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忠乐专利>正文

一种便于移动的防汛抗旱泵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06752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7 15:20
一种便于移动的防汛抗旱泵车,底座上设柴油机,底座上侧设排污泵,底座下侧壁开设沉孔A,轴承A设在底座下侧壁,圆柱A上部与轴承A旋转连接,底座下侧设横板A,横板A与圆柱A固定连接,横板A下侧壁设耳板A,横板A下侧壁设耳板B,横板A右侧壁设导杆A,轴承B设在底座下侧壁,底座下侧设横板B,横板B上侧壁与圆柱B连接,横板B右侧壁设牵引结构,横板B左侧壁设导杆B,导杆B左侧壁设立板A,立板A左侧壁设槽钢A,所述立板A左侧壁后端设槽钢B,所述导杆A下侧壁右端设主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前、后轮均可同时转向,极大地减小转弯半径,有效的通过狭窄的地形,将泵车转运至合理有效的位置给予防汛抗旱时间。防汛抗旱时间。防汛抗旱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移动的防汛抗旱泵车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防汛抗旱泵车,尤其涉及一种便于移动的防汛抗旱泵车。

技术介绍

[0002]遭遇洪涝或者旱灾时现在采用的排灌泵都无法移动,转运防汛抗旱泵时需要借助其他设备辅助进行移动极其不便捷,遇到特殊地形路况道路狭窄普通的转运设备转弯受限,从而无法有效的将防汛抗旱泵转运至合适的位置进行防汛抗旱,造成灾害无法有效的进行排除。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于移动的防汛抗旱泵车,解决了现有转运防汛抗旱泵时需要借助其他设备辅助进行移动极其不便捷,遇到特殊地形路况道路狭窄普通的转运设备转弯受限,从而无法有效的将防汛抗旱泵转运至合适的位置进行防汛抗旱,造成灾害无法有效的进行排除的问题。
[0004]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于移动的防汛抗旱泵车,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侧壁右部固定设置柴油机2,所述底座1上侧壁左部固定设置排污泵3,所述底座1下侧壁左部开设沉孔A4,轴承A5设置在所述底座1下侧壁且位于所述沉孔A4的凹槽内,圆柱A6上部与所述轴承A5旋转连接,所述底座1下侧左部设置横板A7,所述横板A7上侧壁中部与所述圆柱A6下端固定连接,所述横板A7下侧壁前端固定设置耳板A8,所述横板A7下侧壁后端固定设置耳板B9,转轴A10后部由前到后依次旋转贯穿所述耳板A8和耳板B9,所述转轴A10前端设置实心轮A11,所述转轴A10后端设置实心轮B12,所述横板A7右侧壁中部固定设置导杆A13,所述导杆A13位于所述底座1的下侧,所述底座1下侧壁右部开设沉孔B14,轴承B15设置在所述底座1下侧壁且位于所述沉孔B14的凹槽内,圆柱B16上部与所述轴承B15旋转连接,所述底座1下侧右部设置横板B17,所述横板B17上侧壁中部与所述圆柱B16下端固定连接,所述横板B17下侧壁前端固定设置耳板C18,所述横板A7下侧壁后端固定设置耳板D19,转轴B20后部由前到后依次旋转贯穿所述耳板C18和耳板D19,所述转轴B20前端设置实心轮C21,所述转轴B20后端设置实心轮D22,所述横板B17右侧壁固定设置牵引结构23,所述横板B17左侧壁中部固定设置导杆B24,所述导杆B24位于所述导杆A13的下侧,所述导杆B24左侧壁固定设置立板A25,所述立板A25左侧壁前端固定设置槽钢A26,所述立板A25左侧壁后端固定设置槽钢B27,所述槽钢A26与槽钢B27开口相对设置,所述导杆A13下侧壁右端固定设置主轴28,所述主轴28下部位于所述槽钢A26与槽钢B27之间,切所述主轴28与所述槽钢A26和槽钢B27滑动配合。
[0005]所述的槽钢A26与槽钢B27之间滑动设置滑块29,所述滑块29前部位于所述槽钢A26的凹槽内,所述滑块29后部位于槽钢B27的凹槽内,所述滑块29上侧壁与所述主轴28下端固定转动连接,通过滑块29便于使得整体装置转向过程中缩小半径。
[0006]所述的槽钢A26左侧壁固定设置立板B30,所述槽钢B27左侧壁与所述立板B30固定
连接,滑杆31右部滑动贯穿所述立板B30,所述滑杆31左部滑动设置弹簧32,所述弹簧32位于所述立板B30左侧,所述滑杆31右端固定设置挡板33,所述挡板33与所述弹簧32相配合,通过弹簧32作用于滑块29,有效的使得转向后迅速回正车身。
[0007]所述的滑杆31右端固定设置橡胶垫34,所述橡胶垫34位于所述槽钢A26与槽钢B27之间,且所述橡胶垫34与所述滑块29相配合。
[0008]本技术的工作原理:通过工作人员将牵引结构与驱动设备相连接,然后进行拖拽防汛抗旱泵车,转弯过程时滑块29沿着槽钢A26和槽钢B27的凹槽内向左滑动,使得前轮与后轮实习同时转向,滑块29沿着槽钢A26和槽钢B27的凹槽内向左滑动时推动滑杆31,使得弹簧32拉伸,转弯完成后通过弹簧32的回弹便于滑块29向右滑动,恢复初始位置。
[000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通过前、后轮均可同时转向,极大地减小转弯半径,有效的通过狭窄的地形,将泵车转运至合理有效的位置给予防汛抗旱赢得宝贵时间。2、槽钢A与槽钢B之间滑动设置滑块,所述滑块前部位于所述槽钢A的凹槽内,所述滑块后部位于槽钢B的凹槽内,所述滑块上侧壁与所述主轴下端固定转动连接,通过滑块便于使得整体装置转向过程中缩小半径。3、槽钢A左侧壁固定设置立板B,所述槽钢B左侧壁与所述立板B固定连接,滑杆右部滑动贯穿所述立板B,所述滑杆左部滑动设置弹簧,所述弹簧位于所述立板B左侧,所述滑杆右端固定设置挡板,所述挡板与所述弹簧相配合,通过弹簧作用于滑块,有效的使得转向后迅速回正车身。4、滑杆右端固定设置橡胶垫,所述橡胶垫位于所述槽钢A与槽钢B之间,且所述橡胶垫与所述滑块相配合,通过橡胶垫与滑块相配合有效的抑制滑杆与滑块撞击。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技术的前视结构示意图;
[0011]图2是本技术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0012]图3是本技术的底座仰视结构示意图;
[0013]图4是图1中的A部分前视结构示意图;
[0014]图5是图2中的A部分后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6是本技术的底座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6]其中,1

