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电池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061874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7 15: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电动汽车电池冷却装置,包括可充电池包,所述可充电池包的前端为电动汽车行驶时的前端,所述可充电池包前端设有聚风罩,后端设有连通管,所述可充电池包内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可充电池包包括多个纵向排列的电池单元,相邻电池单元之间设有通风管,所述通风管一端与设置在聚风罩的聚风口连通,另一端与连通管连通,且该端部设有风扇,所述连通管的两端均与电动汽车外部连通;还包括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分别与温度传感器以及风扇电连接。对可充电池包起到初步降温的作用。电连接。对可充电池包起到初步降温的作用。电连接。对可充电池包起到初步降温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动汽车电池冷却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电动汽车的
,具体涉及电动汽车电池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在的电动汽车由电动机驱动,而电动机的驱动电能来源于车载可充电蓄电池,而可充电蓄电池由串联或并联联接的多个电池单元构成,而电池单元组又由多个电池模块串联组成,为了安全地使用可充电蓄电池,可充电蓄电池产生的热量应被有效地散发。如果热散发没有被充分执行,在各电池单元组之间可能发生温度变动,从而电池模块不能产生用于电动机驱动的期望量的能量。
[0003]另外,当电池的内部温度由于可充电蓄电池产生的热而增加时,其中可能发生不正常的反应,并且可充电蓄电池的充电和放电性能可能因此变坏,并且可充电蓄电池的寿命可能变短;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现在在电动汽车通过水冷方式以及搭配装散热器来降低可充电蓄产生的热量,但是,这样会使得电动汽车内的冷却水增加,加重电动汽车的负载,同时,散热器等元件也会增加汽车的重量,影响汽车的续航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够降低可充电蓄产生的热量又能保持电动汽车自身的重量,不影响汽车续航能力的电动汽车电池冷却装置。
[0005]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电动汽车电池冷却装置,包括可充电池包,所述可充电池包的前端为电动汽车行驶时的前端,所述可充电池包前端设有聚风罩,后端设有连通管,所述可充电池包内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可充电池包包括多个纵向排列的电池单元,相邻电池单元之间设有通风管,所述通风管一端与设置在聚风罩的聚风口连通,另一端与连通管连通,且该端部设有风扇,所述连通管的两端均与电动汽车外部连通;还包括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分别与温度传感器以及风扇电连接。
[0007]本方案在电动汽车正常行驶时,外界的空气从电动汽车前端进入聚风罩内,再通过聚风罩上的聚风口将空气引入至通风管内,再经过多个通风管汇入连通管,连通管再将带有热量的空气引出电动汽车外部,这样,对可充电池包起到初步降温的作用;
[0008]而温度传感器检测可充电池包内的温度值时,并将该温度值实时传递至控制单元内,当温度值超过设定值时,控制单元启动风扇转动,加速空气流通,为电池单元降温,风扇的转速根据可充电池包内的温度值,由控制单元控制风扇转速的加速或减少,直至停转。
[0009]进一步,所述聚风罩上设有冷气管,所述聚风罩内设有与冷气管连通的空腔,所述聚风口贯穿空腔,所述聚风口的侧壁上设有与空腔连通的通气孔。
[0010]本方案使用时,利用电动汽车自带的空调向冷气管内输送冷气,当可充电池包温度值超过设定值时,将设置在聚风罩与汽车空调的冷风接入,由风扇将空调冷风通过聚风
口吸入通风管内,加速电池单元的降温。
[0011]进一步,所述电池单元包括多块横向排列的电池模块,每块电池模块的侧面与通风管外侧紧贴。
[0012]这样设计,通过每块电池模块的侧面与通风管外侧紧贴,使得电池模块的热量能够很好的传递至通风管上,再利用空气流动将热量带走。
[0013]进一步,所述通风管由钢板焊接成型。
[0014]这样设计,通过钢板焊接形成通风管,利用钢板导热性特点,能够很好的将电池模块的热量导热到通风管上,利用空气流动带走热量。
[0015]进一步,还包括用于容纳可充电池包的底壳,所述底壳上设有与其铰接的上盖。
