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11035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液晶显示器和制造该液晶显示器的方法,能够在不引起孔径比下降的情况下甚至只在显示屏上显示相同极性的象素时禁止强闪烁的发生。在此种液晶显示器中,分别经第一和第二薄膜晶体管向第一和第二象素电极施加不同极性的象素电压的第一和第二数据线,以第一数据线被第二数据线覆盖的方式形成,绝缘膜夹在第一和第二数据线之间。(*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晶显示器(LCD)及其制造方法,并尤其涉及一种由单元象素和两种象素电极组成的LCD,其中每个单元象素具有两个由相同的扫描线驱动的驱动元件和两个象素电极,其中一个象素电极经其中一个驱动元件被施加从两条数据线中的一条馈送的象素电压,另一个象素电极经另一个驱动元件被施加从两条数据线中的另一条馈送的与前一条数据线馈送的极性相反的电压,还涉及上述LCD的制造方法。本申请要求享有2001年5月23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JP2001-085545的优先权。该申请在此引为参考。
技术介绍
LCD被广泛地用作各种信息设备的显示器。LCD的基本构造使得液晶以密封的形式放置在TFT(薄膜晶体管)基底(驱动元件基底)和对面基底之间,其中形成的TFT充当开关元件(驱动元件),用于进行ON/OFF切换,选择每个象素单元,从而在显示屏上提供显示,在该LCD结构中,多个象素单元按矩阵形式分布。LCD根据其显示方式的不同大致分为TN(扭曲向列相)型LCD和IPS(共面切换)型LCD。在TN型LCD中,对形成在TFT基底上的象素电极施加象素电压,并对形成在对面基底上的公共电极施加公共电压,通过象素电压和公共电压之差,在垂直于TFT基底和对面基底的平面的方向上产生一个纵向电场,从而驱动液晶。另一方面,在IPS型LCD中,象素电极和公共电极形成在两基底其中的一个TFT基底上,形成的方式为通过一个层间绝缘膜而彼此绝缘,并且通过象素电极和公共电极之间的电压差,在与象素电极和公共电极二者的平面水平的方向上产生一个横向电场,从而驱动液晶。当通过上述方法驱动LCD时,尤其是IPS型LCD时,有一个优点因为液晶分子的纵轴分布在沿TFT基底和对面基底二者表面的水平方向,所以甚至在观察LCD时视角变化也会使亮度变化较小,并且可以提供一个很宽的视角。因此,近年来有一种偏爱使用IPS型LCD的趋势。图35是常规的IPS型LCD的平面图。图36是图35沿L-L现的截面图。在图35中和36中只示出了一个象素单元100的结构。如图35和36所示,液晶103以密封的方式放置在TFT基底101和对面基底102之间。TFT基底101包括由玻璃等制成的第一透明基底106;形成在第一透明基底106背面的第一偏振片107;形成在第一透明基底106部分表面上的扫描线108(栅极总线);形成在第一透明基底106其它部分表面上的公共电极109;充当栅极绝缘膜、以覆盖扫描线108和公共电极109的方式形成的层间绝缘膜110;形成在扫描线108上、带有夹在其与扫描线108之间的层间绝缘膜110的半导体层113;分别连接到半导体层113的漏电极116和源电极117;形成在层间绝缘膜110上与漏电极116和源电极117成为一体的象素电极121和数据线122;以覆盖象素电极121和数据线122的方式形成的钝化膜125;和一个以覆盖象素电极121及数据线122的形式形成、且钝化膜125夹在其与象素电极121和数据线122之间的第一取向膜127。此处,扫描线108、半导体层113、漏电极116和源电极117组成TFT129。另一方面,对面基底102包括一个由玻璃等制成的第二透明基底131;形成在第二透明基底131的背面、在其与第二透明基底131之间夹着防静电的导体层132的第二偏振片133;形成在第二透明基底131表面上的黑色矩阵层134;以覆盖黑色矩阵134的方式形成的充当滤光片的着色层135;以覆盖黑色矩阵层134和着色层135的形式形成的偏振膜136;和形成在偏振膜136上的第二取向膜137。箭头线139表示液晶103的取向。为了驱动上述常规的LCD,对组成象素单元100的象素电极121周期性地施加每个周期有不同极性的电压,这有助于延长液晶103的寿命。即,如图37所示的每个周期有不同极性的电压Ve通过TFT129从数据线122馈送到象素电极121。在图37中,当馈送扫描电压(未示出)时,公共电压Vc施加给公共电极109,液晶103通过象素电压Ve和公共电压Vc之间的压差Vd1和Vd2定时驱动,液晶103保持与用于上述驱动的每个电压对应的电荷。为了通过给象素电极121周期性地馈送在每个周期有不同极性的电压Ve而驱动液晶103,主要采用以下描述的三种方法。第一种方法称作“一水平反向的驱动法”,其中,要切换在显示器中组成一个图像的图像数据,则对于象素单元100的每个水平行,将象素单元100的极性从正向转向负向以及从负向转向正向,如图38A所示。第二种方法称作“一垂直反向驱动法”,其中要切换图像数据,则对于单元象素100的每个垂直行,将象素单元100的极性从正向转向负向以及从负向转向正向,如图38B所示。第三种方法称作“点反向驱动法”,其中要切换图像数据,则对每个点将象素单元100的极性从正向转向负向并从负向转向正向,其方式使得象素单元100显示为如图38C所示的方格。图39是常规LCD中采用的驱动电路简图,图40是图39中的端部A以及端部B的放大图。