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点胶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99937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2 18: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点胶针装置,包括点胶针本体、挤压部和点胶部,在点胶针本体内设置有闭胶部,在所述闭胶部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闭胶块和第二闭胶块,所述第一闭胶块和第二闭胶块通过弹性机构连接,所在点胶针本体内壁上设有点胶限位机构,所述点胶限位机构在第一闭胶块下方形成胶体出口,点胶限位机构在第二闭胶块上方形成胶体进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有效地防止出现胶液残留在点胶头端部的拖尾效应,避免了胶体甩胶现象的出现。免了胶体甩胶现象的出现。免了胶体甩胶现象的出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点胶针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点胶用点胶针设备领域,具体涉及到了一种点胶针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表面贴装技术是目前电子封装行业中使用较多的一种封装技术和工艺之一,在该过程中,需要首先将胶液定量的配发到基板上,之后将芯片或器件通过胶液贴装于基板并与之固联。随着芯片向微小、轻薄、高集成化发展,要求周期配发胶液量具备微量、高一致的特性,否则易造成线路短路、断路、器件脱落等致命缺陷。目前,在电子封装行业中主要采用流体点胶技术对胶液进行配发,具体分为喷射式和接触式两种点胶技术,而接触式点胶因点胶头结构简单、易于维护、成本低等优点,依然是目前电子封装行业所采用的主流点胶技术。在接触式点胶方式中,胶液特性、点胶距离、点胶速度以及点胶头直径等都会影响点胶质量,如果接触式点胶完成高粘度胶液的点胶,则易出现胶液残留在点胶头端部的拖尾效应,严重影响点胶的一致性,且该现象在微量高速点胶过程中将更加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解决现有的点胶针容易出现胶液残留在点胶头端部的拖尾效应,出现甩胶现象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点胶针装置,包括点胶针本体、挤压部和点胶部,在点胶针本体内设置有闭胶部,在所述闭胶部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闭胶块和第二闭胶块,所述第一闭胶块和第二闭胶块通过弹性机构连接,在点胶针本体内壁上设有点胶限位机构,所述点胶限位机构在第一闭胶块下方形成胶体出口,点胶限位机构在第二闭胶块上方形成胶体进口,闭胶部与点胶针本体和点胶限位机构之间的间隙形成胶体流通通道。
[0005]优选地,所述弹性机构由弹簧和连接杆组成,所述弹簧和连接杆均与第一闭胶块和第二闭胶块连接。
[0006]优选地,所述第一闭胶块和第二闭胶块呈梯形结构,并且第一闭胶块和第二闭胶块的梯形结构与点胶限位机构结构相契合。
[0007]优选地,所述点胶部设置在点胶针本体下端,所述点胶部与点胶针本体通过螺纹接口连接,在所述点胶部与点胶针本体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
[0008]优选地,在所述点胶部下方设置有喷射针头,所述喷射针头呈方形或圆形结构。
[0009]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0010]本技术采用闭胶部来解决点胶针在点胶操作中容易出现的甩胶现象,在闭胶部内的第一闭胶块通过弹性机构中的弹簧的弹力堵住胶体出口,当胶体流动时,胶体的冲击力将第一闭胶块向上推动,并通过连接杆带动第二闭胶块向上移动从而堵住胶体进口,这时胶体无法通过胶体进口向下流动,有利于阻挡住胶体继续流动,在推动第一闭胶块移动的流动胶体通过胶体出口进入点胶部后,第一闭胶块在弹簧的反作用力下向下复位移
动,堵住胶体出口,同时会产生气压压力,推动胶体移动,最后通过喷射针头完成点胶操作,不仅有利于防止出现甩胶的现象,而且还有利于对胶体产生压力,使其移动并经喷射针头喷出,而没有残留。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点胶针装置第一闭胶件堵住出料口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技术点胶针装置第二闭胶件堵住进料口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中:1

