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彩侧光型SMD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5966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全彩侧光型SMD支架,包括一胶座、三个以上的阳极接脚及三个以上的阴极接脚,胶座具有一功能区,阳极接脚分别设置于胶座内,并由功能区内延伸至胶座外部一侧,阴极接脚分别设置于胶座内,并由功能区内延伸至胶座外部一侧,阳极接脚及阴极接脚于胶座外部位于同一侧,其中胶座的功能区内形成多个间隔区块,间隔区块区隔阳极接脚及阴极接脚,使阳极接脚分别电性分离,及阴极接脚分别电性分离,并同时使阳极接脚与阴极接脚电性分离;借此,使同极性接脚分别电性分离,及同时使不同极性接脚电性分离,以达到电极分离功效。(*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全彩SMD支架的结构,尤其是指一种能达到电极分离功效的侧光型SMD支架。
技术介绍
近几年来,由于发光二极管(LED)的发光效率不断进步提升,使得发光二极管在应用领域愈趋广泛,已渐渐取代日光灯与白热灯泡,如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源或前光源、交通信号灯,以及一般照明装置等。发光二极管的发光原理是将电能转换成光,也就是对磷化镓(GaP)、砷化镓(GaAs)等化合物半导体施加电压,通过电子、空穴的结合而将过剩的能量以光的形态释放出来,进而达到发光的效果。发光二极管的发光现象并不是借由加热发光或放电发光,而是属于冷性发光,因此发光二极管的发光寿命高达约十万小时以上。再者,发光二极管更具有体积小、省电、低污染、适合量产等优点,所以发光二极管所能应用的领域十分广泛。如图1及图2所示,为公知的侧光式表面黏着型(Surface MountDevice,SMD)发光二极管支架的结构,其包含有一胶座10a、多个阳极接脚20a及一阴极接脚30a。其中该胶座10a固接该等阳极接脚20a及该阴极接脚30a,并具有一功能区11a,及形成多个间隔区块12a以区隔该等阳极接脚20a及该阴极接脚30a。该等阳极接脚20a配置于该阴极接脚30a一侧,设于该胶座10a的功能区11a内,该阴极接脚30a由该胶座10a内延伸至胶座10a的外部,做为后续制程的接点。该等阳极接脚20a由该胶座10a内延伸至该胶座10a的外部适当位置处,用以做为后续制程的接点。该阴极接脚30a可安装多个发光芯片40a,于该等发光芯片40a上分别连接一导线50a,该等导线50a并分别连接至该等阳极接脚20a上,并于该胶座10a内覆盖上一透光性的封胶层(图略),以保护该等发光芯片40a及该等导线50a,发光芯片40a可分别为各种不同的颜色,如白光、黄光、绿光、蓝光、红光或黄光等。俾于该等阳极接脚20a及该阴极接脚30a同时施加电压,即可使该等发光芯片40a产生光芒,产生混色的效果,或于该阴极接脚30a及于其中一阳极接脚20a施加电压,即可使其中一发光芯片40a产生光芒,产生单色光的功效。但是,上述的侧向式表面黏着型发光二极管支架的结构,于阴极接脚30a上安装各种不同颜色的发光芯片40a,其所需的电压互有差异(如白光、蓝光及绿光的电压约为3.0~3.5v,红光的电压约为1.8~2.1v,黄光的电压约为2.0~2.4v),阴极接脚30a及阳极接脚20a施加相同的电压,易使其它不同的发光芯片40a受到过高的电压,而进一步产生寿命衰减,最终影响混光的效果。再者,若其中一发光芯片40a产生光芒时,同时将产生热量,热量易借由阴极接脚30a而传导至另些发光芯片40a,进一步使该等发光芯片40a寿命衰减,而影响混光的效果。由以上原因,本人有感上述缺陷的可改善,乃特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终于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陷的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全彩侧光型SMD支架,于胶座内的功能区形成多个间隔区块,使同极性接脚分别电性分离,及同时使不同极性接脚电性分离,以达到电极分离的功效。本技术的又一次要目的,为提供一种全彩侧光型SMD支架,其尺寸小,可适用于随身式电子产品的光源,如笔记型电脑、手机、PDA或MP3等,以使随身式电子产品能达到轻薄短小的功效。再者,电极分离可依使用者的需求,适用于各利随身式电子产品的不同规格电路板上。为达上述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全彩侧光型SMD支架,其包括一胶座,其具有一功能区;三个以上的阳极接脚,其分别设置于该胶座内,并由该功能区内延伸至该胶座外部一侧;三个以上的阴极接脚,其分别设置于该胶座内,并由该功能区内延伸至该胶座外部一侧,该等阳极接脚及该等阴极接脚于该胶座外部位于同一侧;以及多个间隔区块,其分别形成于该胶座的功能区内,该等间隔区块区隔该等阳极接脚及该等阴极接脚,使该等阳极接脚分别电性分离,及该等阴极接脚分别电性分离,并同时使该等阳极接脚与该等阴极接脚电性分离。