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防淹防护密闭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97919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0 01: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全自动防淹防护密闭门,涉及隧道设备领域,所述防护密闭门设于隧道的两端口处,包括:门框,所述门框浇筑在所述隧道的墙上;门扇,所述门扇与所述门框铰接;升降密闭机构,所述升降密闭机构与所述门扇连接,在所述门扇关闭时,所述升降密闭机构能够密封所述门扇的底部并将所述门扇固定于所述门框上,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全自动防淹防护密闭门在门扇启闭过程中无需升降,其操作简单,可靠性好,且底部无需设置沟槽。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公路隧道防淹门无法实现全自动操作功能的问题。防淹门无法实现全自动操作功能的问题。防淹门无法实现全自动操作功能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自动防淹防护密闭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隧道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全自动防淹防护密闭门。

技术介绍

[0002]当公路隧道下穿较大地表水体时,为防止因隧道渗漏、局部坍塌等突发事故造成水体进入隧道,从隧道口部漫灌至两侧城镇,可在隧道两端口部合适位置设置防淹门,完成隧道口部封堵。同时,下穿隧道因地势较低,当发生极端降雨情况时,雨水容易通过两侧口部灌入隧道,危及隧道内人员安全,在此种情况下,可关闭防淹门防止洪水进入隧道,保证隧道内人员可通过隧道逃生通道撤离隧道。
[0003]公路隧道防淹门与其它类型的防护密闭门或防淹门相比,其设置条件具有以下特征:孔口尺寸大,单侧隧道一般在三车道以上,其孔口宽度一般在12m以上。路面一般具有纵向和横向两个坡度,对门扇的开启及密封带来了新的问题。公路隧道防淹门设置处需保证无障碍通行,不能采用有门槛的设置形式。防淹门设置处一般为单层建筑结构,同时受制于开挖条件及成本,其预留的藏门空间小。
[0004]现有公路隧道防淹门多采用降落式结构,一般在防淹门设置处底部设置有沟槽,防淹门在关闭时需将整体门扇降落至沟槽内,以完成门扇的锁定及密封。在门扇开启时,需将门扇整体提升至沟槽外,然后立转开门,以克服路面坡度对门扇开启的影响。该防淹门底部设置沟槽,平时需采用地沟盖板封堵,存在脱落影响隧道内行车安全的隐患。且其操作过程复杂,无法实现设备的全自动化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自动防淹防护密闭门,实现了防淹防护门的自动化操作。r/>[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全自动防淹防护密闭门,所述防护密闭门设于隧道的两端口处,包括:门框,所述门框浇筑在所述隧道的墙上;门扇,所述门扇与所述门框铰接;升降密闭机构,所述升降密闭机构与所述门扇连接,在所述门扇关闭时,所述升降密闭机构能够密封所述门扇的底部并将所述门扇固定于所述门框上。
[0007]进一步地,在上述的一种全自动防淹防护密闭门中,还包括门扇启闭液压缸,所述门框上设有安装基板座,所述门扇启闭液压缸的固定端与所述安装基板座铰接,所述门扇启闭液压缸的输出端与所述门扇铰接;所述门扇的下沿与所述门框之间留有空隙;所述门框包括下槛、上边框和侧边框,所述上边框、所述侧边框和所述下槛均焊接有可拆卸锚固钩,所述下槛的形状与所述门框安装位置的路面的坡度相匹配;所述门框的至少一个侧边框上设有门轴,所述门框上安装有铰页,所述门轴与所述铰页连接,所述门扇通过所述门轴和所述铰页与所述门框铰接;所述门框的外周设有锚杆,所述锚杆上设有锚板,所述门框通过所述锚杆和所述锚板浇筑于所述隧道中;所述门扇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门扇分别与所述门框的相对的两侧边框铰接,当两个所述门扇均关闭时,两个所述门扇未与所述门框
铰接的一端相互接触。
[0008]进一步地,在上述的一种全自动防淹防护密闭门中,所述升降密闭机构包括:闭锁机构和闭锁启闭装置;所述闭锁机构设于所述门扇内,所述闭锁启闭装置与所述闭锁机构连接,所述闭锁启闭装置能够控制所述闭锁机构闭锁所述门扇。
[0009]进一步地,在上述的一种全自动防淹防护密闭门中,所述闭锁机构包括:减速器、驱动装置、第一传动单元、第二传动单元、上锁头和下锁头;所述减速器设于所述门扇内,所述减速器包含一个输入端和两个输出端,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减速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传动单元和所述第二传动单元分别与所述减速器的两个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传动单元的上部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二传动单元的上部的输出端上连接有上锁头,所述第一传动单元的下部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二传动单元的下部的输出端上连接有下锁头;所述门扇的上端设有上闭锁座,所述门扇的下端设有下闭锁座,当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减速器时,所述上锁头能够进入或者滑出所述上闭锁座,所述下锁头能够进入或者滑出所述下闭锁座;所述减速器为蜗轮蜗杆减速器;所述上闭锁座内和所述下闭锁座内均设有垫片。
