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背光监测的TO-CanLD组件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177636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5: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激光技术领域,且公开了无背光监测的TO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背光监测的TO

CanLD组件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激光
,具体为无背光监测的TO

CanLD组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TO

CanLD封装半导体激光器具有体积小,能耗低,寿命长的使用特点,广泛应用于光纤通信和光纤传感,TO

CanLD封装半导体激光器理论使用过程中,无须制冷,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往往由于外部因素或者其他限制情况,导致在使用过程中,温漂系数增高,导致稳定性降低,影响实际使用效用,针对特殊过热情况下使用抗性差,且现有TO

CanLD封装半导体激光器制备工艺复杂,引脚安装过程中,均通过键合金丝连接,增加成本,同时通过银胶进行固定PD芯片,增加脱落风险,影响激光器产品的质量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无背光监测的TO

CanLD组件及其制备方法,具备在高温环境下的工作的抗性,有效保证半导体激光器的温度稳定性,提高适应范围,且安装工艺简单,制备过程中减少金丝的使用,节约成本,同时通过焊接固定,增加激光器产品的质量稳定性的优点。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无背光监测的TO

CanLD组件,包括包括TO基座、引脚、引脚定位块、绝缘套、探测芯片垫块、背光探测器、键合金丝、热沉、散热层、后盖层、进水腔、导引腔、分水腔、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过渡腔、排水槽、第三连接孔、出水腔、半导体激光器、光束整形系统、透镜光学系统、半导体制冷片、热敏电阻、TO管帽。
[0005]上述各结构的位置及连接关系如下:
[0006]所述TO基座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引脚,TO基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探测芯片垫块,探测芯片垫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背光探测器,背光探测器和引脚之间连接有键合金丝,TO基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热沉,热沉的外部固定连接有半导体激光器,热沉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光束整形系统,热沉的外部固定连接有半导体制冷片,热沉的外部底侧固定连接有热敏电阻,TO基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TO管帽,TO基座的顶部轴心设置有透镜光学系统。
[0007]优选的,所述引脚和TO基座之间设置有绝缘套,TO基座开设有适配连接孔,绝缘套连接在连接孔内,引脚连接在绝缘套内,引脚顶部高于TO基座的顶面,引脚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引脚定位块。
[0008]优选的,所述引脚设置有三组,其中一组引脚设置的引脚定位块和探测芯片垫块固定连接,且其引脚和背光探测器电连接,另外两组引脚通过键合金丝和背光探测器电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热沉包括散热层和后盖层,散热层的内部开设有进水腔、导引腔、分水腔、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过渡腔、排水槽、第三连接孔和出水腔,进水腔和导引腔连通,第一连接孔连通导引腔和分水腔,第二连接孔连通分水腔和过渡腔,第三连接孔连通过渡腔和排水槽,排水槽和出水腔相互连通。
[0010]优选的,所述进水腔、导引腔、分水腔、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过渡腔和第三连接孔均设置有两组,每组连接方式相同,对称开设在排水槽的两侧,第三连接孔开设在排水槽和过渡腔的顶侧。
[0011]优选的,每组所述分水腔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分水腔均匀设置在导引腔和过渡腔之间,每个分水腔均通过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与两端连通,且第二连接孔的孔径小于第一连接孔的孔径。
[0012]优选的,所述背光探测器、半导体激光器、光束整形系统和透镜光学系统均处于TO管帽的圆心轴线上。
[0013]优选的,所述半导体制冷片和热敏电阻组成散热控温系统,热敏电阻和半导体制冷片电连接,半导体制冷片的制冷端和热沉连接。
[0014]一项所述无背光监测的TO

CanLD组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5]S1、制作TO基座,并在TO基座上开设用于安装引脚的连接孔,连接孔的内径与绝缘套的适配,绝缘套和连接孔为过盈配合;
[0016]S2、制作热沉,热沉的散热层和后盖层一体加工成型,散热层和后盖层材料为镍基合金粉或钨铜合金粉,采用D打印成型;
[0017]S3、将S2制作的热沉与TO基座融接,并调整热沉与TO基座的顶面垂直;
[0018]S4、采用LD芯片作为半导体激光器的芯片,采用PD芯片作为背光探测器的芯片,制作引脚及其引脚定位块,制作探测芯片垫块,以绝缘陶瓷为材料制作绝缘套;
[0019]S5、将绝缘套卡接在TO基座的连接孔内,并将引脚固定连接在绝缘套的内部,通过玻璃烧结方式进行连接,将引脚定位块焊接在引脚的顶部,并将其中一个引脚定位块和探测芯片垫块焊接,同时使背光探测器和对应引脚电位连接,对引脚与探测芯片垫块进行整体镀镍镀金操作;
[0020]S6、在热沉安装区域固定半导体激光器,并将半导体激光器与热沉进行焊接,且在焊接时,在半导体激光器和热沉之间涂抹有散热胶,焊接好后的半导体激光器温度降到室温后,使用键合金丝连接半导体激光器和另外两个引脚,将光束整形系统焊接在热沉的顶部,焊接时,控制光束整形系统位于半导体激光器的正上方;
[0021]S7、准备两片半导体制冷片,将两片半导体制冷片分别粘接在热沉的安装区域两侧,并通过半导体制冷片的安装孔滴入锡液,待冷却固定,在热沉的中部底侧通过粘接工艺将热敏电阻和热沉连接,同时电连接热敏电阻和两片半导体制冷片;
[0022]S8、通过粘接工艺将透镜光学系统粘接在TO管帽的顶部中心区域,控制透镜光学系统的轴心和TO管帽的轴心共线;
[0023]S9、在保护气体条件下,进行封帽,将TO管帽与TO基座进行融接,融接过程中保证背光探测器、半导体激光器、光束整形系统和透镜光学系统均处于TO管帽的圆心轴线上。
[0024]有益效果:
[0025]1、该无背光监测的TO