如图39所示,扫描线驱动电路151连接到以矩阵形式分布而组成象素单元100的扫描线108,扫描线信号通过扫描线108馈送到每个象素单元100,而数据线驱动电路152连接到数据线122,数据线信号通过数据线122馈送到象素单元100。而且,公共电极线驱动电路153连接到公共电极线120,公共电压Vc通过公共电极线120馈送到象素单元100。从图40中清楚看到,在端部A中,用于给数据线122供给电势的每个数据线端部122A由ITO膜(氧化铟锡)122a涂覆。而且,在端部B中,用ITO膜108a涂覆用于给扫描线108供给电势的扫描线端部108A,用ITO膜120a涂覆用于给公共电极线120供给电势的公共电极线端部120A。但是,常规的LCD的缺点在于,当需要只通过具有相同极性的象素单元100在显示屏上显示时,就会出现严重的闪烁,这导致不清楚的显示屏。例如,当只有图41A所示的正极性的象素或只有图41B所示的负极性的象素显示为方格时,出现严重的闪烁。这是因为常规的LCD结构,通过显示多个每个被供给有不同极性的象素电压Ve的象素单元100,闪烁的出现明显地减少。更具体地说,这是因为连接在数据线122和象素电极121之间的TFT129的导通特性以及液晶103的数据电压保持特性依据于施加电压的极性的正负而不同。即,在图37中,如果压差Vd1和Vd2彼此相等则没有问题,但因为公共电压Vc变化,所以压差Vd1变得与压差Vd2不同,因此,当象素单元100显示方格时,不可避免地出现严重的闪烁。日本专利申请JP2000-235371中公开了一种常规的LCD,其中甚至在显示每个具有相同极性的象素单元100时对禁止出现严重的闪烁做了尝试。图42A是表示上述常规LCD中采用的电路结构图。图42B是图42A所示常规LCD的布置图如图42A和42b所示的公开的常规LCD包括扫描线201c,主数据线202c,次扫描线202d,公共导线209,连接到扫描线201c和主数据线202c交叉点的主TFT203c,连接到扫描线201c和次数据线202d交叉点的次TFT203d,对面电极211,主象素电极204c,以密封地形式放置在对面电极211和主象素电极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晶显示器,包括: 多个象素单元,每个象素单元具有密封放置在驱动元件基底和对面基底之间的液晶,其中驱动元件基底上形成有多个驱动区域元件,所述多个驱动区域元件由被同一扫描线驱动的多个第一和第二驱动元件组成,并且具有第一和第二象素电极,通过所述第一和第二驱动元件之一从第一和第二数据线之一向第一和第二象素电极之一馈送象素电压,通过第一和第二驱动元件中的另一个从所述第一和第二数据线中的另一个向第一和第二象素电极中的另一个馈送与前述馈送象素电压相反极性的象素电压; 其中第一和第二数据线以这样的方式设置,即第二数据线设置在第一数据线之上,并且第一数据线被第二数据线覆盖,在驱动元件基底上的第一和第二数据线之间夹着绝缘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晶显示器,包括多个象素单元,每个象素单元具有密封放置在驱动元件基底和对面基底之间的液晶,其中驱动元件基底上形成有多个驱动区域元件,所述多个驱动区域元件由被同一扫描线驱动的多个第一和第二驱动元件组成,并且具有第一和第二象素电极,通过所述第一和第二驱动元件之一从第一和第二数据线之一向第一和第二象素电极之一馈送象素电压,通过第一和第二驱动元件中的另一个从所述第一和第二数据线中的另一个向第一和第二象素电极中的另一个馈送与前述馈送象素电压相反极性的象素电压;其中第一和第二数据线以这样的方式设置,即第二数据线设置在第一数据线之上,并且第一数据线被第二数据线覆盖,在驱动元件基底上的第一和第二数据线之间夹着绝缘膜。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绝缘膜由有机绝缘膜或无机绝缘膜或无机绝缘膜和有机绝缘膜的叠置层构成。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第一和第二象素电极以及公共电极以彼此通过层间绝缘膜绝缘的方式形成在驱动元件基底上。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第一象素电极和第二象素电极以及第一数据线形成在同一绝缘膜上。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第一象素电极和第二象素电极以及第二数据线被取向膜覆盖。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二者其上施加相同极性的象素电压的第一和第二数据线彼此重叠。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第一和第二数据线向彼此不同的象素单元中的第一和第二象素电极施加象素电压。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在驱动元件基底上形成着色层。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公共电极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本公一
申请(专利权)人:NEC液晶技术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