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渗漏水病害整治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12209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9 19: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隧道渗水病害整治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积水深度及渗漏水口;2)基层清理;3)U型槽封堵;4)钻孔;5)灌浆;6)密封;7)涂抹延伸范围。本发明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步骤清晰,实施方便,使用特种速凝抗渗材料进行压实封堵,可以快速达到初凝,后续强度提升迅速;有效封堵隧道衬砌渗漏水,同时对既有衬砌起到补强加固的作用,避免因冻胀或列车震动等因素引发衬砌再次开裂、渗漏。具有很好的推广前景和市场价值。具有很好的推广前景和市场价值。具有很好的推广前景和市场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隧道渗漏水病害整治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隧道施工
,具体是指一种隧道渗漏水病害整治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隧道衬砌一般都设置初支护层及二次衬砌层。矿山法隧道,修建完成后经常出现隧道内衬砌开裂、渗漏水、厚度不足、脱空及剥落等病害。随着我国公路、铁路隧道的规模不断增加,运营期间隧道衬砌结构的病害也日益突出,根据对5000座隧道调查的统计资料,1/3的隧道存在着衬砌结构裂缝及渗漏水等情况,给隧道的长期安全运营带来很大隐患。隧道衬砌裂缝加固问题一直是隧道工程研究的重点,针对不同裂缝问题设计相应的加固方式亟待解决。
[0003]针对隧道渗水病害不仅局限于病害整治,更重视相关材料的快速性和有效性。目前隧道漏水在效率、成本、准确性等各方面均无法达到要求,对既有隧道整体性破坏较大耐久性差,并且会因为冻胀或列车高频震动等因素引发衬砌再次开裂、渗漏,隧道渗水治理效果欠佳。
[0004]因此,一种隧道渗漏水病害整治方法亟待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提供一种隧道渗漏水病害整治方法。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隧道渗漏水病害整治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07]1)确定积水深度及渗漏水口:使用超声波探测仪,通过声波反馈信息研判隧道衬砌(一衬、二衬)间积水处深度及渗漏水口;
[0008]2)基层清理:凿除衬砌渗漏水裂缝处表层混凝土,成U型槽状深度5cm,宽度8cm,使用空压机清理浮尘,检查、分析裂缝的情况,以裂缝为中心向两侧延伸30

50cm,确定钻孔的位置;
[0009]3)U型槽封堵:使用速凝堵漏材料进行压实封堵,封堵完成后1分钟达到初凝,一小时强度可达26.8mpa,3天强度可达48.3mpa;
[0010]4)钻孔:沿裂缝中心线及裂缝两侧交叉钻孔,孔距约30cm,钻头直径为14mm,钻孔角度不大于45
°
,孔深25

30cm;
[0011]5)灌浆:埋设灌浆针头,使用高压灌浆机灌注弹性潮湿型灌浆密封材料、柔性堵漏灌浆材料,灌浆压力值1.5mpa

3.0mpa,第一步灌注裂缝中心两侧灌浆孔;第二步灌注裂缝中心灌浆孔;灌浆顺序从隧道顶开始自上而下进行,灌浆过程中相邻孔出现冒浆后,仍保持压力10~30s,每个灌浆孔约需灌浆7kg

10kg;
[0012]6)密封:完成灌浆后,待材料固化后剪切外露针头,并清理溢漏出的浆液;
[0013]7)涂抹延伸范围:两侧灌浆孔向外延伸10cm范围内使用高渗透型防水材料涂抹,
共计两层厚度2mm。
[0014]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步骤2)中根据现场衬砌强度可增加凿除深度。
[0015]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步骤4)中具体根据隧道竣工图衬砌厚度及探测数据调整。
[0016]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步骤清晰,实施方便,使用特种速凝抗渗材料进行压实封堵,可以快速达到初凝,后续强度提升迅速;有效封堵隧道衬砌渗漏水,同时对既有衬砌起到补强加固的作用,避免因冻胀或列车震动等因素引发衬砌再次开裂、渗漏。具有很好的推广前景和市场价值。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专利技术钻孔步骤中孔位布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一种隧道渗漏水病害整治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20]1)确定积水深度及渗漏水口:使用超声波探测仪,通过声波反馈信息研判隧道衬砌(一衬、二衬)间积水处深度及渗漏水口;
[0021]2)基层清理:凿除衬砌渗漏水裂缝处表层混凝土,成U型槽状深度5cm,宽度8cm,根据现场衬砌强度可增加凿除深度,使用空压机清理浮尘,检查、分析裂缝的情况,以裂缝为中心向两侧延伸30

50cm,确定钻孔的位置;
[0022]3)U型槽封堵:使用速凝堵漏材料进行压实封堵,封堵完成后1分钟达到初凝,一小时强度可达26.8mpa,3天强度可达48.3mpa;
[0023]4)钻孔:沿裂缝中心线及裂缝两侧交叉钻孔,孔距约30cm,钻头直径为14mm,钻孔角度不大于45
°
,孔深25

30cm,具体根据隧道竣工图衬砌厚度及探测数据调整;
[0024]5)灌浆:埋设灌浆针头,使用高压灌浆机将弹性潮湿型灌浆密封材料、柔性堵漏灌浆材料进行灌浆作业,灌浆压力值1.5mpa

3.0mpa,第一步灌注裂缝中心两侧灌浆孔;第二步灌注裂缝中心灌浆孔;灌浆顺序从隧道顶开始自上而下进行,灌浆过程中相邻孔出现冒浆后,仍保持压力10~30s,每个灌浆孔约需灌浆7kg

10kg;
[0025]6)密封:完成灌浆后,待材料固化后剪切外露针头,并清理溢漏出的浆液;
[0026]7)涂抹延伸范围:两侧灌浆孔向外延伸10cm范围内使用高渗透型防水材料涂抹,共计两层厚度2mm。
[0027]本专利技术在具体实施时,一是使用超声波探测仪,通过声波反馈信息研判隧道衬砌(一衬、二衬)间积水处深度及渗漏水口。二是采用衬砌间隙打眼灌浆与深层注浆相结合方式,引排积水并封堵水源。三是利用新材料粘接力强、超弹、抗低温、抗疲劳等特性。有效封堵隧道衬砌渗漏水,同时对既有衬砌起到补强加固的作用,避免因冻胀或列车震动等因素引发衬砌再次开裂、渗漏。通过运用新材料整治过的病害,耐久性可以长达五年。
[0028]以上对本专利技术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也
只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创造宗旨的情况下,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专利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渗漏水病害整治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积水深度及渗漏水口:使用超声波探测仪,通过声波反馈信息研判隧道衬砌(一衬、二衬)间积水处深度及渗漏水口;2)基层清理:凿除衬砌渗漏水裂缝处表层混凝土,成U型槽状深度5cm,宽度8cm,使用空压机清理浮尘,检查、分析裂缝的情况,以裂缝为中心向两侧延伸30

50cm,确定钻孔的位置;3)U型槽封堵:使用速凝堵漏材料进行压实封堵,封堵完成后1分钟达到初凝,一小时强度可达26.8mpa,3天强度可达48.3mpa;4)钻孔:沿裂缝中心线及裂缝两侧交叉钻孔,孔距约30cm,钻头直径为14mm,钻孔角度不大于45
°
,孔深25

30cm;5)灌浆:埋设灌浆针头,使用高压灌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岚杨凯王建兵康海宇王立东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聚博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