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油路换向阀及液压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9133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2 20: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油路换向阀及液压工具,双油路换向阀包括阀座和阀杆。阀座,阀座内具有一安装孔,阀座与外部油缸的装配面上具有阀座进油孔、阀座回油孔、无杆腔油孔以及有杆腔进油孔。阀杆转动式设置于安装孔内,阀杆上具有油槽、第一阀杆油孔、第二阀杆油孔、第三阀杆油孔、第四阀杆油孔以及第五阀杆油孔。阀杆和阀座之间形成双油路循环下的三工位状态。在无负载状态下:阀杆上的油槽分别连通阀座进油孔和阀座回油孔,油液不进入外部油缸。转动阀杆以使阀杆和阀座之间形成连通外部油缸的第一油路循环,液压工具呈工作状态。转动阀杆以使阀杆和阀座之间形成连通外部油缸的第二油路循环,液压工具呈复位状态。液压工具呈复位状态。液压工具呈复位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油路换向阀及液压工具


[0001]本技术涉及液压
,且特别涉及一种双油路换向阀及液压工具。

技术介绍

[0002]在各种救援现场和建筑施工中,救援队或施工人员均需要用到电动液压工具来对金属或者非金属结构进行破拆破拆已实现被困于危险环境中的受难者的解救或建筑施工;而现有抢险救援工具多为电动液压工具。
[0003]在现有的液压工具中液压泵中油液只能沿一个方向进入油缸内,即只能驱动活推轴前运动。推轴的后退则需要手动泄油后利用推轴弹簧的复位来实现。在救援或施工时,使用非常不方便且效率很低。为解决这一问题,目前市面上也出现了一些能实现自动泄油的液压工具,如在推轴底部增设泄油开关,当推轴前行行程到达极限位置后泄油开关打开,无杆腔内的油液流入有杆腔内进行回油,推轴在推轴弹簧的作用下复位。这种方式不仅存在复位速度慢,效率低且写有开关装配困难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双油路换向阀及液压工具。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双油路换向阀,其包括阀座和阀杆。阀座,阀座内具有一安装孔,阀座与外部油缸的装配面上具有阀座进油孔、阀座回油孔、无杆腔油孔以及有杆腔进油孔,阀座回油孔沿安装孔长度方向设置于阀座进油孔的一侧,无杆腔油孔沿垂直于安装孔长度方向设置于阀座进油孔的一侧,有杆腔油孔设置于无杆腔油孔的一侧。阀杆转动式设置于安装孔内,阀杆上具有油槽、第一阀杆油孔、第二阀杆油孔、第三阀杆油孔、第四阀杆油孔以及第五阀杆油孔,油槽沿阀杆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其长度大于或等于阀座进油孔和阀座回油孔之间的圆心距,相互连通的第一阀杆油孔和第二阀杆油孔分别设置于油槽的两侧且两者位于同阀杆的同一横截面上,第三阀杆油孔沿阀杆的长度方向设置于第一阀杆油孔的一侧,第四阀杆油孔与第三阀杆油孔连通且相对设置于油槽的另一侧,第五阀杆油孔连通第三阀杆油孔。
[0006]其中,阀杆和阀座之间形成双油路循环下的三工位状态:
[0007]在无负载状态下:阀杆上的油槽分别连通阀座进油孔和阀座回油孔,油液经阀座进油孔和油槽后经阀座回油孔回油,油液不进入外部油缸;
[0008]工作状态下的第一油路循环:转动阀杆以使阀座进油孔经第一阀杆油孔、第二阀杆油孔连通无杆腔油孔以实现无杆腔进油;有杆腔进油孔经第三阀杆油孔和第四阀杆油孔连通阀座回油孔以实现有杆腔回油;
[0009]在复位状态下的第二油路循环:转动阀杆阀座进油孔经第二阀杆油孔和阀座上的有杆腔进油道连通有杆腔油孔以实现有杆腔进油;无杆腔油孔经第五阀杆油孔和第三阀杆油孔连通阀座回油孔。
[0010]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有杆腔油孔设置于安装孔的外侧,有杆腔进油孔经
阀座上的有杆腔回油道连通第三阀杆油孔。
[0011]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阀座上的有杆腔进油道包括连通第二阀杆油孔且沿阀杆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有杆腔进油段以及垂直连通第一有杆腔进油段和有杆腔油孔11d的第二有杆腔进油段。
[0012]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第五阀杆油孔和第三阀杆油孔通过沿阀杆长度方向延伸的阀杆油道相连通。
[0013]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第一阀杆油孔的轴线垂直于第二阀杆油孔的轴线,第三阀杆油孔的轴线垂直于第四阀杆油孔的轴线。
[0014]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所述双油路换向阀还包括设置于阀座且连通阀座进油孔的调压阀,阀座的装配面上具有连通调压阀泄压腔的阀座泄油孔,所述阀座泄油孔通过弧形油槽连通阀座回油孔。
[0015]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所述双油路换向阀还包括无负载定位件,所述无负载定位件包括设置于阀杆底端的弹性件和设置于弹性件顶端的定位钢珠,安装孔的底部具有与所述定位钢珠匹配的半圆槽;当阀杆位于无负载状态时定位钢珠卡入半圆槽。
[0016]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阀杆上具有限位槽,限位槽的两侧位置限定工作状态和复位状态下阀杆的转动位置,所述双油路换向阀还包括设置于阀座底端的状态限位件且所述状态限位件伸入阀杆的限位槽内。
