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支护结构和隧道支护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130884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9 19: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隧道支护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隧道支护结构和隧道支护方法。该隧道支护结构包括内衬支架以及多个支护囊体;内衬支架沿隧道的轴线延伸,且绕隧道的轴线弯曲;多个支护囊体绕隧道的轴线及沿隧道的轴线依次连接于内衬支架的外周面;其中,每个支护囊体均用于容置流体或混凝土,且每个支护囊体均用于在容置流体或混凝土后,与隧道的内周壁抵接。当支护囊体内容置的是流体时,支护囊体能够对隧道起到柔性支护的作用;而当支护囊体内容置的是混凝土时,支护囊体能够对隧道起到刚性支护的作用;故,该隧道支护结构能够释放围岩形变压力,保证初期支护结构的稳定性,避免支护结构的损坏,保证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保证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保证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隧道支护结构和隧道支护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隧道支护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隧道支护结构和隧道支护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强支硬顶”支护理念,是通过不断增加初期支护结构的厚度和刚度来增加支护抗力,减小围岩变形,进而保证初期支护结构的稳定性。
[0003]然而,当遇到软岩大变形隧道或者滞后岩爆隧道时,围岩的形变压力或者岩块炸飞的冲击力将远远超过初期支护结构的支护抗力。当软岩大变形隧道的围岩形变压力大于初期支护结构的峰值强度时,初期支护结构就会发生屈服、压溃,甚至整体溃塌,进而导致严重的安全事故和经济损失。同样的,当滞后岩爆隧道发生岩爆时,飞溅岩块的强大冲击力也会造成初期支护结构的局部损坏、甚至人员伤亡。更换损坏和溃塌的初期支护结构,还会造成大量的支护材料和施工成本的重复投入,延误工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包括,例如,提供了一种隧道支护结构,其能够释放围岩形变压力,减小初期支护结构的结构内力,从而保证初期支护结构的稳定性,还可以吸收飞溅岩块的冲击力,避免支护结构的损坏,保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支护结构(100)包括内衬支架(110)以及多个支护囊体(120);所述内衬支架(110)沿所述隧道的轴线延伸,且绕所述隧道的轴线弯曲;多个所述支护囊体(120)绕所述隧道的轴线及沿所述隧道的轴线依次连接于所述内衬支架(110)的外周面;其中,每个所述支护囊体(120)均用于容置流体或混凝土,且每个所述支护囊体(120)均用于在容置流体或混凝土后,与所述隧道的内周壁抵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支护囊体(120)均具备进料端(121)及出料端(12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隧道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支护囊体(120)均具备进料管(123);每个所述支护囊体(120)的进料管(123)均穿过所述内衬支架(110)伸入所述内衬支架(110)的内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隧道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支护囊体(120)的所述出料端(122)均设置有限压阀。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隧道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支护囊体(120)的所述出料端(122)均设置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用供流体通过,阻挡混凝土外泄。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隧道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管(123)设置有由所述进料管(123)至所述支护囊体(120)单向导通的单向阀。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隧道支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仇文革段东亚刘洋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未来智隧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