CanLD组件及其制备方法,制冷水通过进水腔进入导引腔,导引腔通过若干第一连接孔是冷却水进入对应分水腔,经过分水腔对热沉的外表面进行降温,且因为第二连接孔的孔径小于第一连接孔的孔径,从而限制分水腔内部水流的流速,保证冷却的效果,通过将第三连接孔设置在排水槽和过渡腔的顶部,从而保证水流的稳定性。同时导引腔位于半导体制冷片区域,半导体制冷片进一步保证制冷水的温度,有效保证降
温效果,保证该装置在高温环境下的工作稳定性,提高对温度环境的抗性。
[0026]2、该无背光监测的TO

CanLD组件及其制备方法,通过镍基合金粉或钨铜合金粉进行热沉制作,避免使用铜类合金,从而减少电镀的麻烦,降低制备工艺难度,同时避免镀层的脱落,造成热沉的损坏,提高使用寿命。并通过D打印一体成型,减少焊接的麻烦,同时有效避免热沉内部微通道的堵塞,从而提高加工质量。
[0027]3、该无背光监测的TO

CanLD组件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将半导体激光器与热沉进行焊接,且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无背光监测的TO

CanLD组件,包括TO基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TO基座(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引脚(2),TO基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探测芯片垫块(4),探测芯片垫块(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背光探测器(5),背光探测器(5)和引脚(2)之间连接有键合金丝(6),TO基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热沉(7),热沉(7)的外部固定连接有半导体激光器(8),热沉(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光束整形系统(9),热沉(7)的外部固定连接有半导体制冷片(11),热沉(7)的外部底侧固定连接有热敏电阻(12),TO基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TO管帽(13),TO基座(1)的顶部轴心设置有透镜光学系统(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背光监测的TO

CanLD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引脚(2)和TO基座(1)之间设置有绝缘套(3),TO基座(1)开设有适配连接孔,绝缘套(3)连接在连接孔内,引脚(2)连接在绝缘套(3)内,引脚(2)顶部高于TO基座(1)的顶面,引脚(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引脚定位块(2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背光监测的TO

CanLD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引脚(2)设置有三组,其中一组引脚(2)设置的引脚定位块(21)和探测芯片垫块(4)固定连接,且其引脚(2)和背光探测器(5)电连接,另外两组引脚(2)通过键合金丝(6)和背光探测器(5)电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背光监测的TO

CanLD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沉(7)包括散热层(71)和后盖层(72),散热层(71)的内部开设有进水腔(73)、导引腔(74)、分水腔(75)、第一连接孔(76)、第二连接孔(77)、过渡腔(78)、排水槽(79)、第三连接孔(710)和出水腔(711),进水腔(73)和导引腔(74)连通,第一连接孔(76)连通导引腔(74)和分水腔(75),第二连接孔(77)连通分水腔(75)和过渡腔(78),第三连接孔(710)连通过渡腔(78)和排水槽(79),排水槽(79)和出水腔(711)相互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背光监测的TO

CanLD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腔(73)、导引腔(74)、分水腔(75)、第一连接孔(76)、第二连接孔(77)、过渡腔(78)和第三连接孔(710)均设置有两组,每组连接方式相同,对称开设在排水槽(79)的两侧,第三连接孔(710)开设在排水槽(79)和过渡腔(78)的顶侧。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无背光监测的TO

CanLD组件,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分水腔(75)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分水腔(75)均匀设置在导引腔(74)和过渡腔(78)之间,每个分水腔(75)均通过第一连接孔(76)和第二连接孔(77)与两端连通,且第二连接孔(77)的孔径小于第一连接孔(76)的孔径。7.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义龙张萌陈研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斯优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