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显示器作为人机交互必不可少的界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显示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带动了显示工业的跨越式发展。作为新一代平板显示技术——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如制备工艺简单、开启电压低、亮度高、效率高、响应速度快、主动发光、视角宽、无辐射、易实现大平面和柔韧弯曲及价格低廉等,和近年来在产业化方面取得的进展,已经给平板显示市场带来了无限商机。然而,对于有机电致发光显示来说,虽然红、绿、蓝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性能已经得到了显著提高,并有产品问世,但其效率和稳定性仍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红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更是面临严峻挑战。因此,如何从材料和器件结构设计来解决上述问题是该领域研究的重点。把红光染料掺杂在有机分子主体材料中是目前制备红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最常用的方法,如2001年,S.T.Lee等人在Applied PhysicsLetters上发表了利用2,9-二甲基-4,7-二苯基-1,10-领菲洛林(BCP)作为空穴阻挡层,将红光染料2-{2-[2-(4-二甲基胺基-苯基)-乙烯基]-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红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器件由1)玻璃衬底、2)ITO电极、3)空穴传输层、4)掺杂的发光层、5)电子传输层、6)缓冲层、7)金属阴极组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空穴传输层的厚度为50nm,掺杂的发光层Alq3C545T红光染料的厚度为30nm,电子传输层的厚度为20nm,缓冲层的厚度为1nm,金属阴极的厚度为100nm。3.一种红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选择的主体有机分子材料是8-羟基喹啉铝; 敏化有机染料为10-(2-苯并噻唑基)-2,3,6,7-四氢-1,1,7,7-四甲基-1H,5H,11H-(1)-苯并呲喃酮基-(6,7,8-ij)喹嗪-11-酮;红光掺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东阁,陈江山,周全国,陈振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