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散热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9807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计算机散热模组,配置于中央处理器与电源供应器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模组包括:    一设于所述中央处理器(40)的第一散热片(10);    一设于所述电源供应器(50)的第二散热片(20),所述第二散热片(20)还连接至风扇(60);及    一连接所述第一、二散热片(10、20)的传导件(30)。(*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计算机散热模组,特别涉及一种利用散热片、传导件及风扇配置,有效将中央处理器及电源供应器的热源排出的散热模组。
技术介绍
计算机系统中最主要的产生热源的零部件大抵上为中央处理器、硬盘机、主机板上的北桥芯片以及显示介面卡上的显示芯片这四样元件,然而这些零部件又通通都是安装在计算机机壳之中的。虽然在温度较高的装置上,厂商往往都会在其热源散发处加上散热片来帮助其散热,甚至于除了散热片之外,也都还会在散热片的上面,再加上一个与散热片一样大的小风扇,利用风扇所引起的气流,迅速的将留在散热片上的热量带离散热片,借以达到降低芯片温度的效果。不过,这样的做法仅能够将热量带离热源的散发处,让发出热量的芯片不至于在太高的温度下工作罢了,这些零部件所发出的热量却还是会留在机壳之中,并没有真正的排出机壳之外。虽然在机壳内的电源供应器里,有一个8×8公分的风扇,可以将机壳中各个零部件所发出的热量排出机壳之中,再加上机壳本身在设计时的散热孔也可以帮助散热,不过效果通常都是不会太好,毕竟只靠一个电源供应器上的风扇,再加上机壳本身的散热孔,并没有办法达到“空气对流”的效果,自然机壳中的温度也就会随着该部计算机使用的时间而渐渐的上升。综上所述,传统散热结构具有以下缺陷仍待改进(1)每一元件分别配置有散热鳍片及风扇,造成主机壳体内部空间缩小,反而不利热源排出。(2)主机壳体内部设有多台风扇,容易造成乱流,造成热源在主机壳体内循环。(3)风扇运转需要耗费能量,相对造成电源供应器的负担,不仅热源会增加,也有可能影响操作的效能。
技术实现思路
于是,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的缺陷,为避免该缺陷的存在,本技术可整合各散热片所产生的热源,利用单一风扇将所有热源排出。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为一种计算机散热模组,配置于中央处理器与电源供应器之间,该散热模组包括有第一散热片、第二散热片及连接前述第一、二散热片的传导件,通过第一散热片与传导件将中央处理器的热源传导至风扇,且第二散热片也将电源供应器的热源传导至风扇,从而将中央处理器及电源供应器所产生的热源有效排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外形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背面剖视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热源流向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及
技术实现思路
,现就配合附图说明如下请同时参阅图1、图2,是本技术的外形立体及结构分解示意图,如图所示本技术为一种计算机散热模组,配置于中央处理器40与电源供应器50之间,该散热模组包括有一设于中央处理器40的第一散热片10、一设于电源供应器50的第二散热片20及一连接前述第一、二散热片10、20的传导件30,该第一、二散热片10、20上设有相互平行的金属鳍片11、21,通过增加面积,达到散热的效果,该传导件30可为金属热导管,其主要目的在于将第一、二散热片10、20所吸收的热源集中,并以一高转速径向风扇60将整合的热源排出,该第一、二散热片10、20上设有定位部12、22,可跟据中央处理器40与电源供应器50的高低差,选择不同的传导件30。组装时,分别将第一散热片10固设于中央处理器40、第二散热片20安装于电源供应器50,第二散热片20的另一侧连接于风扇60,依据电源供应器50与中央处理器40的间距及高低落差,选用适当的传导件30,由于第一、二散热片10、20上分别设有定位部12、22,传导件30上相对定位部12、22设有固接部31、32,即可利用传导件30锁合连接第一、二散热片10、20,将中央处理器40与电源供应器50所产生的热源集中处理。请同时参阅图3、图4,是本技术的背面剖视及热源流向示意图,如图所示中央处理器40所产生的热源先通过第一散热片10所增加的面积,降低部分温度,其余部分则通过传导件30传递至第二散热片20;电源供应器50产生的热源,向下传导至第二散热片20分散部分热源,多余的热源及第一散热片10传送的热源一并传递至第二散热片20下方的风扇60,利用高转速径向风扇60,将集中的热源排出。综上所述,本技术的主要特点如下所述(1)本技术利用第一散热片10、第二散热片20及传导件30整合中央处理器40及电源供应器50产生的热源,再以单一风扇60将热源排出。(2)由于本技术只需一台风扇60即可将计算机系统温度最高部分(中央处理器40及电源供应器50)的热源排出,不仅可大幅精简主机内部空间,也可避免风扇间相互干扰,造成乱流。(3)本技术的第一、二散热片10、20的配置,可通过传导件30调整,不必因为机型不同,而更换整个散热模组。尽管本技术已经参照附图和优选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是,以上实施例仅是例示性的,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本技术的各种更改、变化和等同物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内容涵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计算机散热模组,配置于中央处理器与电源供应器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模组包括一设于所述中央处理器(40)的第一散热片(10);一设于所述电源供应器(50)的第二散热片(20),所述第二散热片(20)还连接至风扇(60);及一连接所述第一、二散热片(10、20)的传导件(3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导件(30)穿设于第一、二散热片(10、2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光曜
申请(专利权)人:晟铭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