[0016]这样设计,通过底壳与上盖的配合形成能够容纳可充电池包的容器,同时,底壳与上盖相铰接,方便打开上盖,更换底壳内的可充电池包。
[0017]进一步,所述底壳采用钢板材质制作。将底壳采用钢板材质,是利用钢板导热性特点,能够很好的将电池模块的热量经底壳导热到通风管上,利用空气流动带走热量。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9]本方案通过可充电池包前端设置有聚风罩,聚风罩上的聚风口与汽车前格栅相对应,这样能够保证空气流通并将杂质(树叶、纸削等)阻挡在格栅外;同时,聚风罩呈碗状,能够将空气流动引入聚风口处,使得更多的空气能够进入通风管内,由于,可充电池包内的电池模块侧面与通风管外侧紧贴,因此,每块电池模块产生的热量会导热至通风管上,而通风管内的空气流动能够带走电池模块产生的热量,为了加快空气流动,通风管后端的风扇启动,加快空气流动;
[0020]为了进一步降温,通过聚风罩上的冷气管与电动汽车内的空调相连接,通过通风管后端的风扇将冷气引入至通风管内,使得可充电池包内的温度迅速降低,本方案利用空气流动以及冷气配合实现对可充电池包内的电池模块降温,避免温度过高导致电池模块自燃,相比现有技术,本方案只增加了风扇,不影响电动汽车自身的重量,能够保持电动汽车原有的续航能力。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电动汽车电池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图1中A

A处的剖视图。
[0023]图3为本技术电动汽车电池冷却装置中聚风罩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可充电池包1、电池模块2、通风管3、风扇4、电池单元5、聚风罩6、空腔7、聚风口8、冷气管9、连通管10、底壳11、上盖12、通气孔13。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6]本实施例:参见图1至图3,电动汽车电池冷却装置,包括可充电池包1,可充电池包1的前端为电动汽车行驶时的前端,可充电池包1前端设有聚风罩6,后端设有连通管10,可充电池包1内设有温度传感器,可充电池包1包括多个纵向排列的电池单元5,相邻电池单元5之间设有通风管3,通风管3一端与设置在聚风罩6的聚风口8连通,另一端与连通管10连
通,且该端部设有风扇4,连通管10的两端均与电动汽车外部连通;还包括控制单元,控制单元分别与温度传感器以及风扇4电连接。
[0027]本方案在电动汽车正常行驶时,外界的空气从电动汽车前端进入聚风罩6内,再通过聚风罩6上的聚风口8将空气引入至通风管3内,再经过多个通风管3汇入连通管10,连通管10再将带有热量的空气引出电动汽车外部,这样,对可充电池包1起到初步降温的作用;
[0028]而温度传感器检测可充电池包1内的温度值时,并将该温度值实时传递至控制单元内,当温度值超过设定值时,控制单元启动风扇4转动,加速空气流通,为电池单元5降温,风扇4的转速根据可充电池包1内的温度值,由控制单元控制风扇4转速的加速或减少,直至停转。
[0029]作为优选,聚风罩6上设有冷气管9,聚风罩6内设有与冷气管9连通的空腔7,聚风口8贯穿空腔7,聚风口8的侧壁上设有与空腔7连通的通气孔13。
[0030]本方案使用时,利用电动汽车自带的空调向冷气管9内输送冷气,当可充电池包1温度值超过设定值时,将设置在聚风罩6与汽车空调的冷风接入,由风扇4将空调冷风通过聚风口8吸入通风管3内,加速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电动汽车电池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可充电池包(1),所述可充电池包(1)的前端为电动汽车行驶时的前端,所述可充电池包(1)前端设有聚风罩(6),后端设有连通管(10),所述可充电池包(1)内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可充电池包(1)包括多个纵向排列的电池单元(5),相邻电池单元(5)之间设有通风管(3),所述通风管(3)一端与设置在聚风罩(6)的聚风口(8)连通,另一端与连通管(10)连通,且该端部设有风扇(4),所述连通管(10)的两端均与电动汽车外部连通;还包括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分别与温度传感器以及风扇(4)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动汽车电池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风罩(6)上设有冷气管(9),所述聚风罩(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佰和周天娇周天明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交通职业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