本技术于胶座的功能区形成多个间隔区块,达到电极分离的功效;本技术可依该等发光芯片所需的电压,于相互对应的阳极接脚与阴极接脚分别施加不同的电压,以避免不同颜色的发光芯片受到不当的电压,而产生寿命衰减,最终影响混光的效果;本技术中相互区隔的阴极接脚,避免了热量直接借由阴极接脚相互传导,使该等发光芯片寿命衰减,而影响混光的效果;本技术阳极接脚与阴极接脚数量皆限制为三个以上,才可达到充份混光的功能,进一步产生全彩的功效;本技术为侧光型SMD支架,其厚度尺寸小,可适用于随身式电子产品的光源,如笔记型电脑、手机、PDA或MP3等,以使随身式电子产品能达到轻薄短小的功效。再者,由于本技术具有电极分离的功效,可依使用者的需求,适用于各种随身式电子产品的不同规格电路板上,不须使用特殊规格的电路板。为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技术加以限制。附图说明图1为公知发光二极管支架的结构立体图。图2为公知发光二极管支架的结构平面图。图3为本技术全彩侧光型SMD支架的结构立体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全彩侧光型SMD支架的结构平面图。图5为本技术全彩侧光型SMD支架的结构另一平面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公知10a 胶座 20a 阳极接脚11a 功能区12a 间隔区块30a 阴极接脚 40a 发光芯片50a 导线本技术10 胶座 20 阳极接脚11 功能区12 间隔区块30 阴极接脚 40 发光芯片50 导线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第图3及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全彩侧光型SMD(表面黏着型)支架,其包括有一胶座10、三个以上的阳极接脚20及三个以上的阴极接脚30。该胶座10是以射出成型的方式,形成于该等阳极接脚20及该等阴极接脚30上,该胶座10可为一高分子不导电性材料件,如聚邻苯二甲酰胺(Polyphthalamide,PPA)等,其中该胶座10具有一呈中空状的功能区11。该等阳极接脚20及该等阴极接脚30为同一材料的导电金属件,如铜、铁等导电金属件。该等阳极接脚20略呈一长方形状,该等阴极接脚30略呈一L形状。该等阳极接脚20分别以排列的方式,设置于该胶座10的功能区11内,并由该功能区11内延伸至该胶座10外部一侧,延伸一段适当的距离,以做为后续制程的接点。该等阴极接脚30分别以排列的方式,设置于该胶座10的功能区11内,并由该功能区11内延伸至该胶座10外部一侧,延伸一段适当的距离,用以做为后续制程的接点。该等阳极接脚20系分别配置于该等阴极接脚30一侧,同时该等阳极接脚20与该等阴极接脚30于该胶座10外部位于同一侧。其中该胶座10的功能区11内形成多个间隔区块12,该等间隔区块12用以区隔该等阳极接脚20及该等阴极接脚30,使该等阳极接脚20分别电性分离,及该等阴极接脚30分别电性分离,并同时使该等阳极接脚20与该等阴极接脚30电性分离,即该等间隔区块12用以区分阳极接脚20及阴极接脚30的极性,并同时区分出阴极接脚30(如图5斜线部位所示)。该功能区11内可置放多个发光芯片4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全彩侧光型SMD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胶座,其具有一功能区;    三个以上的阳极接脚,其分别设置于该胶座内,并由该功能区内延伸至该胶座外部一侧;    三个以上的阴极接脚,其分别设置于该胶座内,并由该功能区内延伸至该胶座外部一侧,该等阳极接脚及该等阴极接脚于该胶座外部位于同一侧;以及    多个间隔区块,其分别形成于该胶座的功能区内,该等间隔区块区隔该等阳极接脚及该等阴极接脚,使该等阳极接脚分别电性分离,及该等阴极接脚分别电性分离,并同时使该等阳极接脚与该等阴极接脚电性分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彩侧光型SMD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胶座,其具有一功能区;三个以上的阳极接脚,其分别设置于该胶座内,并由该功能区内延伸至该胶座外部一侧;三个以上的阴极接脚,其分别设置于该胶座内,并由该功能区内延伸至该胶座外部一侧,该等阳极接脚及该等阴极接脚于该胶座外部位于同一侧;以及多个间隔区块,其分别形成于该胶座的功能区内,该等间隔区块区隔该等阳极接脚及该等阴极接脚,使该等阳极接脚分别电性分离,及该等阴极接脚分别电性分离,并同时使该等阳极接脚与该等阴极接脚电性分离。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彩侧光型SMD支架,其特征在于,该胶座为一高分子不导电性材料件。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彩侧光型S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万顺
申请(专利权)人:一诠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