:防护罩、第一升降机构和第二升降机构;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辅助计算机教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护罩、第一升降机构和第二升降机构;所述第一升降机构设置在所述防护罩内,所述第二升降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升降机构的顶面;所述防护罩包括限位横板(1)和两限位竖板(2),两所述限位竖板(2)相互平行设置,所述限位横板(1)与两所述限位竖板(2)的同侧端固接,所述第一升降机构的两侧分别与两所述限位竖板(2)的两相对侧面固接;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包括驱动壳体(3),所述驱动壳体(3)侧面与一所述限位竖板(2)侧面固接,所述驱动壳体(3)内设置有驱动电机(4),所述驱动电机(4)输出端固接有螺纹杆(5),所述螺纹杆(5)外壁上套设有第一升降筒(6),所述螺纹杆(5)外壁与所述第一升降筒(6)内壁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第一升降筒(6)外壁固接有若干限位条(7),所述驱动壳体(3)顶面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壁开设有与所述限位条(7)相适配的若干限位槽(8),所述第一升降筒(6)顶部固接有操作平台(9),所述第一升降筒(6)顶面与所述操作平台(9)底面一侧固接,所述操作平台(9)底面另一侧固接有导向组件,所述导向组件侧面与另一所述限位竖板(2)侧面固接,所述导向组件顶部贯穿所述操作平台(9)并与所述第二升降机构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升降机构设置在所述操作平台(9)的顶面,所述操作平台(9)内设置有操作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辅助计算机教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组件包括导向壳体(10)、导向筒(11)和辅助筒(12);所述导向壳体(10)侧面与所述限位竖板(2)侧面固接,所述导向壳体(10)顶面开设有导向孔,所述辅助筒(12)外壁与所述导向孔内壁固接,所述导向筒(11)底部外壁与所述辅助筒(12)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导向筒(11)顶部贯穿所述操作平台(9)顶面,所述导向筒(11)与所述操作平台(9)固接,所述导向筒(11)顶部与所述第二升降机构滑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功能辅助计算机教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升降机构包括定位筒(13)、第二升降筒(14)、气缸(15)和转向组件;所述定位筒(13)底面与所述操作平台(9)顶面固接,所述第二升降筒(14)外壁与所述定位筒(13)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琼蔺周强张琴陈元峰
申请(专利权)人:乌鲁木齐职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