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舵桨的新型推力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18733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5: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舵桨的新型推力结构,包括螺旋桨本体、支撑板、支撑筒、回转立柱、上轴承、井箱、回转筒体、下轴承、推力点、钢结构,所述螺旋桨本体上固定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固定有支撑筒;所述螺旋桨本体的延伸到支撑筒内部;所述螺旋桨本体上设置有回转立柱;所述回转立柱与回转筒体连接;所述回转筒体的上端设置有上轴承。该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使得螺旋桨本体各个结构受力状态更合理,螺旋桨本体在不同工况下的震动也更小,有利于舵桨设备的使用、保养和维护。保养和维护。保养和维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舵桨的新型推力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舵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舵桨的新型推力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舵桨在使用过程中,在中、高工况时,存在震动大的问题,究其原因,是该型舵桨设计时,它的螺旋桨推力向井箱和船体传递,传递力的位置不合适导致的,仔细分析可以发现,螺旋桨的推力首先传递给回转立柱,然后回转立柱通过回转筒体上的上、下轴承传递给井箱,而下轴承传递给井箱是通过中间的推力点来实现的,该型舵桨的下轴承和推力点之间距离较大,下轴承是出于悬臂状态的,而从力学的角度,要求下轴承和推力点之间的距离越小越好,因此需要设计一种适用于舵桨的新型推力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舵桨的新型推力结构,可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所提到的问题。
[000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适用于舵桨的新型推力结构,包括螺旋桨本体、支撑板、支撑筒、回转立柱、上轴承、井箱、回转筒体、下轴承、推力点、钢结构,所述螺旋桨本体上固定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固定有支撑筒;所述螺旋桨本体的延伸到支撑筒内部;所述螺旋桨本体上设置有回转立柱;所述回转立柱与回转筒体连接;所述回转筒体的上端设置有上轴承;所述回转筒体的下端设置有下轴承;所述上轴承与下轴承之间设置有井箱;所述井箱的下半部分设置有沿圆周方向设置有一圈钢结构。
[0005]较佳地,所述下轴承与井箱之间设置有推力点。
[0006]较佳地,所述钢结构与回转筒体紧密配合;这样就可以将推力点向下延伸到下轴承的位置,改变原来的悬臂下轴承形式,受力状态也与原来的结构不同。
[0007]较佳地,所述螺旋桨本体与船体连接。
[0008]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适用于舵桨的新型推力结构,螺旋桨本体的推力首先传递给回转立柱,然后回转立柱通过回转筒体上的上轴承及下轴承传递给井箱,而下轴承传递给井箱是通过中间的推力点来实现的,井箱下半部分设计了一圈的钢结构,与回转筒体紧密配合,这样就可以将推力点向下延伸到下轴承位置,改变原来的悬臂下轴承形式,受力状态也与原来的结构不同,使得螺旋桨本体各个结构受力状态更合理,螺旋桨本体在不同工况下的震动也更小,有利于舵桨设备的使用、保养和维护。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适用于舵桨的新型推力的改进后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适用于舵桨的新型推力的结构的螺旋桨本体与未改进推力结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1]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图也是未改进的推力结构示意图。
[0012]附图标记说明:1

螺旋桨本体;2

支撑板;3

支撑筒;4

回转立柱;5

上轴承;6

井箱;8

回转筒体;7

下轴承;9

推力点;10

钢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0014]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适用于舵桨的新型推力结构,包括螺旋桨本体1、支撑板2、支撑筒3、回转立柱4、上轴承5、井箱6、回转筒体8、下轴承7、推力点9、钢结构10,所述螺旋桨本体1上固定有支撑板2;所述支撑板2上固定有支撑筒3;所述螺旋桨本体1的延伸到支撑筒3内部;所述螺旋桨本体1上设置有回转立柱4;所述回转立柱4与回转筒体8连接;所述回转筒体8的上端设置有上轴承5;所述回转筒体8的下端设置有下轴承7;所述上轴承5与下轴承7之间设置有井箱6;所述井箱6的下半部分设置有沿圆周方向设置有一圈钢结构10。
[0015]本实施例中,所述下轴承7与井箱6之间设置有推力点9。
[0016]本实施例中,所述钢结构10与回转筒体8紧密配合;这样就可以将推力点9向下延伸到下轴承7的位置,改变原来的悬臂下轴承7形式,受力状态也与原来的结构不同。
[0017]本实施例中,所述螺旋桨本体1与船体连接。
[0018]工作原理:螺旋桨本体1的推力首先传递给回转立柱4,然后回转立柱4通过回转筒体8上的上轴承5及下轴承7传递给井箱6,而下轴承7传递给井箱6是通过中间的推力点9来实现的,井箱6下半部分设计了一圈的钢结构10,与回转筒体8紧密配合,这样就可以将推力点9向下延伸到下轴承7位置,改变原来的悬臂下轴承7形式,受力状态也与原来的结构不同,使得螺旋桨本体1各个结构受力状态更合理,螺旋桨本体1在不同工况下的震动也更小,有利于舵桨设备的使用、保养和维护。
[0019]以上公开的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实施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舵桨的新型推力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螺旋桨本体(1)、支撑板(2)、支撑筒(3)、回转立柱(4)、上轴承(5)、井箱(6)、回转筒体(8)、下轴承(7)、推力点(9)、钢结构(10),所述螺旋桨本体(1)上固定有支撑板(2);所述支撑板(2)上固定有支撑筒(3);所述螺旋桨本体(1)的延伸到支撑筒(3)内部;所述螺旋桨本体(1)上设置有回转立柱(4);所述回转立柱(4)与回转筒体(8)连接;所述回转筒体(8)的上端设置有上轴承(5);所述回转筒体(8)的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玉琴
申请(专利权)人:逸洋传动机械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