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灯面罩成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18885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5: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灯面罩成型模具,包括底模组件、上模组件,底模组件上表面设有若干导杆和模形区域,上模组件由升降装置带动沿导杆上下运动;底模组件包括推顶装置,推顶装置带动推顶板垂直运动,推顶板顶部设有若干顶杆柱,每个顶杆柱顶部装有顶杆,顶杆可于顶杆柱顶部旋转并设于模形区域的边缘区;顶杆上部设有一对以顶杆轴中心对称的球面凸起;底模组件与上模组件在合模时,其模形区域构成车灯面罩的型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脱模时,顶杆由于上部球面凸起的存在和底部可旋转的设计,能于底模的螺旋状滑槽内呈旋转上升的状态,将车灯面罩成品顶出底模,避免了物料顶出过程中产生折断、粘连等问题,提高了生产安全性和良品率。提高了生产安全性和良品率。提高了生产安全性和良品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灯面罩成型模具


[0001]本技术属于模具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车灯面罩成型模具。

技术介绍

[0002]在汽车行业中,汽车内饰和汽车覆盖件的生产大量采用了各种模具,例如,冲压模具、注塑模具、锻造模具、铸造蜡模、玻璃模具等。其中,车灯面罩通过注塑成型工艺制造,使用了注塑成型模具。
[0003]注塑成型模具通常由动模和定模两部分组成,动模安装在注射成型机的移动模板上,定模安装在注射成型机的固定模板上。在注射成型时,动模与定模合模构成浇注系统和型腔,开模时动模和定模分离,通过顶出机构使产品与模具分离。
[0004]例如,中国专利【申请号201020260816.5;授权公告号CN201755900U】公开的汽车灯罩模具二次顶出机构,包括上模板和下模板,上模板连接定模板,下模板上安装模脚,模脚内设置顶针板和顶针复板,顶针板和顶针复板上连接顶针,在模脚上安装动模板,动模板内安装折角镶块,折角镶块、动模板和定模板之间构成模腔,模腔内有成型汽车订罩,顶针穿过动模板和折角镶块与汽车订罩相接触,模脚内设置顶杆板和顶杆复板,顶杆板和顶杆复板上连接顶杆,顶杆穿过顶针板、顶针复板和动模板连接折角镶块,顶杆板和顶杆复板与顶针板和顶针复板之间安装限位螺钉。
[0005]上述汽车灯罩模具二次顶出机构,先由顶杆将折角镶块及汽车灯罩顶出动模板外,再由顶针将汽车灯罩强制从折角镶块上顶出。这样的顶出机构存在的问题在于:1、顶针对于汽车灯罩的作用力集中在一点,容易造成汽车灯罩表面损伤,影响汽车灯罩质量;2、顶针将汽车灯罩强制从折角镶块上顶出,折角处的受力较大,容易导致汽车灯罩在折角处折断,造成产品报废。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车灯面罩成型模具顶出机构:包括:底模组件、上模组件,所述底模组件上表面设有若干导杆和模形区域,所述上模组件由升降装置带动沿导杆上下运动;所述底模组件包括推顶装置,所述推顶装置带动推顶板垂直运动,所述推顶板顶部设有若干顶杆柱,每个顶杆柱顶部装有顶杆,所述顶杆可于所述顶杆柱顶部旋转并设于模形区域的边缘区;所述顶杆上部设有一对以顶杆轴中心对称的球面凸起;所述底模组件与所述上模组件在合模时,其模形区域构成车灯面罩的型腔。
[0007]较佳的,所述推顶装置和升降装置为气缸、液压缸、步进电机中的一种。
[0008]较佳的,所述顶杆底部直径大于顶杆主体直径,所述顶杆柱顶部有供顶杆主体通过的通孔和与顶杆底部形状大小相同的内凹部分。
[0009]较佳的,所述顶杆柱顶部包括与其主体一体成型的固有部以及与所述固有部拼合成环形顶部的拼合块,所述固有部和拼合块的顶部均为半圆环形,所述拼合块分为上下两层,其上层外径小于下层外径,下层外周还有向下延伸的圆柱面部分。
[0010]较佳的,所述固有部与拼合块上层的拼合处有螺孔,拼合块上层两端有径向伸出的片状结构,所述片状结构上有与所述螺孔位置对应的安装孔,并通过螺栓将拼合块固定于固有部一侧,将顶杆底部限制于顶杆柱顶部的内凹部分内;片状结构不露出所述顶杆柱所在的圆柱面。
[0011]较佳的,所述底模组件在边缘区下方设有滑槽,所述滑槽下部为圆柱状滑槽上部为螺旋状滑槽分别供所述顶杆柱和球面凸起上下移动。
[0012]本技术在车灯面罩注塑完成后,由推顶装置推动顶杆上移,顶杆由于上部球面凸起的存在和底部可旋转的设计,能于底模的螺旋状滑槽内呈旋转上升的状态,将车灯面罩成品顶出底模组件,避免了物料顶出过程中产生折断、粘连等问题,提高了生产安全性和良品率。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推顶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顶杆柱和顶杆立体图。
[0016]图4为顶杆柱和顶杆俯视图。
[0017]图5为顶杆柱和顶杆纵剖面图。
[0018]图6为底模组件俯视图。
[0019]图中:1、推顶装置;2、推顶板;3、顶杆柱;4、顶杆;5、底模组件;6、上模组件;7、导杆;8、升降装置;31、固有部;32、拼合块; 33、片状结构;34、通孔;35、内凹部分;41、球面凸起;42、顶杆底部;51、模形区域;52、边缘区;53、圆柱状滑槽;54、螺旋状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实施例1
[0021]如图1

