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内循环快速散热功能的淬火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7439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2 19: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创新提供了一种具有内循环快速散热功能的淬火炉,包括炉体,所述炉体内设置有冷却盘以及由冷却盘分隔形成的上腔体和下腔体,所述上腔体所在的侧壁上设置有排风门,所述冷却盘内设置有冷却腔,所述冷却盘上设置有与冷却腔相通的进液管和出液管,所述冷却腔内放置有冷却液,所述冷却盘上设置有若干个冷却通道;炉体内侧壁上对称设置有两组冷却机构,两组所述冷却机构均包括若干组并列设置的制冷板以及连接杆,若干组所述制冷板的两端分别与连接杆以及下腔体所在的侧壁铰接,所述冷却盘下表面设置有两个卡接孔,两个卡接孔上设置有凸起的橡胶膜,所述连接杆插设于卡接孔内;利用冷却盘与冷却机构,实现对炉体内的快速降温。速降温。速降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内循环快速散热功能的淬火炉


[0001]本技术涉及热处理的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具有内循环快速散热功能的淬火炉。

技术介绍

[0002]淬火炉是工件淬火前加热的炉子;淬火是把工件放入炉内加热到临界点以上的淬火温度并保持一端时间,然后把工件迅速的从炉内取出投入淬液内进行淬火;目前所使用的淬火炉结构简单,炉体内的散热效果一般,在进行多批次淬火加工或停止淬火后,淬火炉内温度无法快速调节,导致加工效率较差;目前所使用的淬火炉降温方式主要为在炉体内设置有散热板,利用散热板进行散热,采用散热板散热效果有限,且在散热过程中易存在散热不均匀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内循环快速散热功能的淬火炉,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具有内循环快速散热功能的淬火炉,包括炉体,所述炉体内设置有加热元件以及风机,所述加热元件设置于风机出风口,所述炉体内设置有冷却盘以及由冷却盘分隔形成的上腔体和下腔体,所述风机出风口与下腔体相通,所述下腔体下端上设置有炉门,所述下腔体内放置有待加工的金属件,所述上腔体上端设置有排风门,所述冷却盘内设置有冷却腔,所述冷却盘上设置有与冷却腔相通的进液管和出液管,所述冷却腔内放置有冷却液,所述冷却盘上设置有若干个冷却通道,所述上腔体与下腔体之间通过若干个冷却通道相通,所述下腔体所在的炉体内侧壁上对称设置有两组冷却机构,两组所述冷却机构均包括若干组并列设置的制冷板以及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竖直设置于下腔体内,若干组所述制冷板的两端分别与连接杆以及下腔体所在的侧壁铰接,若干组所述制冷板与炉体铰接处下方均设置有限位块,所述冷却盘下表面设置有两个卡接孔,两个卡接孔上设置有凸起的橡胶膜,所述连接杆插设于卡接孔内,所述连接杆顶端顶压在橡胶膜上,设置于所述卡接孔上方的连接杆上设置有与卡接孔内壁相匹配的限位环,当金属件淬火状态时,进液管向冷却腔内充水,以使橡胶膜向下抵压连接杆,连接杆在橡胶膜的作用下向下运动。
[0006]作为优选,所述冷却通道螺旋绕设于冷却盘上。
[0007]作为优选,所述冷却盘下表面设置有加热盘,所述加热盘上均设置有与若干个冷却通道相通的气流孔以及若干个与卡接孔相通的卡接槽。
[0008]作为优选,所述上腔体顶部设置有喷水管,所述喷水管上设置有喷头,所述喷头上环形阵列有若干个开口向下的喷孔,所述上腔体内还设置有开口向下的锥形挡板,所述锥形挡板上设置有气流通道,所述上腔体上设置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与锥形挡板上端相通。
[0009]作为优选,若干个所述喷孔均倾斜设置在喷头上,且若干个所述喷孔以风车型设
置于喷头上。
[0010]作为优选,所述炉体外套设有冷却箱,所述冷却箱与炉体之间设置有制冷腔,所述制冷腔内放置有若干根冷凝管,所述上腔体与制冷腔之间通过排风门相通,所述冷却箱底部设置有排风口。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利用炉体内设置有冷却盘和冷却机构实现对炉体内的快速降温;同时利用锥形挡板、喷水管以及制冷腔,确保炉体内的高温气体以较低的温度排放入空气中,避免因排放气体温度过高导致排风口处的人或物体烫伤;冷却机构上的连接杆插设在冷却盘上,在炉体加热过程中,冷却机构处于回收状态,不影响淬火炉的正常使用,在炉体冷却的过程中,连接杆在重力以及水压的作用下,从冷却盘上脱离,制冷板在炉体内打开并处于水平状态,在热空气上升过程中,增大热空气与制冷板的接触面积。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图;
[0013]图2是本技术内部结构图;
[0014]图3是本技术的的冷却机构结构图;
[0015]图4是本技术的冷却盘结构图。
[0016]附图标记:1、炉体;11、上腔体;12、下腔体;13、炉门;14、排风门;2、风机;3、冷却机构;31、制冷板;32、连接杆;33、限位环;34、限位块;4、冷却盘;41、进液管;42、出液管;43、冷却通道;44、冷却腔;45、卡接孔;5、喷水管;6、锥形挡板;61、气流通道;7、加热盘;71、气流孔;72、卡接槽;8、冷却箱;81、排风口;82、制冷腔。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19]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做进一步详述:
[0021]为加快淬火炉的降温,便于快速调节淬火炉内的温度,如图1

