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孙仕勇专利>正文

一种接触网自适应张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076173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7 15: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装置公开了一种接触网自适应张紧装置,支撑杆1外延端上设置有螺旋式接触网绕痕2,其上缠绕设置有接触网线4,接触网线4缠绕在支撑杆1上设置有绕紧力3,支撑杆1另一端连接在螺纹紧固端7内,且外端面安装有恒力弹簧卷8,安装在支撑杆1的恒力弹簧卷8设置有预紧力9,绕紧力3与预紧力9相等,方向相反,有益之处:设计一种接触网自适应张紧装置,一方面通过螺纹紧固端7与立柱12固定,保证基本功能的正常实现,另一方面当随着接触网线4疲劳现象出现时,绕紧力3F2与预紧力9不在平衡,这时恒力弹簧卷8带动支撑杆转动,接触网线4缠绕在支撑杆1内卷缠绕,使得最终绕紧力3F2再次回归,使得接触网线4始终处于紧致如初的状态。使得接触网线4始终处于紧致如初的状态。使得接触网线4始终处于紧致如初的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5)与所述限位端(6)配合方式为过盈配合,与所述光轴端(1

1)配合方式为间隙配合,所述光轴端(1

1)可以在所述转套(5)内转动,所述光轴端与所述限位端(6)配合方式为间隙配合,所述光轴端伸入到所述内槽孔(7

1) 中部分安装有所述恒力弹簧卷(8),所述恒力弹簧卷(8)上设置有预紧力(9) F1,此力与所述接触网线(4)缠绕在所述支撑杆(1)上产生的绕紧力(3)F2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保证所述接触网线(4)处于紧致固定状态,在所述内槽孔(7

1)中,所述光轴端(1

1)侧端面设置的孔槽内通过转动轴承(10

3) 安装有固定端(10),保证所述固定端(10)一端固定在所述光轴端(1

1)上,另一端通过固定螺纹端(10

1)固定在所述螺纹紧固端(7)内端面上,且可以通过固定螺纹端(10

1)调节预紧力(9)F1,使其一开始就与所述绕紧力(3) F2平衡。当随着接触网线(4)疲劳现象出现时,所述绕紧力(3)F2与所述预紧力(9)不在平衡,这时所述恒力弹簧卷(8)带动所述支撑杆转动,所述接触网线(4)缠绕在所述支撑杆(1)内卷缠绕,使得最终绕紧力(3)F2再次回归,使得所述接触网线(4)始终处于紧致如初的状态。
[0007]有益之处:设计一种接触网自适应张紧装置,一方面通过螺纹紧固端(7) 与所述立柱(12)固定,保证基本功能的正常实现,另一方面设置的限位端(6) 以及内槽孔中设置恒力弹簧卷(8),通过固定螺纹端(10

1)设定预紧起始值,当随着接触网线(4)疲劳现象出现时,所述绕紧力(3)F2与所述预紧力(9) 不在平衡,这时所述恒力弹簧卷(8)带动所述支撑杆转动,所述接触网线(4) 缠绕在所述支撑杆(1)内卷缠绕,使得最终绕紧力(3)F2再次回归,使得所述接触网线(4)始终处于紧致如初的状态。
附图说明
[000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装置进一步说明。
[0009]图1是本技术一种接触网自适应张紧装置的主剖视图;
[0010]图2是本技术一种接触网自适应张紧装置的外部视图;
[0011]1.支撑杆,1

1.光轴端,2.接触网绕痕,3.绕紧力,4.接触网线,5.转套, 6.限位端,7.螺纹紧固端,7

1.内槽孔,8.恒力弹簧卷,9.预紧力,10.固定端, 10

1.固定螺纹端,10

2.转动端,10

3.转动轴承,11.倾斜支撑,12.立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12]如图1

2所示,该装置主要包括支撑杆(1)、接触网线(4)、恒力弹簧卷 (8)、螺纹紧固端(7),所述支撑杆(1)外延端上设置有螺旋式接触网绕痕(2),其上缠绕设置有所述接触网线(4),所述接触网线(4)缠绕在所述支撑杆(1) 上设置有绕紧力(3)F2,所述支撑杆(1)另一端连接在所述螺纹紧固端(7) 内,且外端面安装有所述恒力弹簧卷(8),安装在所述支撑杆(1)的所述恒力弹簧卷(8)设置有预紧力(9)F1,所述绕紧力(3)F2与所述预紧力(9)F1 相等;所述支撑杆(1)与所述螺纹紧固端(7)连接位置设置有光轴端(1

