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车路协同路侧感知系统的交通流量采集能力评价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交通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基于车路协同路侧感知系统的交通流量采集能力评价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智能驾驶技术要真正实现高效、安全的交通和出行,单车智能已经远远不够,车路协同是未来方向。尤其伴随5G、V2X、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一系列的技术突破,把车、路、云深度融合,构建一个协同式的智能交通系统,才能有效解决目前单车智能和传统交通管理方面的局限。
[0003]车路协同是采用先进的无线通信和新一代互联网等技术,全方位实施车车、车路动态实时信息交互,并在全时空动态交通信息采集与融合的基础上开展车辆主动安全控制和道路协同管理,充分实现人车路的有效协同,保证交通安全,提高通行效率,从而形成安全、高效和环保的道路交通系统。
[0004]在车路协同应用中,路侧感知系统实现全局目标的实时矢量化和跟踪,支持车流统计、车速计算、车型分类等功能,其交通流量采集能力是进行交通协调控制、车路协同应用的基础,因此需系统化地、对待测车路协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车路协同路侧感知系统的交通流量采集能力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确定评价因子及各评价因子的权重值;S2、分别利用待测路侧感知系统和路侧真值系统采集感知区域内预设时间内各所述评价因子的测量值和标准值;S3、根据所述测量值和所述标准值,计算各所述评价因子的绝对百分比误差值;S4、根据所述绝对百分比误差值分别评估待测路侧感知系统对各所述评价因子采集能力的单项得分;S5、基于各所述评价因子采集能力的单项得分及其权重值,加权计算,得到待测路侧感知系统采集能力的总得分,并根据总得分对待测路侧感知系统进行等级评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车路协同路侧感知系统的交通流量采集能力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评价因子包括:大车流量数值、小车流量数值、平均速度和最大排队长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车路协同路侧感知系统的交通流量采集能力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权重值的确定过程为:S11、确定评价因子集;S12、采用多个不同标准分别对所述评价因子集中的每个评价因子的权重进行赋值,得到同一评价因子在不同标准下的多组权重值;S13、计算每个评价因子在不同标准下的多组权重值的均值和离差;S14、判定所述均值和所述离差是否满足给定标准值,若不满足,则返回S12,对所述评价因子集中的每个评价因子的权重进行重新调整和赋值,直至满足给定标准值;若满足,则将当前得到的所述均值作为相应评价因子的最终权重值。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车路协同路侧感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攀科,张奕,常思阳,谌善华,马威,颜志文,唐博博,陈书佩,唐琳,罗平,
申请(专利权)人:华录易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