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学棱镜膜用聚酯薄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0143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6: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光学棱镜膜用聚酯薄膜,其特征在于,包括表面层、基层以及底层,所述表面层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外防爆层,所述表面层与所述基层之间设置有第一内防爆层,所述基层与所述底层之间设置有第二内防爆层,所述底层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外防爆层,所述第一外防爆层和第二外防爆层均为薄型钢化玻璃层,所述第一内防爆层和第二内防爆层均为薄型钢化玻璃层,所述第一外防爆层、第二外防爆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内防爆层、第二内防爆层的厚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表面层、基层以及底层之间设置相应的防爆层,提高了光学聚酯薄膜在实际使用的防爆效果,能够使其应用环境恶劣或高温高压的环境下。下。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学棱镜膜用聚酯薄膜


[0001]本技术涉及光学膜
,具体涉及一种光学棱镜膜用聚酯薄膜。

技术介绍

[0002]专利公告号为CN105943305B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高透明光学聚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具体公开了一种高透明光学聚酯薄膜,由形成为一体的A、B、C三层层状结构构成,包括A层表面层,B为夹芯层、C为底层,上述结构提高了薄膜的透光率和光泽度,但在实际运用当中缺少防爆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学棱镜膜用聚酯薄膜,解决现有的光学聚酯薄膜不具有防爆效果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光学棱镜膜用聚酯薄膜,其特征在于,包括表面层、基层以及底层,所述表面层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外防爆层,所述表面层与所述基层之间设置有第一内防爆层,所述基层与所述底层之间设置有第二内防爆层,所述底层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外防爆层,所述第一外防爆层和第二外防爆层均为薄型钢化玻璃层,所述第一内防爆层和第二内防爆层均为薄型钢化玻璃层,所述第一外防爆层、第二外防爆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内防爆层、第二内防爆层的厚度。
[0005]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表面层、基层以及底层之间的厚度比为2

5∶20

40∶2

5。
[0006]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外防爆层、第二外防爆层、第一内防爆层、第二内防爆层之间的厚度比为2∶2∶1∶1;
[0007]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外防爆层、第二外防爆层、第一内防爆层、第二内防爆层、表面层的厚度之比为2∶2∶1∶1∶2。
[000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二内防爆层的内侧还设置有抗静电层,所述抗静电层与所述第二内防爆层之间的厚度比为1∶1。
[000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在表面层、基层以及底层之间设置相应的防爆层,提高了光学聚酯薄膜在实际使用的防爆效果,能够使其应用环境恶劣或高温高压的环境下。
附图说明
[0010]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2]附图标记,
[0013]10、表面层;20、基层;30、底层;40、第一外防爆层;50、第二外防爆层;60、第一内防
爆层;70、第二内防爆层;80、抗静电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以下将配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申请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功效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0015]如图1所示,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光学棱镜膜用聚酯薄膜,包括表面层10、基层20以及底层30,所述表面层10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外防爆层40,所述表面层10与所述基层20之间设置有第一内防爆层60,所述基层20与所述底层30之间设置有第二内防爆层70,所述底层30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外防爆层50,所述第一外防爆层40和第二外防爆层50均为薄型钢化玻璃层,所述第一内防爆层60和第二内防爆层70均为薄型钢化玻璃层,所述第一外防爆层40、第二外防爆层50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内防爆层60、第二内防爆层70的厚度。
[0016]所述表面层10、基层20以及底层30之间的厚度比为2

5∶20

40∶2

5。所述第一外防爆层40、第二外防爆层50、第一内防爆层60、第二内防爆层70之间的厚度比为2∶2∶1∶1,所述第一外防爆层40、第二外防爆层50、第一内防爆层60、第二内防爆层70、表面层10的厚度之比为2∶2∶1∶1∶2,所述第二内防爆层70的内侧还设置有抗静电层80,所述抗静电层80与所述第二内防爆层70之间的厚度比为1∶1。
[0017]本技术当中表面层、基层以及底层的原料组份重量百分比为:表面层:膜用改性聚酯80

90%,纳米级聚甲基戊烯粒子10

20%;基层:膜用超有光聚酯95

99%,热稳定剂1

5%;底层:膜用改性聚酯80

90%,纳米级聚甲基戊烯粒子10

20%,其制备方法与专利公告号为CN105943305B中的一致,其中抗静电层为磺酸类防静电涂层。
[0018]本技术通过在表面层10、基层20以及底层30之间设置相应的防爆层,提高了光学聚酯薄膜在实际使用的防爆效果,能够使其应用环境恶劣或高温高压的环境下。
[0019]如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名词来称呼同一个组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如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含”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大致”是指在可接收的误差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一定误差范围内解决所述技术问题,基本达到所述技术效果。
[0020]较多了使用诸如10、表面层;20、基层;30、底层;40、第一外防爆层;50、第二外防爆层;60、第一内防爆层;70、第二内防爆层;80、抗静电层等术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商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0021]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技术的若干优选实施例,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技术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技术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
围,则都应在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学棱镜膜用聚酯薄膜,其特征在于,包括表面层、基层以及底层,所述表面层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外防爆层,所述表面层与所述基层之间设置有第一内防爆层,所述基层与所述底层之间设置有第二内防爆层,所述底层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外防爆层,所述第一外防爆层和第二外防爆层均为薄型钢化玻璃层,所述第一内防爆层和第二内防爆层均为薄型钢化玻璃层,所述第一外防爆层、第二外防爆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内防爆层、第二内防爆层的厚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学棱镜膜用聚酯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层、基层以及底层之间的厚度比为2

5∶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培服吴迪王琪顾洋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双星彩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