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尤其涉及在集成电路设计中用于静止图像压缩的基于优化截断嵌入式分块编码(以下简称EBCOT)的第二层编码方法,属于信息技术中数字图像信号处理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设计
技术介绍
近十几年来,高质量图像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数字图像本身数据量非常巨大,对它进行存储和传输前首先要进行图像压缩编码。图像编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如何采用一种新的表达方式来缩小表示图像所需要的数据量。原始数字图像本身存在三种数据冗余编码冗余、像素间冗余和心理视觉冗余。图像压缩编码就是以去除这三种冗余为基础的。由于图像数据在变换域的表现形式比在空域中更加紧凑,编码质量较高,因此在有损压缩的过程中,图像数据首先要被变换到频域,然后变换系数经过量化再使用常规的无损技术压缩频率点。嵌入式编码中,无损压缩后的数据可以被任意截断得到一定码率的压缩码流。需要一种方法来确定最优的截断点,以便压缩码流失真最小。在1991年国际标准化组织和国际电信联盟联合制定的静止图像压缩标准(以下简称JPEG)中使用的是离散余弦变换,在离散余弦变换变换中图像首先被分成大小为8×8(或16×16)的像素块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集成电路设计的静止图像压缩码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由优化截断嵌入式分块编码中第一层编码得到的编码块的码字和码流信息缓存;(2)计算上述编码块内的过程扫描的率失真斜率,对率失真斜率进行调整, 使其呈单调递减;(3)根据设定的率失真斜率门限,从上述计算调整后的率失真斜率中得到最优截断点;(4)根据上述最优截断点的扫描数,对码字和码流信息分别进行截断;(5)重复步骤(1)~(4),完成静止图像压缩码率的控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集成电路设计的静止图像压缩码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由优化截断嵌入式分块编码中第一层编码得到的编码块的码字和码流信息缓存;(2)计算上述编码块内的过程扫描的率失真斜率,对率失真斜率进行调整,使其呈单调递减;(3)根据设定的率失真斜率门限,从上述计算调整后的率失真斜率中得到最优截断点;(4)根据上述最优截断点的扫描数,对码字和码流信息分别进行截断;(5)重复步骤(1)~(4),完成静止图像压缩码率的控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码字存储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缓存用的可重用内存块分为容量相同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将每一部分分别设定为“空闲”、“缓冲”、“存满等待”和“存满处理”四种状态;(2)将码字写入可重用内存块内处于“空闲”状态的任意部分中,该部分可重用内存块进入“缓冲”状态;(3)当一个编码块的码字处理结束时,根据最优截断点的扫描数,对码字进行截断,并调整该编码块的内存地址;(4)当上述部分的内存用完时,依次进入“存满等待”状态和“存满处理”状态,同时输出码字;(5)码字全部输出后,该部分返回“空闲”状态。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码流信息缓存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缓存用的可重用内存块分为容量相同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将每一部分分别设定为“空闲”、“缓冲”、“存满等待”和“存满处理”四种状态;(2)将第一层编码得到的编码块中代表码流信息的零比特平面数和过程扫描数分别写入可重用内存块内处于“空闲”状态的任意部分中,将其状态改为“缓冲”;(3)将第一层编码得到的编码块中所有累计码字长度顺序写入上述处于“缓冲”状态的内存块中;(4)根据率失真斜率数据,判断上述第一层编码得到的编码块中码流信息的截断点;(5)根据判断得到的截断点,修改码流信息中的过程扫描数;(6)根据上述过程扫描数,读取与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利,刘雷波,陈宁,谢时根,赵伟,李德建,王志华,陈弘毅,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