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结构轮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165754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5: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结构轮毂,包括轮毂本体,所述轮毂本体的一端内侧设有第一轴承外圈,且轮毂本体的另一端内侧设有第二轴承外圈,所述轮毂本体的外表面中部位置设置有注油孔,注油孔上安装有用来密封的油螺塞,所述轮毂本体的另一端外侧位置设置有对车轮螺栓进行限位的限位槽;令轮毂自身自带圆锥滚子轴承,提高产品精度,有效减少轮毂装配累计公差,同时将ABS齿圈直接集成在轮毂本体的一端,使得轮毂本体自带ABS齿圈,提升其装配精度,使得产品集成化程度提高,同时利用注油孔的设置,可以令使用者在不拆卸轮毂本体的情况下,通过注油孔对轮毂本体进行润滑操作,使得轮毂本体自带注油孔,提升产品润滑性,便于维修保养。便于维修保养。便于维修保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结构轮毂


[0001]本技术属于汽车轮毂
,具体是一种新结构轮毂。

技术介绍

[0002]轮毂是整车悬挂和制动系统的关键零部件之一,主要起到承载、制动、连接轮辋、半轴等作用。
[0003]专利号CN106891668B公开的一种汽车轮毂以及汽车轮毂的制造方法,该汽车轮毂包括轮毂本体、轮盖和动平衡件,轮盖盖设于轮毂本体的一侧,动平衡件可拆卸地安装在轮毂本体上,轮毂本体包括轮辋、多个轮辐和安装盘,每个轮辐内侧设置有多个不同直径的容置槽,每个轮辐上的多个容置槽均沿转轴的径向方向等间距分布,用于容置多个不同质量的动平衡件,在不影响美观的情况下提高该汽车轮毂的可靠性,与半轴配合的油封座内表面斜面上设有O型圈。
[0004]现有技术中,轮毂功能单一,多与单列圆锥滚子轴承、油封、ABS齿圈、车轮螺栓等零部件进行装配形成部件;轮毂的零部件种类多,累计公差大,部件总成精度差,造成车辆操控性下降,且零件生产成本及部件组装人工成本高,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解决的问题是:
[0006]1、传统轮毂功能单一,其由多个零部件组合构成,在其生产装配时,需要各个零部件之间相互配合,从而降低了轮毂结构的安装精度;
[0007]2、传统轮毂的稳定性较差,其螺栓结构容易出现自转现象,同时无法直接进行注油润滑操作。
[0008]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9]一种新结构轮毂,包括轮毂本体,所述轮毂本体的一端内侧设有第一轴承外圈,且轮毂本体的另一端内侧设有第二轴承外圈,所述轮毂本体的外表面中部位置设置有注油孔,注油孔上安装有用来密封的油螺塞,所述轮毂本体的另一端外侧位置设置有对车轮螺栓进行限位的限位槽,所述轮毂本体的端部设置有ABS齿圈。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轴承外圈的内侧活动套接有第一轴承内圈,所述第二轴承外圈的内侧活动套接有第二轴承内圈,利用轴承内圈和轴承外圈组成圆锥滚子轴承,通过两组圆锥滚子轴承的设置,使得该轮毂本体可以进行旋转操作。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轮毂本体的四周成环形分布有若干组固定栓,且固定栓的一端和限位槽之间相互对接,轮毂本体和固定栓之间通过螺孔对接,利用限位槽的设置可有效防止固定栓出现自转现象,降低了固定栓的故障率。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ABS齿圈的外表面均匀分布有若干组凹槽,第一轴承外圈和第二轴承外圈的外表面均为斜面结构,通过传感器可以测量ABS齿圈的转速,从而得到车辆轮毂的转速。
[00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注油孔的上部设有沉孔面,油螺塞的外表面套接有密封圈,利用沉孔面的设置,可以使得油螺塞的安装更加省力,同时利用密封圈的设置,可以提升油螺塞安装后的密封塞,避免其出现渗油现象。
[0014]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轮毂本体的端部内侧设有封油环,所述轮毂本体和封油环之间通过卡槽对接,利用封油环的设置,可以对轮毂本体内的润滑油起到密封保护作用,避免其泄漏。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设置ABS齿圈和轴承结构,利用两组轴承内圈和两组轴承外圈组成圆锥滚子轴承,通过两组圆锥滚子轴承的设置,使得该轮毂本体可以进行旋转操作,将第一轴承内圈、第二轴承内圈、第一轴承外圈和第二轴承外圈分别设置在轮毂本体的两端,使得轮毂本体的两端具有一体式结构的圆锥滚子轴承,令轮毂自身自带圆锥滚子轴承,提高产品精度,有效减少轮毂装配累计公差,同时将ABS齿圈直接集成在轮毂本体的一端,使得轮毂本体自带ABS齿圈,提升其装配精度,使得产品集成化程度提高;
[0016]通过设置限位槽和注油孔,在该新结构轮毂装配使用时,该轮毂本体自带限位槽,在使用者利用固定栓对轮毂本体进行安装操作时,利用限位槽的设置可有效防止固定栓出现自转现象,降低了固定栓的故障率,同时利用注油孔的设置,可以令使用者在不拆卸轮毂本体的情况下,通过注油孔对轮毂本体上的第一轴承内圈、第二轴承内圈、第一轴承外圈和第二轴承外圈进行润滑操作,使得轮毂本体自带注油孔,提升产品润滑性,便于维修保养。
附图说明
[0017]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的局部结构图;
[0020]图3是本技术中组合齿环的整体结构图。
[0021]图中:1、轮毂本体;2、第一轴承内圈;3、第二轴承内圈;4、ABS齿圈;5、固定栓;6、第二轴承外圈;7、第一轴承外圈;8、限位槽;9、螺孔;10、注油孔;11、封油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如图1