1),配合位置设置有转套(5),所述转套(5)安装在限位端(6)槽孔内,所述转套(5)与所述限位端(6)配合方式为间隙配合,所述光轴端(1

1)与所述限位端(6)配合方式为间隙配合,所述螺纹紧固端(7)与所述支撑杆(1)配合位置设置有内槽孔(7

1),所述恒力弹簧卷(8)设置在所述内槽孔(7

1)中,所述光轴端(1

1)侧端面设置的孔槽内通过转动轴承(10

3)安装有固定端(10),所述固定端(10)包含转动端(10

2)、固定螺纹端(10

1),所述转动端(10

2) 另一端连接在所述螺
纹紧固端(7)内端面,连接位置设置有所述固定螺纹端 (10

1),所述螺纹紧固端(7)固定连接在立柱(12)上,所述支撑杆(1)与所述立柱(12)之间倾斜设置有倾斜支撑(11)。
[0013]具体的工作原理:工作原理:该接触网装置按照基本安装流程支撑杆水平安装,并垂直固定在所述立柱(12)上,两者之间通过所述倾斜支撑(11)进行固定支撑,所述接触网线(4)缠绕在所述支撑杆(1)上,缠绕位置设置有螺旋式接触网绕痕(2),进行导向缠绕接触网线(4)的轨迹,通过所述螺纹紧固端(7)与所述限位端(6),所述支撑杆(1)末端安装在所述立柱(12)上,所述支撑杆(1)的光轴端(1

1)与所述限位端(6)配合位置设置有所述转套 (5),所述转套(5)与所述限位端(6)配合方式为过盈配合,与所述光轴端 (1

1)配合方式为间隙配合,所述光轴端(1

1)可以在所述转套(5)内转动,所述光轴端与所述限位端(6)配合方式为间隙配合,所述光轴端伸入到所述内槽孔(7

1)中部分安装有所述恒力弹簧卷(8),所述恒力弹簧卷(8)上设置有预紧力(9)F1,此力与所述接触网线(4)缠绕在所述支撑杆(1)上产生的绕紧力(3)F2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保证所述接触网线(4)处于紧致固定状态,在所述内槽孔(7

1)中,所述光轴端(1

1)侧端面设置的孔槽内通过转动轴承(10

3)安装有固定端(10),保证所述固定端(10)一端固定在所述光轴端(1

1)上,另一端通过固定螺纹端(10

1)固定在所述螺纹紧固端(7) 内端面上,且可以通过固定螺纹端(10

1)调节预紧力(9)F1,使其一开始就与所述绕紧力(3)F2平衡。当随着接触网线(4)疲劳现象出现时,所述绕紧力(3)F2与所述预紧力(9)不在平衡,这时所述恒力弹簧卷(8)带动所述支撑杆转动,所述接触网线(4)缠绕在所述支撑杆(1)内卷缠绕,使得最终绕紧力(3)F2再次回归,使得所述接触网线(4)始终处于紧致如初的状态。
[0014]设计有效之处在于:设计一种接触网自适应张紧装置,一方面通过螺纹紧固端(7)与所述立柱(12)固定,保证基本功能的正常实现,另一方面设置的限位端(6)以及内槽孔中设置恒力弹簧卷(8),通过固定螺纹端(10

1)设定预紧起始值,当随着接触网线(4)疲劳现象出现时,所述绕紧力(3)F2与所述预紧力(9)不在平衡,这时所述恒力弹簧卷(8)带动所述支撑杆转动,所述接触网线(4)缠绕在所述支撑杆(1)内卷缠绕,使得最终绕紧力(3)F2再次回归,使得所述接触网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接触网自适应张紧装置,主要包括支撑杆(1)、接触网线(4)、恒力弹簧卷(8)、螺纹紧固端(7),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1)外延端上设置有螺旋式接触网绕痕(2),其上缠绕设置有所述接触网线(4),所述接触网线(4)缠绕在所述支撑杆(1)上设置有绕紧力(3)F2,所述支撑杆(1)另一端连接在所述螺纹紧固端(7)内,且外端面安装有所述恒力弹簧卷(8),安装在所述支撑杆(1)的所述恒力弹簧卷(8)设置有预紧力(9)F1,所述绕紧力(3)F2与所述预紧力(9)F1相等,方向相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接触网自适应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1)与所述螺纹紧固端(7)连接位置设置有光轴端(1

1),配合位置设置有转套(5),所述转套(5)安装在限位端(6)槽孔内,所述转套(5)与所述限位端(6)配合方式为间隙配合,所述光轴端(1

1)与所述限位端(6)配合方式为间隙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佳杨宇轩杨云波孙仕勇
申请(专利权)人:孙仕勇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