[0017]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所述双油路换向阀还包括设置于阀杆末端,带动阀杆转动以切换工位状态的换向把手。
[0018]相对应,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液压工具,其包括上述双油路换向阀。
[0019]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双油路换向阀中阀座内设置有可相对阀体转动的阀杆且阀杆上设置有五个阀杆油孔和一个油槽。在阀体的转动过程中,阀体可阀座之间形成了连通外部油缸内有杆腔和无杆腔的双油路循环。在工作状态下油液经第一油路循环进入无杆腔内,推动推杆前行并压缩有杆腔内的油液进行回油。在复位状态下,油液经第二油路循环进入有杆腔内,有杆腔内压力增大,推动推轴后退并压缩无杆腔内的油液进行回油。该设置实现了油路的双向循环,推轴在第二油路循环的作用下快速退回,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进一步的,阀杆和阀座之间还形成了无负载状态,在该状态下油液不进入外部油缸,液压工具不工作,不仅极大方便了工作人员操作,同时也提高了液压工具的安全性。
[0020]为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21]图1所示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双油路换向阀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和图3为图1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所示为图1的分解示意图。
[0024]图4A所示为图4中阀杆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5A至图5C为双油路换向阀处于无负载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6A和图6B所示为双油路换向阀处于工作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6C为图6B过阀座进油孔的剖面示意图。
[0028]图6D和图6E为双油路换向阀处于工作状态下有杆腔油孔处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6F为图6B过阀座回油孔的剖面示意图。
[0030]图6G为图6B过第五阀杆油孔的剖面示意图。
[0031]图7A所示为双油路换向阀处于复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7B为图7A过阀座进油孔的剖面示意图。
[0033]图7C为图7A过有杆腔油孔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7D为图7A过阀座回油孔的剖面示意图。
[0035]图7E为图7A过无杆腔油孔的横向剖面示意图。
[0036]图7F为图7A过第五阀杆油孔的剖面示意图。
[0037]图7G所示为7A过阀座进油孔和阀座回油孔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8]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双油路换向阀包括阀座11和阀杆12。阀座11内具有一安装孔111,阀座11与外部油缸的装配面112上具有阀座进油孔11a、阀座回油孔11b、无杆腔油孔11c以及有杆腔进油孔11d,阀座回油孔 11b沿安装孔111长度方向设置于阀座进油孔11a的一侧,无杆腔油孔11c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油路换向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座,阀座内具有一安装孔,阀座与外部油缸的装配面上具有阀座进油孔、阀座回油孔、无杆腔油孔以及有杆腔进油孔,阀座回油孔沿安装孔长度方向设置于阀座进油孔的一侧,无杆腔油孔沿垂直于安装孔长度方向设置于阀座进油孔的一侧,有杆腔油孔设置于无杆腔油孔的一侧;阀杆,转动式设置于安装孔内,阀杆上具有油槽、第一阀杆油孔、第二阀杆油孔、第三阀杆油孔、第四阀杆油孔以及第五阀杆油孔,油槽沿阀杆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其长度大于或等于阀座进油孔和阀座回油孔之间的圆心距,相互连通的第一阀杆油孔和第二阀杆油孔分别设置于油槽的两侧且两者位于同阀杆的同一横截面上,第三阀杆油孔沿阀杆的长度方向设置于第一阀杆油孔的一侧,第四阀杆油孔与第三阀杆油孔连通且相对设置于油槽的另一侧,第五阀杆油孔连通第三阀杆油孔;其中,阀杆和阀座之间形成双油路循环下的三工位状态:在无负载状态下:阀杆上的油槽分别连通阀座进油孔和阀座回油孔,油液经阀座进油孔和油槽后经阀座回油孔回油,油液不进入外部油缸;工作状态下的第一油路循环:转动阀杆以使阀座进油孔经第一阀杆油孔、第二阀杆油孔连通无杆腔油孔以实现无杆腔进油;有杆腔进油孔经第三阀杆油孔和第四阀杆油孔连通阀座回油孔以实现有杆腔回油;在复位状态下的第二油路循环:转动阀杆阀座进油孔经第二阀杆油孔和阀座上的有杆腔进油道连通有杆腔油孔以实现有杆腔进油;无杆腔油孔经第五阀杆油孔和第三阀杆油孔连通阀座回油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油路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有杆腔油孔设置于安装孔的外侧,有杆腔进油孔经阀座上的有杆腔回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名铝彭亚民王俊
申请(专利权)人:欧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