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抑制扬尘的干渣机下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09516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9 18: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抑制扬尘的干渣机下料装置,包括对接管、中间管、转运管以及下料管,所述中间管的内壁固定安装有聚料内胆,所述聚料内胆的内部活动安装有活动轴,所述活动轴的表面安装有分料板,所述聚料内胆的底部开设有出料口,所述转运管左侧的内壁固定安装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右侧固定安装有中转管,所述中转管的左侧固定安装有挡板,所述中转管的底部活动安装有底板,所述中转管的底壁开设有下料口。该抑制扬尘的干渣机下料装置,缓解了煤渣下落的冲击力,继而缓解了持续下料造成的灰尘反扑,大幅度抑制了扬尘,其次,在中转管移动过程中,由于在转运管内底壁转动安装了滚动钢珠,降低了底板的摩擦力减少了对底板的损耗。耗。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抑制扬尘的干渣机下料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干渣机


技术介绍

[0002]干渣机是干式除渣系统的核心设备,全称为干式排渣机,或干式除渣机,干式输送机等,锅炉底渣除渣系统是指对锅炉炉底排出的底渣进行收集、冷却、输送、存储的综合处理系统,干式除渣系统是指依靠锅炉负压,引入适量受控的环境空气,对灰渣进行冷却的炉底灰渣处理系统。
[0003]现有技术中,干渣机的下料装置在与炉体对接后,由于下料装置内部没有任何拦截装置,导致煤渣从炉体中会垂直掉落到传送带上,而垂直掉落的冲击力会让煤渣飞起大量的扬尘,扬尘会重新进入到炉体,继而让炉体的风口堵塞,继而影响了炉体的燃烧,故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抑制扬尘的干渣机下料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抑制扬尘的干渣机下料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0005]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抑制扬尘的干渣机下料装置,包括对接管、中间管、转运管以及下料管,所述中间管的内壁固定安装有聚料内胆,所述聚料内胆的内部活动安装有活动轴,所述活动轴的表面安装有分料板,所述聚料内胆的底部开设有出料口,所述转运管左侧的内壁固定安装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右侧固定安装有中转管,所述中转管的左侧固定安装有挡板,所述中转管的底部活动安装有底板,所述中转管的底壁开设有下料口。
[0006]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0007]进一步的,所述对接管的底部与中间管的顶部固定连接,对接管为圆台形,对接管的边侧固定安装有对接板,对接板的表面螺纹安装有对接螺杆。
[0008]进一步的,所述聚料内胆的内部开设有转运腔,转运腔的截面形状为圆形,转运腔的顶部开设有进料口,转运腔的内壁开设有延伸至中间管外部的轴孔。
[0009]进一步的,所述活动轴的表面等距安装有五个分料板,分料板的宽度与转运腔的内宽相等,分料板远离活动轴的一面均为弧面。
[0010]进一步的,所述活动轴与聚料内胆转动连接,活动轴的长度大于聚料内胆的宽度,中间管的正面固定安装有与活动轴连接的驱动电机。
[0011]进一步的,所述中转管的内宽与内长均与出料口的内宽与内长相等,中转管与转运管滑动连接,挡板的顶面与转运管的顶面平齐,挡板的顶部开设有延伸至转运管内顶壁的滑块。
[0012]进一步的,所述中转管通过铰链与底板转动连接,转运管的内底壁转动安装有与底板相接触的滑动钢珠,下料口的宽度和长度均大于底板的宽度和长度。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0014]该抑制扬尘的干渣机下料装置,煤渣落入转运腔,分料板进行间歇式下料,通过分料板将煤渣送入中转管,然后通过伸缩杆向右侧推动,将中转管推到下料管的正上方,此时挡板移动到出料口的下方,挡板完美的将出料口堵住,避免煤渣落到转运管中,当底板失去转运管内底壁的支撑之后,就会自动转动,煤渣将自动落入下料管中,整个下料过程层层转运,缓解了煤渣下落的冲击力,继而缓解了持续下料造成的灰尘反扑,大幅度抑制了扬尘,其次,在中转管移动过程中,由于在转运管内底壁转动安装了滚动钢珠,降低了底板的摩擦力减少了对底板的损耗,故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抑制扬尘的干渣机下料装置。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剖视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图1中A处放大图;
[0017]图3为本技术主视图。
[0018]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19]1、对接管,2、中间管,21、聚料内胆,211、转运腔,22、活动轴,221、驱动电机,23、分料板,24、出料口,3、转运管,31、伸缩杆,32、中转管,33、挡板,34、底板,35、下料口,4、下料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
[0021]请参阅图1

