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南昌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蜂窝状散热通道的底板液冷电池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310214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2 20: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池热管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蜂窝状散热通道的底板液冷电池模块,包括圆柱电池、液冷板和蜂窝状液冷散热通道,所述液冷板呈方形结构,其上表面设有若干用于所述圆柱电池底部插入的圆形凹槽;若干所述蜂窝状液冷散热通道固定于所述液冷板的内部,其两端冷却液进口和冷却液出口穿过所述液冷板的两端端壁与外部连通;所述液冷板下方设有与之形状相匹配的冷却底板;所述蜂窝状液冷散热通道包括若干六边形通道和直通道,所述六边形通道呈六边形管状结构,所述直通道间隔设置于所述六边形通道之间,所述六边形通道水平方向的对角与直通道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多变的流道也增加了冷却液在液冷板中的流动路程,更好的带走热量。的带走热量。的带走热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蜂窝状散热通道的底板液冷电池模块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热管理
,尤其涉及一种蜂窝状散热通道的底板液冷电池模块。

技术介绍

[0002]在电动汽车中,电池作为其核心部件,它的工作环境直接影响到电池效率进而对整车的正常工作都有影响,电池在充放电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如果这部分的热量不能及时地散发出去,将会导致电池效率降低甚至自燃等意外发生,传统的空冷技术对于降低电池温度的效果不太明显,相变材料冷却也存在增加电池模组重量的问题,而液冷对于电池散热的效果能显著提升。
[0003]传统单一的底部电池液冷若底部大通道液冷,使得电池模块的重量大大增加;小而直的液冷通道带走的热量又极少,不足以达到电池热管理的目的。
[0004]正是基于上述原因,本技术提出一种蜂窝状散热通道的底板液冷电池模块。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蜂窝状散热通道的底板液冷电池模块,巧妙地运用了蜂窝状六边形的特征,流体在该通道中的流动并不是总是一直不变的,随着流道的改变流动方向也在不断变换着,多变的流道也增加了冷却液在液冷板中的流动路程,更好的带走热量。
[0006]为了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7]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蜂窝状散热通道的底板液冷电池模块,包括圆柱电池、液冷板和蜂窝状液冷散热通道,所述液冷板呈方形结构,其上表面设有若干用于所述圆柱电池底部插入的圆形凹槽;若干所述蜂窝状液冷散热通道固定于所述液冷板的内部,其两端冷却液进口和冷却液出口穿过所述液冷板的两端端壁与外部连通;所述液冷板下方设有与之形状相匹配的冷却底板;所述蜂窝状液冷散热通道包括若干六边形通道和直通道,所述六边形通道呈六边形管状结构,所述直通道间隔设置于所述六边形通道之间,所述六边形通道水平方向的对角与直通道相连。
[0008]所述六边形通道的中心轴与对应所述圆柱电池的轴心重合。
[0009]相邻所述圆柱电池之间的间隔是1.5mm;所述圆形凹槽的深度为所述圆柱电池高度的1/7。
[0010]所述圆柱电池的底部与所述蜂窝状液冷散热通道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为1mm。
[0011]所述液冷板为铝板。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3](1)本技术巧妙地运用了蜂窝状六边形的特征,流体在该通道中的流动并不是总是一直不变的,随着流道的改变流动方向也在不断变换着,多变的流道也增加了冷却液在液冷板中的流动路程,更好的带走热量。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分解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中蜂窝状液冷散热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中蜂窝状液冷散热通道的局部放大图;
[0018]图5为本技术中液冷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6为本技术中液冷板与蜂窝状液冷散热通道接触面的仰视图。
[0020]图中:1圆柱电池,2液冷板,3蜂窝状液冷散热通道,31六边形通道,32直通道,4圆形凹槽,5冷却液进口,6冷却液出口,7冷却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2]请参阅图1

6,
[0023]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蜂窝状散热通道的底板液冷电池模块,包括圆柱电池1、液冷板2和蜂窝状液冷散热通道3,所述液冷板2呈方形结构,其上表面设有若干用于所述圆柱电池1底部插入的圆形凹槽4;若干所述蜂窝状液冷散热通道3固定于所述液冷板2的内部,其两端冷却液进口5和冷却液出口6穿过所述液冷板2的两端端壁与外部连通;所述液冷板2下方设有与之形状相匹配的冷却底板7,巧妙地运用了蜂窝状六边形的特征,流体在该通道中的流动并不是总是一直不变的,随着流道的改变流动方向也在不断变换着,多变的流道也增加了冷却液在液冷板中的流动路程,更好的带走热量。
[0024]所述蜂窝状液冷散热通道3包括若干六边形通道31和直通道32,所述六边形通道31呈六边形管状结构,所述直通道32间隔设置于所述六边形通道31之间,所述六边形通道31水平方向的对角与直通道32相连,众多条这样的通道可以组成类似于蜂窝状的液冷通道,该通道高度占整个液冷板2高度的1/5,每个六边环形通道都在电池的正下方,提高散热效率;蜂窝状液冷散热通道3中的冷却液采用比例为1:1的水和乙二醇混合液;所述的蜂窝状液冷散热通道3横截面积为长宽比为4:1的矩形。
[0025]所述六边形通道31的中心轴与对应所述圆柱电池1的轴心重合,有利于散热。
[0026]相邻所述圆柱电池1之间的间隔是1.5mm;所述圆形凹槽4的深度为所述圆柱电池1高度的1/7,圆形凹槽4与电池精密配合确保电池较好的将热量传递给液冷板2。
[0027]所述圆柱电池1的底部与所述蜂窝状液冷散热通道3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为1mm,提高散热效率。
[0028]所述液冷板2为铝板,导热性能更好。
[0029]如上所述的电池模组可以将多个电池模组前后相连的方式组装成电池组。只要将上一个电池模组的冷却液出口与下一个电池模组的冷却液进口紧密相连即可,对于电动汽车行业来说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0030]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蜂窝状散热通道的底板液冷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圆柱电池(1)、液冷板(2)和蜂窝状液冷散热通道(3),所述液冷板(2)呈方形结构,其上表面设有若干用于所述圆柱电池(1)底部插入的圆形凹槽(4);若干所述蜂窝状液冷散热通道(3)固定于所述液冷板(2)的内部,其两端冷却液进口(5)和冷却液出口(6)穿过所述液冷板(2)的两端端壁与外部连通;所述液冷板(2)下方设有与之形状相匹配的冷却底板(7);所述蜂窝状液冷散热通道(3)包括若干六边形通道(31)和直通道(32),所述六边形通道(31)呈六边形管状结构,所述直通道(32)间隔设置于所述六边形通道(31)之间,所述六边形通道(31)水平方向的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莹朱国梓李培生马明徐勋徐猛李志豪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