底座、2

柴油机、3

排污泵、4

沉孔A、5

轴承A、6

圆柱A、7

横板A、8

耳板A、9

耳板B、10

转轴A、11

实心轮A、12

实心轮B、13

导杆A、14

沉孔B、15

轴承B、16

圆柱B、17

横板B、18

耳板C、19

耳板D、20

转轴B、21

实心轮C、22

实心轮D、23

牵引结构、24

导杆B、25

立板A、26

槽钢A、27

槽钢B、28

主轴、29

滑块、30

立板B、31

滑杆、32

弹簧、33

挡板、34

橡胶垫。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
[0018]参照图1

6,本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一种便于移动的防汛抗旱泵车,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侧壁右部固定设置柴油机2,所述底座1上侧壁左部焊接设置排污泵3,所述底座1下侧壁左部开设沉孔A4,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移动的防汛抗旱泵车,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侧壁右部固定设置柴油机(2),所述底座(1)上侧壁左部固定设置排污泵(3),所述底座(1)下侧壁左部开设沉孔A(4),轴承A(5)设置在所述底座(1)下侧壁且位于所述沉孔A(4)的凹槽内,圆柱A(6)上部与所述轴承A(5)旋转连接,所述底座(1)下侧左部设置横板A(7),所述横板A(7)上侧壁中部与所述圆柱A(6)下端固定连接,所述横板A(7)下侧壁前端固定设置耳板A(8),所述横板A(7)下侧壁后端固定设置耳板B(9),转轴A(10)后部由前到后依次旋转贯穿所述耳板A(8)和耳板B(9),所述转轴A(10)前端设置实心轮A(11),所述转轴A(10)后端设置实心轮B(12),所述横板A(7)右侧壁中部固定设置导杆A(13),所述导杆A(13)位于所述底座(1)的下侧,所述底座(1)下侧壁右部开设沉孔B(14),轴承B(15)设置在所述底座(1)下侧壁且位于所述沉孔B(14)的凹槽内,圆柱B(16)上部与所述轴承B(15)旋转连接,所述底座(1)下侧右部设置横板B(17),所述横板B(17)上侧壁中部与所述圆柱B(16)下端固定连接,所述横板B(17)下侧壁前端固定设置耳板C(18),所述横板A(7)下侧壁后端固定设置耳板D(19),转轴B(20)后部由前到后依次旋转贯穿所述耳板C(18)和耳板D(19),所述转轴B(20)前端设置实心轮C(21),所述转轴B(20)后端设置实心轮D(22),所述横板B(17)右侧壁固定设置牵引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忠乐
申请(专利权)人:郑忠乐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