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前横梁总成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19645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6: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前横梁总成及汽车,包括横梁上板、横梁下板和加强筋,横梁上板采用微发泡材料形成,加强筋与横梁上板一体成型,加强筋一端与横梁上板连接,加强筋的另一端与横梁下板接触。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横梁上板基于微发泡材料形成,可以减轻横梁的整体质量,且在横梁上板上直接成型加强筋,并使得加强筋的另一端与横梁下板接触,提高了横梁整体强度及稳定性,很好的兼顾了对汽车前横梁强度和轻量化的双重要求。双重要求。双重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前横梁总成及汽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
,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前横梁总成及汽车。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汽车安全、舒适和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汽车轻量化集成了材料、工艺和结构的先进技术,不仅能有效解决汽车大众化带来的能源和环保问题,也为汽车安全和舒适性提供了重要保障。汽车前顶盖横梁与两侧A柱共同固定前风挡玻璃,连接顶盖直接承受顶压,影响车身的扭转刚度,对车内乘员的安全和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Noise、Vibration、Harshness,NVH)舒适性感知至关重要。当车辆发生侧翻翻滚和外物倾压时,汽车的顶盖横梁直接承受外界压力,若强度不够将导致乘客的生存空间受到极大限制。此外,顶盖横梁作为支撑顶盖的结构件,需要保障顶盖总成的强度和刚度以避开整车的某些阶次保证NVH性能,避免发生振幅叠加产生噪声影响乘客的舒适性感知。
[0003]为了提升顶盖横梁的强度和刚度,传统方案会增加冲压板材的厚度、空腔内加装增强块等,这不仅增加了整车的成本和重量,而且对横梁布置的空间要求更加严格。因此,设计一种轻量化的同时能保证强度和刚度的汽车顶盖横梁是重要的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的前横梁总成整体重量重以及无法实现强度与轻量化的同时兼顾的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前横梁总成及汽车。
[0006]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公开了一种汽车前横梁总成,包括横梁,所述横梁包括横梁上板、横梁下板和加强筋,,所述横梁上板采用微发泡材料形成,所述加强筋与所述横梁上板一体成型,所述加强筋一端与所述横梁上板连接,所述加强筋的另一端与所述横梁下板接触。具体的,所述横梁上板内部填充有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0007]进一步的,所述汽车前横梁总成还包括用于安装遮阳帘的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与所述横梁上板一体注塑成型。
[0008]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案中,多个所述加强筋交错间隔设置。
[0009]进一步的,所述横梁上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加强部两端的第一上连接部和第二上连接部,所述横梁下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凹陷部两端的第一下连接部和第二下连接部,所述第一上连接部与所述第一下连接部对应连接,所述第二上连接部和所述第二下连接部对应连接。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上连接部与所述第一下连接部之间通过结构胶进行胶粘或通过第一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二上连接部与所述第二下连接部之间通过结构胶进行胶粘或通过第二连接件连接。
[0011]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案中,所述第一连接件被构造为焊点或螺栓,所述第二连接件被构造为焊点或螺栓。
[0012]进一步的,所述前横梁总成还包括连接于横梁两端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一端与所述横梁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另一端连接于汽车车身,所述第二连接板一端与所述横梁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另一端连接于汽车车身。
[0013]优选的,所述微发泡材料为微发泡尼龙。
[0014]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还公开了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包括上述所述的汽车前横梁总成。
[0015]本专利技术的汽车前横梁总成,包括横梁上板、横梁下板和加强筋,所述横梁上板采用微发泡材料形成,所述加强筋与所述横梁上板一体成型,所述加强筋一端与所述横梁上板连接,所述加强筋的另一端与所述横梁下板接触。本专利技术通过将横梁上板基于微发泡材料形成,可以减轻横梁的整体质量,且在横梁上板上直接成型加强筋,并使得加强筋的另一端与横梁下板接触,提高了前横梁总成整体强度及稳定性,很好的兼顾了对汽车前横梁的强度和轻量化的双重要求。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汽车前横梁总成的爆炸图;
[0018]图2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汽车前横梁总成的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汽车前横梁总成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横梁上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横梁下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

横梁,11

横梁上板,111

加强筋,112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113

第一上连接部,114

第二上连接部,12

横梁下板,121

凹陷部,122

通孔,123

第一下连接部,124

第二下连接部,2

结构胶,3

安装支架,4

第一连接板,5

第二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专利技术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

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的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而且,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002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如图1至图5所示的一种汽车前横梁总成。
[0026]具体的,前横梁总成包括横梁1,所述横梁1包括横梁上板11、横梁下板12和加强筋111,所述横梁上板11采用微发泡材料形成,所述加强筋111与所述横梁上板11一体成型,所述加强筋111一端与所述横梁上板11连接,所述加强筋111的另一端与所述横梁下板12接触。
[0027]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将横梁上板11基于微发泡材料形成,可以减轻横梁的整体质量,且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前横梁总成,包括横梁(1),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1)包括:横梁上板(11)、横梁下板(12)和加强筋(111),所述横梁上板(12)采用微发泡材料形成,所述加强筋(111)与所述横梁上板(11)一体成型,所述加强筋(111)一端与所述横梁上板(11)连接,所述加强筋(111)的另一端与所述横梁下板(12)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横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上板(11)内部填充有纤维增强复合材料(112)。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前横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前横梁总成还包括用于安装遮阳帘的安装支架(3),所述安装支架(3)与所述横梁上板(11)一体注塑成型。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横梁总成,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加强筋(111)交错间隔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横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上板(11)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加强部两端的第一上连接部(113)和第二上连接部(114);所述横梁下板(12)还包括两端的第一下连接部(123)和第二下连接部(124),所述第一上连接部(113)与所述第一下连接部(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文叶朱长春袁超李建军姜子敬林少辉马秋李振兴
申请(专利权)人: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