3,本实施例中的一种抑制扬尘的干渣机下料装置,包括对接管1、中间管2、转运管3以及下料管4,中间管2的内壁固定安装有聚料内胆21,聚料内胆21的内部活动安装有活动轴22,活动轴22的表面安装有分料板23,分料板23将聚料内胆21内部的空间分成几个部分,实行间歇性下料,聚料内胆21的底部开设有出料口24,转运管3左侧的内壁固定安装有伸缩杆31,伸缩杆31的右侧固定安装有中转管32,煤渣从聚料内胆21落入中转管32,然后通过伸缩杆31将中转管32推动到下料管4的正上方,继而实现转运的目的,中转管32的左侧固定安装有挡板33,中转管32的底部活动安装有底板34,中转管32的底壁开设有下料口35。
[0022]本实施例中,对接管1的底部与中间管2的顶部固定连接,对接管1为圆台形,对接管1的边侧固定安装有对接板,对接板的表面螺纹安装有对接螺杆,通过对接板与炉体进行对接。
[0023]本实施例中,聚料内胆21的内部开设有转运腔211,转运腔211的截面形状为圆形,转运腔211的顶部开设有进料口,转运腔211的内壁开设有延伸至中间管2外部的轴孔,活动轴22与聚料内胆21转动连接,活动轴22的长度大于聚料内胆21的宽度,中间管2的正面固定安装有与活动轴22连接的驱动电机221,活动轴22通过轴孔延伸至中间管2外部,通过驱动电机221从外部驱动活动轴22。
[0024]本实施例中,活动轴22的表面等距安装有五个分料板23,分料板23的宽度与转运腔211的内宽相等,分料板23远离活动轴22的一面均为弧面,分料板23将转运腔211等份分
为五个空间。
[0025]本实施例中,中转管32的内宽与内长均与出料口24的内宽与内长相等,中转管32与出料口24完全对接,不留任何缝隙,避免煤渣落到中转管32外面,中转管32与转运管3滑动连接,挡板33的顶面与转运管3的顶面平齐,使得中转管32在移动后,挡板33能完美的将出料口24堵住,挡板33的顶部开设有延伸至转运管3内顶壁的滑块。
[0026]本实施例中,中转管32通过铰链与底板34转动连接,转运管3的内底壁转动安装有与底板34相接触的滑动钢珠,通过滑动钢珠减少底板34与转运管3内底壁的摩擦,降低底板34损耗,下料口35的宽度和长度均大于底板34的宽度和长度,下料口35开口大于底板34面积,方便底板34转动。
[0027]本实施例中,煤渣落入转运腔211,使得煤渣在两个分料板23之间,驱动电机221带动活动轴22转动,继而让两个分料板23之间的煤渣进入到中转管32中,随后伸缩杆31将中转管32向右侧推动直至推到下料管4的正上方,挡板33悬空后自动转动,使得煤渣落入下料管4。
[0028]上述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该抑制扬尘的干渣机下料装置,煤渣落入转运腔211,分料板23进行间歇式下料,通过分料板23将煤渣送入中转管32,然后通过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抑制扬尘的干渣机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对接管(1)、中间管(2)、转运管(3)以及下料管(4);所述中间管(2)的内壁固定安装有聚料内胆(21),所述聚料内胆(21)的内部活动安装有活动轴(22),所述活动轴(22)的表面安装有分料板(23),所述聚料内胆(21)的底部开设有出料口(24);所述转运管(3)左侧的内壁固定安装有伸缩杆(31),所述伸缩杆(31)的右侧固定安装有中转管(32),所述中转管(32)的左侧固定安装有挡板(33),所述中转管(32)的底部活动安装有底板(34),所述中转管(32)的底壁开设有下料口(3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抑制扬尘的干渣机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管(1)的底部与中间管(2)的顶部固定连接,对接管(1)为圆台形,对接管(1)的边侧固定安装有对接板,对接板的表面螺纹安装有对接螺杆。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抑制扬尘的干渣机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料内胆(21)的内部开设有转运腔(211),转运腔(211)的截面形状为圆形,转运腔(211)的顶部开设有进料口,转运腔(211)的内壁开设有延伸至中间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韬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利福莱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