[0010]进一步地,在上述的一种全自动防淹防护密闭门中,所述第一传动单元包括第一换向器、第二换向器、第三换向器、第一伸缩杆、第二伸缩杆、第三伸缩杆、第七伸缩杆;所述第一换向器、所述第二换向器和所述第三换向器均包含一个输入端和两个输出端;所述第一换向器的输入端与所述减速器的一个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换向器的一个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换向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换向器的另一个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伸缩杆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换向器的一个输出端与所述第三换向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换向器的另一个输出端与所述第二伸缩杆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伸缩杆的输出端与一个所述上锁头连接;所述第三换向器的一个输出端与所述第三伸缩杆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换向器的另一个输出端与所述第七伸缩杆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伸缩杆的输出端与一个上锁头连接;所述第二传动单元包括第四换向器、第五换向器、第六换向器、第四伸缩杆、第五伸缩杆、第六伸缩杆、第八伸缩杆;所述第四换向器、所述第五换向器和所述第六换向器均包含一个输入端和两个输出端;所述第四换向器的输入端与所述减速器的一个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四换向器的一个输出端与所述第五换向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五换向器的另一个输出端与所述第四伸缩杆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五换向器的一个输出端与所述第六换向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五换向器的另一个输出端与所述第五伸缩杆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五伸缩杆的输出端与一个所述上锁头连接;所述第六换向器的一个输出端与所述第六伸缩杆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六换向器的另一个输出端与所述第八伸缩杆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六伸缩杆的输出端与一个上锁头连接,所述第八伸缩杆的输出端与一个所述下锁头连接;所述第一伸缩杆的输出端、第四伸缩杆的输出端和第七伸缩杆的输出端均与连接板的上端连接,所述连接板的下端设有多个所述下锁头;所述第七伸缩杆的输出端与所述连接板之间设有驱动连杆,所述第八伸缩杆与所述下锁头之间也设有驱动连杆;还包括多个传动连杆,所述减速器与所述第一换向器和所述第四换向器之间通过所述传动连杆连接;所述第一换向器与所述第二换向器之间通过所述传动连杆连接,所述第一伸缩杆与所述连接板之间通过所述传动连杆连接,所述第二换向器与所述第三换向器通过所述传动连杆连接,所述第二伸缩杆与所述上锁头之间通过所述传动连杆连接,所述第三伸缩杆与所述上锁头之间通过所述传动连杆连接,所述第七伸缩杆与所述连接板之间通过所述传动连杆连接,所
述驱动连杆位于所述传动连杆与所述第七伸缩杆的输出端之间,所述第四换向器与所述第五换向器之间通过所述传动连杆连接,所述第四伸缩杆与所述连接板之间通过所述传动连杆连接,所述第五换向器与所述第六换向器之间通过传动连杆连接,所述第五伸缩杆与所述上锁头之间通过所述传动连杆连接,所述第六伸缩杆与所述上锁头之间通过所述传动连杆连接,所述第八伸缩杆与所述下锁头之间通过所述传动连杆连接,所述驱动连杆位于所述传动连杆与所述第八伸缩杆的输出端之间;多个所述下锁头在所述连接板的下端均匀设置;与所述连接板下端连接的下锁头的数量为5个。
[0011]进一步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自动防淹防护密闭门,所述防护密闭门设于隧道的两端口处,其特征在于,包括:门框,所述门框浇筑在所述隧道的墙上;门扇,所述门扇与所述门框铰接;升降密闭机构,所述升降密闭机构与所述门扇连接,在所述门扇关闭时,所述升降密闭机构能够密封所述门扇的底部并将所述门扇固定于所述门框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防淹防护密闭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门扇启闭液压缸,所述门框上设有安装基板座,所述门扇启闭液压缸的固定端与所述安装基板座铰接,所述门扇启闭液压缸的输出端与所述门扇铰接;所述门扇的下沿与所述门框之间留有空隙;优选地,所述门框包括下槛、上边框和侧边框,所述上边框、所述侧边框和所述下槛均焊接有可拆卸锚固钩,所述下槛的形状与所述门框安装位置的路面的坡度相匹配;优选地,所述门框的至少一个侧边框上设有门轴,所述门框上安装有铰页,所述门轴与所述铰页连接,所述门扇通过所述门轴和所述铰页与所述门框铰接;优选地,所述门框的外周设有锚杆,所述锚杆上设有锚板,所述门框通过所述锚杆和所述锚板浇筑于所述隧道中;优选地,所述门扇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门扇分别与所述门框的相对的两侧边框铰接,当两个所述门扇均关闭时,两个所述门扇未与所述门框铰接的一端相互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全自动防淹防护密闭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密闭机构包括:闭锁机构和闭锁启闭装置;所述闭锁机构设于所述门扇内,所述闭锁启闭装置与所述闭锁机构连接,所述闭锁启闭装置能够控制所述闭锁机构闭锁所述门扇。