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中的骨架构件的加强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16176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5:14
车辆中的骨架构件的加强构造具备:树脂制的骨架构件,形成为闭合截面形状,构成车辆的骨架;及纤维增强树脂制的加强构件,其中,加强构件具有:第一加强部,包括沿着骨架构件的长度方向的一方的表面而配置成截面大致U字状;及第二加强部,包括沿着骨架构件的长度方向的另一方的表面而配置成截面大致U字状,在骨架构件的截面形状的大小最小的最小部处,第一加强部的一部分和第二加强部的一部分互相重叠而堆叠。而堆叠。而堆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中的骨架构件的加强构造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中的骨架构件的加强构造。

技术介绍

[0002]通过在构成车辆的骨架的树脂制的骨架构件将沿着其长度方向的纤维取向而对该骨架构件进行了纤维增强的构造是以往已知的(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19

098706)。

技术实现思路

[0003]然而,在纤维增强后的树脂制的骨架构件的截面形状的大小未被设为恒定的情况下,该截面形状的大小最小的最小部处的强度及刚性可能会不被充分地确保。
[0004]于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得到在截面形状的大小未被设为恒定的树脂制的骨架构件中能够确保其截面形状的大小最小的最小部的强度及刚性的车辆中的骨架构件的加强构造。
[0005]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方案1所述的车辆中的骨架构件的加强构造具备:树脂制的骨架构件,形成为与长度方向正交的截面形状的大小不恒定的闭合截面形状,构成车辆的骨架;及纤维增强树脂制的加强构件,呈片状地一体成形于所述骨架构件的表面,所述加强构件具有:第一加强部,包括沿着所述骨架构件的长度方向的一方的表面而配置成截面大致“U”字状;及第二加强部,包括沿着所述骨架构件的长度方向的另一方的表面而配置成截面大致“U”字状,在所述骨架构件的截面形状的大小最小的最小部处,所述第一加强部的一部分和所述第二加强部的一部分互相重叠而堆叠。
[0006]根据方案1所述的专利技术,构成车辆的骨架的树脂制的骨架构件形成为与长度方向正交的截面形状的大小不恒定的闭合截面形状,在该截面形状的大小最小的最小部处,构成纤维增强树脂制的加强构件的第一加强部及第二加强部各自的一部分互相重叠而堆叠。因此,该最小部由纤维增强树脂制的加强构件加强。由此,该最小部的强度及刚性被确保。
[0007]另外,方案2所述的车辆中的骨架构件的加强构造基于方案1所述的车辆中的骨架构件的加强构造,所述第一加强部及所述第二加强部中包含的纤维沿着所述骨架构件的长度方向而取向。
[0008]根据方案2所述的专利技术,第一加强部及第二加强部中包含的纤维沿着骨架构件的长度方向而取向。因此,与第一加强部及第二加强部中包含的纤维沿着与骨架构件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而取向的情况相比,骨架构件的长度方向上的强度及刚性被提高。
[0009]另外,方案3所述的车辆中的骨架构件的加强构造基于方案1或方案2所述的车辆中的骨架构件的加强构造,所述加强构件具有包括所述最小部而配置成截面大致环状的第三加强部。
[0010]根据方案3所述的专利技术,加强构件具有包括最小部而配置成截面大致环状的第三加强部。因此,与加强构件不具有该第三加强部的情况相比,骨架构件的最小部被更有效地加强。
[0011]另外,方案4所述的车辆中的骨架构件的加强构造基于方案3所述的车辆中的骨架构件的加强构造,所述第三加强部中包含的纤维沿着与所述骨架构件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而取向。
[0012]根据方案4所述的专利技术,第三加强部中包含的纤维沿着与骨架构件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而取向。因此,与第三加强部中包含的纤维沿着骨架构件的长度方向而取向的情况相比,第三加强部的周向上的强度及刚性被提高。
[0013]另外,方案5所述的车辆中的骨架构件的加强构造根据方案1~方案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中的骨架构件的加强构造,所述最小部是所述骨架构件的长度方向中央部。
[0014]根据方案5所述的专利技术,骨架构件的长度方向中央部被设为最小部。也就是说,骨架构件的长度方向中央部被加强。因此,即使向骨架构件沿着长度方向输入载荷,该骨架构件的最小部的屈曲变形也被抑制。
[0015]另外,方案6所述的车辆中的骨架构件的加强构造基于方案5所述的车辆中的骨架构件的加强构造,所述骨架构件的截面形状的大小最大的最大部是所述骨架构件的长度方向两端部,所述第一加强部和所述第二加强部在所述最大部处互相分离。
[0016]根据方案6所述的专利技术,第一加强部和第二加强部在最大部处互相分离。在此,最大部是与最小部相比强度及刚性高的部位。因此,无需将该最大部利用纤维增强树脂制的加强构件加强,在从骨架构件的长度方向观察时,能够将第一加强部及第二加强部的长度互相缩短。由此,与在最大部处第一加强部及第二加强部各自的一部分也互相重叠而堆叠的结构相比,加强构件一体成形的骨架构件的制造成本的增加被抑制。
[0017]如以上这样,根据本专利技术,在截面形状的大小未被设为恒定的树脂制的骨架构件中,能够确保其截面形状的大小最小的最小部的强度及刚性。
附图说明
[0018]本专利技术的典型实施例的特征、优点及技术上和工业上的意义将会在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在这些附图中,同样的标号表示同样的要素,其中:
[0019]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车顶加强件的加强构造的俯视图。
[0020]图2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车顶加强件的加强构造的侧视图。
[0021]图3是图2中的X