点胶针本体,2

闭胶部,21

第一闭胶件,22

第二闭胶件,23

弹性机构,231

弹簧,232

连接杆,3

点胶部,31

喷射针头,4

螺纹接口,5

密封圈,6

点胶限位机构,7

挤压部,8

胶体出口,9

胶体进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阐述。
[0015]如图1

图2所示,一种点胶针装置,包括点胶针本体1、挤压部7和点胶部3,在点胶针本体1内设置有闭胶部2,在所述闭胶部2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闭胶块21和第二闭胶块22,所述第一闭胶块21和第二闭胶块22通过弹性机构23连接,在点胶针本体1内壁上设有点胶限位机构6,所述点胶限位机构6在第一闭胶块21下方形成胶体出口8,点胶限位机构6在第二闭胶块22上方形成胶体进口9,闭胶部2与点胶针本体1和点胶限位机构6之间的间隙形成胶体流通通道。
[0016]其中,所述弹性机构23由弹簧231和连接杆232组成,所述弹簧231和连接杆232均与第一闭胶块21和第二闭胶块22连接;所述第一闭胶块21和第二闭胶块22呈梯形结构,并且第一闭胶块21和第二闭胶块22的梯形结构与点胶限位机构6结构相契合;所述点胶部3设置在点胶针本体1下端,所述点胶部3与点胶针本体1通过螺纹接口4连接,在所述点胶部3与点胶针本体1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5;在所述点胶部3下方设置有喷射针头31,所述喷射针头31呈方形或圆形结构。
[0017]在使用时,点胶限位机构6在第一闭胶件21下方形成胶体出口8,点胶限位机构6在第二闭胶块22上方形成胶体进口9,第一闭胶件21在弹簧231弹力的作用下堵住胶体出口8并形成密封状态,这时第二闭胶件22在闭胶部2内,胶体进口9通畅,当胶体在压力作用下向下流动,胶体流动的冲击产生的作用力将第一闭胶件21向上推动,使得胶体出口8开通并通过胶体出口8进入点胶部3,最后胶体通过喷射针头31的喷射完成点胶工作,第一闭胶件21的移动的同时带动连接杆232的移动,连接杆232移动同时推动第二闭胶件22向上移动至胶体进口9并堵住胶体进口9,这时胶体无法通过胶体进口9,然后在弹簧231的反作用力下第一闭胶件21向下移动再次堵住胶体出口8,同时第一闭胶件21向下运动时会产生气压对胶体产生压力促使胶体移动,防止胶体留置在点胶部3内,并且这时胶体通过胶体进口9但是无法通过胶体出口8,有效地防止出现胶液残留在点胶头端部的拖尾效应而出现甩胶现象,不仅有利于节约胶体原料,而且有利于保持工作界面的干净;点胶部3上的喷射针头31有方形或者圆形结构,操作人员可以通过更换点胶部3来适应不同规格的点胶操作,有利于提高点胶针的实用性。
[0018]上述内容为本技术实施方式的说明,但不意味着本技术可取得的优点受
此限制,凡是本技术实践过程中可能对结构的简单变换、和/或一些实施方式中实现的优点的其中一个或多个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点胶针装置,包括点胶针本体(1)、挤压部(7)和点胶部(3),其特征在于:在点胶针本体(1)内设置有闭胶部(2),在所述闭胶部(2)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闭胶块(21)和第二闭胶块(22),所述第一闭胶块(21)和第二闭胶块(22)通过弹性机构(23)连接,在点胶针本体(1)内壁上设有点胶限位机构(6),所述点胶限位机构(6)在第一闭胶块(21)下方形成胶体出口(8),点胶限位机构(6)在第二闭胶块(22)上方形成胶体进口(9),闭胶部(2)与点胶针本体(1)和点胶限位机构(6)之间的间隙形成胶体流通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点胶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机构(23)由弹簧(231)和连接杆(232)组成,所述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解寿正刘冬寅孙露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瑞博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