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平板显示装置,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液晶显示(LCD)装置因其重量轻和功耗低而广泛用于平板显示装置领域。液晶显示(LCD)装置不是一种发光器件,而是一种需要附加光源来显示图像的光接受器件。因此,在改善液晶显示板的亮度、对比率、视角和加大其尺寸方面技术上存在有局限性。为此,在这个领域正在进行更多的研究,以开发出能够克服前述问题的新型平板显示器件。有机电致发光装置是这些新型平板显示器件中的一种。由于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发光、考虑到较宽的视角和较大的对比率,所以与液晶显示(LCD)装置相比,有机电致发光装置更占优势。另外,有机电致发光装置无需背照光。且有机电致发光装置还具有重量轻、外形薄和功耗低的优点。此外,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可以以低DC(直流)驱动并且响应速度快。由于有机电致发光装置采用一种固体材料而不是流体材料如液晶,所以如果在受到外部冲击的情况下,有机电致发光装置更为稳定。与液晶相比,固体材料的工作温度范围更宽。与LCD装置相比,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在生产成本方面也具有优势。具体地说,制造一有机电致发光装置所需的所有设备就是一淀积设备和一封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包括第一衬底和第二衬底,它们彼此间隔且相互面对;一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其位于第二衬底的内表面上;一栅极线,其沿着第一方向形成于第一衬底的内表面上;一数据线,其沿着与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形成;一电源线,其与数据线间隔开且沿着第二方向形成,所述的电源线由与栅极线相同的材料形成,所述的电源线在栅极线与电源线交叉的部分附近有一电源连接线;一开关薄膜晶体管,其位于栅极线与数据线的交叉部分上,所述的开关薄膜晶体管包括由非晶硅形成的第一半导体层;一驱动薄膜晶体管,其位于开关薄膜晶体管与电源线的交叉部分上,所述的驱动薄膜晶体管包括由非晶硅形成的第二半导体层;一连接电极,其接至驱动薄膜晶体管,并且由与数据线相同的材料形成;和一电连接图案,其对应于连接电极,用来将连接电极电连接到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上,其中开关薄膜晶体管和驱动薄膜晶体管还分别进一步包括第一栅极绝缘层和第二栅极绝缘层,第一栅极绝缘层具有与第一半导体层相同的形状,第二栅极绝缘层具有与第二半导体层相同的形状。2.根据权利要求1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分别设置在栅极线、数据线和电源线一端的栅极焊盘、数据焊盘和电源焊盘。3.根据权利要求2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栅极焊盘上的栅极焊盘电极和电源焊盘上的电源焊盘电极,其中栅极焊盘电极和电源焊盘电极由与数据线相同的材料形成。4.根据权利要求3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栅极焊盘与栅极焊盘电极之间的第一图案和电源焊盘与电源焊盘电极之间的第二图案。5.根据权利要求4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图案和第二图案中的每一个都包括一绝缘层和一半导体材料层。6.根据权利要求5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图案具有一暴露栅极焊盘的栅极焊盘接触孔,而所述的第二图案具有一暴露电源焊盘的电源焊盘接触孔。7.根据权利要求3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钝化层,该钝化层位于栅极焊盘电极和电源焊盘电极上,其中所述的钝化层具有分别暴露连接电极、数据焊盘、栅极焊盘电极和电源焊盘电极的第一开口、第二开口、第三开口和第四开口。8.根据权利要求1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开关薄膜晶体管还进一步包括第一栅极、第一源极和第一漏极,第一栅极从栅极线上延伸出来,第一半导体层形成于第一栅极之上并且具有一由非晶硅形成的有源层和一由掺杂的非晶硅形成的欧姆接触层,第一源极和第一漏极形成在第一半导体层上并且彼此间隔开。9.根据权利要求8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薄膜晶体管还进一步包括第二栅极、第二源极和第二漏极,第二栅极接至第一漏极,第二半导体层形成于第二栅极之上并且具有一由非晶硅形成的有源层和一由掺杂的非晶硅形成的欧姆接触层,第二源极和第二漏极形成于第二半导体层上并且彼此间隔开。10.根据权利要求9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电极从第二漏极上延伸出来。11.根据权利要求9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朴宰用,黄旷兆,
申请(专利权)人:LG菲利浦LCD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