X线向视剖视图。
[0022]图4是图2中的Y

Y线向视剖视图。
[0023]图5是示出构成本实施方式的加强构造的加强构件的形状的立体图。
[0024]图6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车顶加强件的加强构造的制造方法的仰视图。
[0025]图7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车顶加强件的加强构造的制造方法的侧视图。
[0026]图8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车顶加强件的加强构造的变形例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基于附图来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说明,将在各图中适当示出的箭头UP设为车辆上方向,将箭头FR设为车辆前方向,将箭头RH设为车辆右方向。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没有特殊记载而记载了上下、前后、左右的方向的情况下,表示车辆上下方向的上下、车辆前后方向的前后、车辆左右方向(车宽方向)的左右。
[0028]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构成车辆的骨架的树脂制的骨架构件,以在车宽方向上延伸的车顶加强件20为例来说明,但图示的尺寸比例与实际的尺寸比例不同。即,在以后述的左右一对托架30的大小为基准来看的情况下,实际的车顶加强件20比图示的车顶加强件20长。
[0029]如图1、图2所示,车顶加强件20例如以便宜的随机纤维树脂件为基材,形成为与长度方向正交的截面形状的大小不恒定的矩形闭合截面形状。具体而言,该车顶加强件20在俯视及侧视下形成为从长度方向两端部朝向长度方向中央部而逐渐变窄的矩形闭合截面形状,在侧视下向上方侧弯曲。
[0030]因此,该车顶加强件20的长度方向中央部成为了截面形状的大小最小的最小部32,该车顶加强件20的长度方向两端部成为了截面形状的大小最大的最大部34。
[0031]另外,如图3、图4所示,该车顶加强件20在剖视下形成为前后方向的宽度比上下方向的高度(厚度)长。即,该车顶加强件20形成为上壁22及下壁24的宽度(前后方向的长度)比作为立壁的前壁26及后壁28的高度(是上下方向的长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中的骨架构件的加强构造,具备:树脂制的骨架构件,形成为与长度方向正交的截面形状的大小不恒定的闭合截面形状,并构成车辆的骨架;及纤维增强树脂制的加强构件,呈片状地一体成形于所述骨架构件的表面,所述加强构件具有:第一加强部,包括沿着所述骨架构件的长度方向的一方的表面而配置成截面大致U字状;及第二加强部,包括沿着所述骨架构件的长度方向的另一方的表面而配置成截面大致U字状,在所述骨架构件的截面形状的大小最小的最小部处,所述第一加强部的一部分和所述第二加强部的一部分互相重叠而堆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中的骨架构件的加强构造,所述第一加强部及所述第二加强部中包含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黑川博幸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