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胶筒夹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99750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2 18: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胶筒夹持装置,通过在下盖上开设通孔,并设置第一拉板、第二拉板和弹性件,使第一拉板和第二拉板能够在弹性件的作用下相互靠近,夹紧套入下盖上的通孔中的胶筒。从而取代了人工的持续发力,增加了取胶筒时的稳定性,避免了因工人手上力量不够导致胶筒滑落烫伤工人,或力量过大将胶筒夹至变形等意外情况的发生。意外情况的发生。意外情况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胶筒夹持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点胶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胶筒夹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点胶,是一种工艺,也称施胶、涂胶、灌胶、滴胶等,是把电子胶水、油或者其他液体涂抹、灌封、点滴到产品上,让产品起到黏贴、灌封、绝缘、固定、表面光滑等作用。一般点胶工艺都会使用点胶器来进行,而传统点胶器里面的胶桶使用完后需要手动换成新胶筒,刚使用完的空胶筒外金属外壳温度很高,内部可能有残余液态胶,需要较长时间等待,并且由于金属胶筒外壁光滑,一些传统取胶器取胶时不稳定,夹住胶桶后,需要人工持续发力。但人力不好控制,不够稳定,如果手上的夹紧力不够,就容易出现胶筒滑落甚至烫伤的现象,如果手上用力过大,就容易出现将胶筒夹至变形的问题,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胶筒夹持装置,用于在取胶筒时能够自动夹紧胶筒,不需要人工持续发力,增加取胶筒时的稳定性,避免出现胶筒滑落,烫伤工人或将胶筒夹至变形等意外的发生。
[000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胶筒夹持装置,所述装置包括:下盖,所述下盖开设有通孔;第一拉板,与所述下盖滑动连接;第二拉板,与所述下盖滑动连接;多个弹性件,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拉板和所述第二拉板上,用于使第一拉板与第二拉板保持相互靠近的状态。
[0005]进一步的,所述下盖靠近所述第一拉板和所述第二拉板的表面设置有阶梯结构,且所述阶梯结构相对于所述通孔对称设置,所述第一拉板和所述第二拉板上分别对应于所述阶梯结构设置有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所述弹性件分别设置在所述阶梯结构与所述第一阶梯和所述第二阶梯之间。
[0006]进一步的,所述弹性件为压簧。
[0007]进一步的,所述弹性件将所述第一拉板与所述第二拉板弹性连接。
[0008]进一步的,所述弹性件为拉力弹簧。
[0009]进一步的,所述装置还包括:上盖,所述上盖固定安装于所述下盖上,将所述第一拉板、第二拉板和弹性件夹设于所述上盖与所述下盖之间,且所述上盖在与所述通孔对应位置开设有相同的第二通孔。
[0010]进一步的,所述下盖上设置有滑动组件,所述第一拉板和第二拉板通过滑动组件与下盖滑动连接。
[0011]进一步的,所述滑动组件为导槽或导轨。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拉板与第二拉板对接位置分别设置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的开口相对设置且均为圆弧形。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拉板和所述第二拉板在所述下盖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把手
和第二把手。
[0014]本技术实施例通过在下盖上开设通孔,并设置第一拉板、第二拉板和弹性件,使第一拉板和第二拉板能够在弹性件的作用下相互靠近,夹紧套入下盖上的通孔中的胶筒。从而取代了人工的持续发力,增加了取胶筒时的稳定性,避免了因工人手上力量不够导致胶筒滑落烫伤工人,或力量过大将胶筒夹至变形等意外情况的发生。
附图说明
[0015]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本技术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
[001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胶筒夹持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胶筒夹持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之一;
[0018]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胶筒夹持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之二;
[0019]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胶筒夹持装置的内部结构剖面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胶筒夹持装置的第一拉板和第二拉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胶筒夹持装置的下盖和弹性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7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胶筒夹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3]1.下盖;11.通孔;12.阶梯结构;13.滑动组件;2.第一拉板;21.第一阶梯;22.第一凹槽;23.第一把手;3.第二拉板;31.第二阶梯;32.第二凹槽;33.第二把手;4.弹性件;5.上盖;51.第二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描述,但是本技术并不仅仅限于这些实施例。在下文对本技术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没有这些细节部分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技术。为了避免混淆本技术的实质,公知的方法、过程、流程、元件和电路并没有详细叙述。
[0025]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附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附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
[0026]除非上下文明确要求,否则在说明书的“包括”、“包含”等类似词语应当解释为包含的含义而不是排他或穷举的含义;也就是说,是“包括但不限于”的含义。
[002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28]实施例1
[002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胶筒夹持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上盖5可以省去。如图2

图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胶筒夹持装置,包括下盖1、第一拉板2、第二拉板3和弹性件4。下盖1开设有通孔11;第一拉板2与下盖1滑动连接;第二拉板3也与下盖1滑动连接;弹性件4设置于第一拉板2和/或第二拉板3上,用于使第一拉板2与第二拉板3保持相互靠近的状态。使用时,先用外力拉开第一拉板2与第二拉板3,使第一拉板2与第二拉板3之间的距离大于下盖1上的通孔11的直径,然后将需要夹起的胶筒套设在通孔11
内,最后松开拉住第一拉板2和第二拉板3的外力,第一拉板2和第二拉板3就能够在弹性件4的作用下相互靠近,直至将胶筒夹设在中间,完成对胶筒固定。固定好后,拿起胶筒夹持装置,即可将固定在其实上的胶筒拿起。选用合适的弹性件4,能够使其弹力足够大至胶筒不会脱落,但不会过大使胶筒被压至变形,能够对胶筒提供稳定的夹持力,避免了人手用力大小不好控制的问题。放置胶筒时,再对第一拉板2和第二拉板3施加外力使其将胶筒松开即可。通过利用弹性件4的弹力驱动第一拉板2与第二拉板3将胶筒夹紧,取代了人工的持续发力夹紧胶筒,增加了取胶筒时的稳定性,避免了因工人手上力量不够导致胶筒滑落烫伤工人,或用力过大将胶筒夹至变形等意外情况的发生。
[0030]图3为本技术隐去了上盖5和第一拉板2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如图3

图6所示,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下盖1靠近第一拉板2和第二拉板3的表面设置有阶梯结构12,且阶梯结构12相对于通孔11对称设置,第一拉板2和第二拉板3上分别对应于阶梯结构12设置有第一阶梯21和第二阶梯31,弹性件4有多个,分别设置在阶梯结构12与第一阶梯21和第二阶梯31之间。通过设置阶梯结构12、第一阶梯21和第二阶梯31,能够使弹性件4在下盖1与第一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胶筒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下盖(1),所述下盖(1)开设有通孔(11);第一拉板(2),与所述下盖(1)滑动连接;第二拉板(3),与所述下盖(1)滑动连接;弹性件(4),设置于所述第一拉板(2)和/或所述第二拉板(3)上,用于使第一拉板(2)与第二拉板(3)保持相互靠近的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1)靠近所述第一拉板(2)和所述第二拉板(3)的表面设置有阶梯结构(12),且所述阶梯结构(12)相对于所述通孔(11)对称设置,所述第一拉板(2)和所述第二拉板(3)上分别对应于所述阶梯结构(12)设置有第一阶梯(21)和第二阶梯(31),所述弹性件(4)有多个,分别设置在所述阶梯结构(12)与所述第一阶梯(21)和所述第二阶梯(31)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4)为压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4)将所述第一拉板(2)与所述第二拉板(3)弹性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鹏飞徐教军王家铠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联滔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