图6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案,包括:底模组件5、上模组件6,所述底模组件5上表面设有若干导杆7,中间设有两块车灯面罩正面或反面形状的模形区域51,所述上模组件6由升降装置8带动沿导杆7上下运动;所述底模组件5包括推顶装置1,所述推顶装置1带动推顶板2垂直运动,所述推顶板2顶部设有若干顶杆柱3,每个顶杆柱3顶部装有顶杆4,所述顶杆4可于所述顶杆柱3顶部旋转并设于模形区域51的边缘区52;所述顶杆4上部设有一对以顶杆4轴中心对称的球面凸起41;上模组件6的下表面与模形区域51相对应的位置有车灯面罩反面或正面形状的凸模,所述底模组件5与所述上模组件6在合模时,其模形区域51构成车灯面罩的型腔。
[0022]更为具体的,所述推顶装置1和升降装置8为气缸。
[0023]更为具体的,所述顶杆底部42直径大于顶杆4主体直径,所述顶杆柱3顶部有供顶杆4主体通过的通孔34和与顶杆底部42形状大小相同的内凹部分35。
[0024]更为具体的,所述顶杆柱3顶部包括与其主体一体成型的固有部31以及与所述固有部31拼合成环形顶部的拼合块32,所述固有部31和拼合块32的顶部均为半圆环形,所述拼合块32分为上下两层,其上层外径小于下层外径,下层外周还有向下延伸的圆柱面部分。
[0025]更为具体的,所述固有部31与拼合块32上层的拼合处有螺孔,拼合块32上层两端
有径向伸出的片状结构33,所述片状结构33上有与所述螺孔位置对应的安装孔,并通过螺栓将拼合块32固定于固有部31一侧,将顶杆底部42限制于顶杆柱3顶部的内凹部分35内;片状结构33不露出所述顶杆柱3所在的圆柱面。
[0026]更为具体的,所述底模组件5在边缘区52下方设有滑槽,所述滑槽下部为圆柱状滑槽53上部为螺旋状滑槽54分别供所述顶杆柱3和球面凸起41上下移动。
[0027]实施例2
[0028]如图1

图6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案,包括:底模组件5、上模组件6,所述底模组件5上表面设有若干导杆7,中间设有两块车灯面罩正面或反面形状的模形区域51,所述上模组件6由升降装置8带动沿导杆7上下运动;所述底模组件5包括推顶装置1,所述推顶装置1带动推顶板2垂直运动,所述推顶板2顶部设有若干顶杆柱3,每个顶杆柱3顶部装有顶杆4,所述顶杆4可于所述顶杆柱3顶部旋转并设于模形区域51的边缘区52;所述顶杆4上部设有一对以顶杆4轴中心对称的球面凸起41;上模组件6的下表面与模形区域51相对应的位置有车灯面罩反面或正面形状的凸模,所述底模组件5与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灯面罩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模组件、上模组件,所述底模组件上表面设有若干导杆和模形区域,所述上模组件由升降装置带动沿导杆上下运动;所述底模组件包括推顶装置,所述推顶装置带动推顶板垂直运动,所述推顶板顶部设有若干顶杆柱,每个顶杆柱顶部装有顶杆,所述顶杆可于所述顶杆柱顶部旋转并设于模形区域的边缘区;所述顶杆上部设有一对以顶杆轴中心对称的球面凸起;所述底模组件与所述上模组件在合模时,其模形区域构成车灯面罩的型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灯面罩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推顶装置和升降装置为气缸、液压缸、步进电机中的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灯面罩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杆底部直径大于顶杆主体直径,所述顶杆柱顶部有供顶杆主体通过的通孔和与顶杆底部形状大小相同的内凹部分。4.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继雄马天龙江文祥江志伟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科尚模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