3所示,一种新结构轮毂,轮毂本体1的一端内侧设有第一轴承外圈7,且轮毂本体1的另一端内侧设有第二轴承外圈6,轮毂本体1的外表面中部位置设置有注油孔10,注油孔10上安装有用来密封的油螺塞,轮毂本体1的另一端外侧位置设置有对车轮螺栓进行限位的限位槽8,轮毂本体1的端部设置有ABS齿圈4。
[0024]实施例1
[0025]第一轴承外圈7的内侧活动套接有第一轴承内圈2,第二轴承外圈6的内侧活动套接有第二轴承内圈3,利用轴承内圈和轴承外圈组成圆锥滚子轴承,通过两组圆锥滚子轴承
的设置,使得该轮毂本体1可以进行旋转操作。
[0026]轮毂本体1的四周成环形分布有若干组固定栓5,且固定栓5的一端和限位槽8之间相互对接,轮毂本体1和固定栓5之间通过螺孔9对接,利用限位槽8的设置可有效防止固定栓5出现自转现象,降低了固定栓5的故障率。
[0027]ABS齿圈4的外表面均匀分布有若干组凹槽,第一轴承外圈7和第二轴承外圈6的外表面均为斜面结构,通过传感器可以测量ABS齿圈4的转速,从而得到车辆轮毂的转速。
[0028]实施例2
[0029]注油孔10的上部设有沉孔面,油螺塞的外表面套接有密封圈,利用沉孔面的设置,可以使得油螺塞的安装更加省力,同时利用密封圈的设置,可以提升油螺塞安装后的密封塞,避免其出现渗油现象。
[0030]轮毂本体1的端部内侧设有封油环11,轮毂本体1和封油环11之间通过卡槽对接,利用封油环11的设置,可以对轮毂本体1内的润滑油起到密封保护作用,避免其泄漏。
[0031]一种新结构轮毂,在使用时,通过设置ABS齿圈4和轴承结构,利用两组轴承内圈和两组轴承外圈组成圆锥滚子轴承,通过两组圆锥滚子轴承的设置,使得该轮毂本体1可以进行旋转操作,将第一轴承内圈2、第二轴承内圈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结构轮毂,包括轮毂本体(1),所述轮毂本体(1)的一端内侧设有第一轴承外圈(7),且轮毂本体(1)的另一端内侧设有第二轴承外圈(6),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本体(1)的外表面中部位置设置有注油孔(10),注油孔(10)上安装有用来密封的油螺塞,所述轮毂本体(1)的另一端外侧位置设置有对车轮螺栓进行限位的限位槽(8),所述轮毂本体(1)的端部设置有ABS齿圈(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结构轮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承外圈(7)的内侧活动套接有第一轴承内圈(2),所述第二轴承外圈(6)的内侧活动套接有第二轴承内圈(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结构轮毂,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邾枝润王慧陈平江亮张海波
申请(专利权)人:方盛车桥合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