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全自动防淹防护密闭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闭锁机构包括:减速器、驱动装置、第一传动单元、第二传动单元、上锁头和下锁头;所述减速器设于所述门扇内,所述减速器包含一个输入端和两个输出端,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减速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传动单元和所述第二传动单元分别与所述减速器的两个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传动单元的上部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二传动单元的上部的输出端上连接有上锁头,所述第一传动单元的下部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二传动单元的下部的输出端上连接有下锁头;所述门扇的上端设有上闭锁座,所述门扇的下端设有下闭锁座,当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减速器时,所述上锁头能够进入或者滑出所述上闭锁座,所述下锁头能够进入或者滑出所述下闭锁座;优选地,所述减速器为蜗轮蜗杆减速器;优选地,所述上闭锁座内和所述下闭锁座内均设有垫片。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全自动防淹防护密闭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单元包括第一换向器、第二换向器、第三换向器、第一伸缩杆、第二伸缩杆、第三伸缩杆、第七伸缩杆;所述第一换向器、所述第二换向器和所述第三换向器均包含一个输入端和两个输出端;
所述第一换向器的输入端与所述减速器的一个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换向器的一个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换向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换向器的另一个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伸缩杆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换向器的一个输出端与所述第三换向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换向器的另一个输出端与所述第二伸缩杆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伸缩杆的输出端与一个所述上锁头连接;所述第三换向器的一个输出端与所述第三伸缩杆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换向器的另一个输出端与所述第七伸缩杆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伸缩杆的输出端与一个上锁头连接;所述第二传动单元包括第四换向器、第五换向器、第六换向器、第四伸缩杆、第五伸缩杆、第六伸缩杆、第八伸缩杆;所述第四换向器、所述第五换向器和所述第六换向器均包含一个输入端和两个输出端;所述第四换向器的输入端与所述减速器的一个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四换向器的一个输出端与所述第五换向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五换向器的另一个输出端与所述第四伸缩杆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五换向器的一个输出端与所述第六换向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五换向器的另一个输出端与所述第五伸缩杆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五伸缩杆的输出端与一个所述上锁头连接;所述第六换向器的一个输出端与所述第六伸缩杆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六换向器的另一个输出端与所述第八伸缩杆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六伸缩杆的输出端与一个上锁头连接,所述第八伸缩杆的输出端与一个所述下锁头连接;所述第一伸缩杆的输出端、第四伸缩杆的输出端和第七伸缩杆的输出端均与连接板的上端连接,所述连接板的下端设有多个所述下锁头;所述第七伸缩杆的输出端与所述连接板之间设有驱动连杆,所述第八伸缩杆与所述下锁头之间也设有驱动连杆;优选地,还包括多个传动连杆,所述减速器与所述第一换向器和所述第四换向器之间通过所述传动连杆连接;所述第一换向器与所述第二换向器之间通过所述传动连杆连接,所述第一伸缩杆与所述连接板之间通过所述传动连杆连接,所述第二换向器与所述第三换向器通过所述传动连杆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科王阳明胡圣伟贾彦明王开玉解峰张德军张伟赵俊龙刘军舰毕晶晶曾程亮卢佳宾王博崔艳斌陶涛郭浩马小娇戴晓春郑冬铸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