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蓄电池护套
[0001]本技术涉种一种蓄电池护套,具体为对汽车上的蓄电池进行保护的护套。
技术介绍
[0002]蓄电池是汽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保证蓄电池自身性能也至关重要。目前市场上大部分车型中的蓄电池上都套有一个护套,护套的形状随蓄电池的形状,例如,若蓄电池呈方形,则护套也呈方形。目前使用的护套,基本是由一个中空的壳体组成,使用时,将中空的壳体套在蓄电池外壳上即可。
[0003]汽车发动机工作时会产生很大的热量,这些热量通过护套会传递到蓄电池外壳上,再经过外壳传递到蓄电池。然而,上述结构的护套由于结构因素,导致保温和隔热性能较差,在热传递时,会导致蓄电池上积累更多的热量,这样容易超过蓄电池的安全温度(蓄电池安全温度通常为60℃),因此,现有的蓄电池护套对蓄电池来说还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蓄电池护套,本技术能对蓄电池进行加强保护。
[0005]蓄电池护套,包括中空的壳体,所述壳体面对蓄电池的内表面固定有一个或多个隔热组件,每个隔热组件包括骨架,骨架的中部设有通孔,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蓄电池护套,包括中空的壳体(10),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面对蓄电池的内表面固定有一个或多个隔热组件(20),每个隔热组件(20)包括骨架(21),骨架(21)的中部设有通孔(22),在骨架(21)面对蓄电池外壳的表面上设置有第一槽体(23)和第二槽体(24)之后,在通孔(22)和第一槽体(23)以及第二槽体(24)之间形成有与蓄电池外壳形成抵顶的第一凸缘(25),在第一槽体(23)和第二槽体(24)的外侧形成有与蓄电池外壳形成抵顶的第二凸缘(2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护套,其特征在于,隔热组件(20)还包括加强组件,加强组件位于所述通孔(22)内,加强组件的一端与第一凸缘(25)连接,加强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侃,杨华,陈泽宇,史熤杰,刘德锦,盛雨平,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浩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