4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内循环快速散热功能的淬火炉,对淬火炉内的温度实现快速调节。
[0022]一种具有内循环快速散热功能的淬火炉包括炉体1,在炉体1内设置有加热元件以
及风机2,加热元件设置在风机2的出风口处,在炉体1内设置有冷却盘4以及由冷却盘4分隔形成的上腔体11和下腔体12,风机2的出风口与下腔体12相通,在下腔体12内放置有待加工的金属件,利用加热元件以及风机2,实现对下腔体12的加热,使得代加工的金属件在炉体1内保持在恒定的温度,在风机2出风口处还设置有制冷件,利用制冷件可对风机2出风口处的空气进行降温,并进入到炉体1内,加速炉体1内部温度的降低;在下腔体12下端设置有炉门13,利用炉门13,便于实现金属件在炉体1内的进出;在上腔体11上设置有排风门14,利用排风门14,实现炉体1内气体交换。
[0023]如图1、图4所示,在冷却盘4内设置有冷却腔44,冷却盘4上设置有与冷却腔44相通的进液管41以及出液管42,在冷却腔44内盛放有冷却液,冷却液通过进液管41以及出液管42进出冷却腔44,实现冷却腔44内冷却液的流动;在冷却盘4上设置有若干个螺旋绕设的冷却通道43,上腔体11与下腔体12之间通过冷却通道43相通,下腔体12内的热空气通过冷却通道43冷却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内循环快速散热功能的淬火炉,包括炉体(1),所述炉体(1)内设置有加热元件以及风机(2),所述加热元件设置于风机(2)出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1)内设置有冷却盘(4)以及由冷却盘(4)分隔形成的上腔体(11)和下腔体(12),所述风机(2)出风口与下腔体(12)相通,所述下腔体(12)下端上设置有炉门(13),所述下腔体(12)内放置有待加工的金属件,所述上腔体(11)上端设置有排风门(14),所述冷却盘(4)内设置有冷却腔(44),所述冷却盘(4)上设置有与冷却腔(44)相通的进液管(41)和出液管(42),所述冷却腔(44)内放置有冷却液,所述冷却盘(4)上设置有若干个冷却通道(43),所述上腔体(11)与下腔体(12)之间通过若干个冷却通道(43)相通,所述下腔体(12)所在的炉体(1)内侧壁上对称设置有两组冷却机构(3),两组所述冷却机构(3)均包括若干组并列设置的制冷板(31)以及连接杆(32),所述连接杆(32)竖直设置于下腔体(12)内,若干组所述制冷板(31)的两端分别与连接杆(32)以及下腔体(12)所在的侧壁铰接,若干组所述制冷板与炉体铰接处下方均设置有限位块(34),所述冷却盘(4)下表面设置有两个卡接孔(45),两个卡接孔(45)上均设置有凸起的橡胶膜,所述连接杆(32)插设于卡接孔(45)内,所述连接杆(32)顶端顶压在橡胶膜上,设置于所述卡接孔(45)上方的连接杆(32)上设置有与卡接孔(45)内壁相匹配的限位环(33),当金属件淬火状态时,进液管(41)向冷却腔(44)内充水,以使橡胶膜向下抵压连接杆(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宁铁晖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百斯特模具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