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悬架系统及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06641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7 15: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平衡悬架系统及车辆。平衡悬架系统包括:平衡轴单元和导向元件单元。平衡轴单元包括第一分体部、第二分体部和连接板。第一分体部与第二分体部分别安装在车架的两侧。第一分体部与第二分体部之间连接有连接板。导向元件单元包括四根上推力杆和四根下推力杆。各上推力杆的一端连接在车桥上,另一端连接在车架上。各下推力杆的一端连接在车桥上,另一端连接在平衡轴单元上。与现有技术中设置有两根上推力杆和四根下推力杆的平衡悬架相比,该平衡悬架系统的防侧倾能力极大增强,进而整车的可靠性也得到提升。另一方面,该平衡悬架系统中使用分体式结构的平衡轴,能够减小装配难度,提升整车装配效率。提升整车装配效率。提升整车装配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平衡悬架系统及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重载车辆
,尤其涉及一种平衡悬架系统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国内的重载自卸车的平衡悬架中,大多采用上二下四这种六根推力杆的布置形式,这种平衡悬架的整体抗侧倾能力不足,常常会导致车桥与车架之间发生干涉,进而损坏推力杆并影响整车的可靠性。另外,在目前的平衡悬架中,通常使用整体式平衡轴,整体式平衡轴的安装较为困难,进而极大降低了整车的装配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一种平衡悬架系统及车辆,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平衡悬架的抗侧倾能力不足,整车可靠性较差以及由于平衡轴安装困难所导致的整车装配效率较低的问题,实现提升平衡悬架的抗侧倾能力,提高整车可靠性以及整车装配效率的效果。
[0004]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平衡悬架系统,包括:平衡轴单元和导向元件单元。
[0005]其中,所述平衡轴单元包括第一分体部、第二分体部和连接板。所述第一分体部与所述第二分体部分别安装在车架的两侧。所述第一分体部与所述第二分体部之间连接有所述连接板。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平衡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平衡轴单元和导向元件单元,其中,所述平衡轴单元包括第一分体部、第二分体部和连接板,所述第一分体部与所述第二分体部分别安装在车架的两侧,所述第一分体部与所述第二分体部之间连接有所述连接板,其中,所述导向元件单元包括四根上推力杆和四根下推力杆,各所述上推力杆的一端连接在车桥上,另一端连接在所述车架上;各所述下推力杆的一端连接在所述车桥上,另一端连接在所述平衡轴单元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衡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体部包括第一支架和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架内的第一平衡轴,所述第二分体部包括第二支架和安装于所述第二支架内的第二平衡轴,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分别安装在车架的两侧,且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通过所述连接板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衡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均通过螺栓与所述连接板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衡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推力杆位于所述车桥的上方,并且,各所述上推力杆对称分布在所述平衡轴单元的前后两侧;所述下推力杆位于所述车桥的下方,并且,各所述下推力杆对称分布在所述平衡轴单元的前后两侧。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平衡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推力杆包括两根第一上推力杆和两根第二上推力杆,两根所述第一上推力杆配置成第一“V”形结构,两根所述第二上推力杆配置成第二“V”形结构,所述第一“V”形结构与所述第二“V”形结构的开口相对设置;所述下推力杆包括两根第一下推力杆和两根第二下推力杆,两根所述第一下推力杆配置成第三“V”形结构,两根所述第二下推力杆配置成第四“V”形结构,所述第三“V”形结构与所述第四“V”形结构的开口相对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平衡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V”形结构、所述第二“V”形结构、所述第三“V”形结构和所述第四“V”形结构的夹角均处于35
°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勇史建辉曹港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行必达网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