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整前后轮间距的折叠车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96686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0 00: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调整前后轮间距的折叠车架,包括立柱、上横杆A和下横杆A,所述立柱一侧靠近顶端位置处通过横杆转轴安装有上横杆A,所述上横杆A外侧插接有上横杆B,所述上横杆B末端安装有车头转轴,所述车头转轴顶端安装有把手套管,所述立柱背离上横杆A的一侧靠近底端位置处安装有下横杆A,所述下横杆A外侧插接有下横杆B,所述下横杆B末端安装有车轮B,所述下横杆B前表面靠近末端位置处安装有传动杆主体,所述传动杆主体靠近末端位置处套接有齿轮D,所述传动杆主体靠近上横杆A的一侧安装有齿轮杆,所述立柱靠近底端位置处通过踏板杆转轴安装有踏板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便于根据骑行者身高调整前后轮间距,提高骑行舒适度。提高骑行舒适度。提高骑行舒适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整前后轮间距的折叠车架


[0001]本技术涉及折叠车架
,具体为一种可调整前后轮间距的折叠车架。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折叠自行车以及折叠电动车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折叠车折叠后,体积可以缩小,便于携带进入地铁、电梯或装入汽车后备箱。
[0003]现有折叠车架仅通过折叠方式对车架体积进行缩小,无法根据骑行者的身高等素质调整车架在使用时的大小,骑行舒适度较差,调整前后轮间距能够有效提高折叠车架使用的安全性及便捷性,满足各年龄段人群使用,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可调整前后轮间距的折叠车架。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整前后轮间距的折叠车架,具备能够调整前后轮间距的优点,解决了折叠车架形态固定,骑行舒适度差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调整前后轮间距的折叠车架,包括立柱、上横杆A和下横杆A,所述立柱一侧靠近顶端位置处通过横杆转轴安装有上横杆A,所述上横杆A外侧插接有上横杆B,所述上横杆B末端安装有车头转轴,所述车头转轴顶端安装有把手套管,所述立柱背离上横杆A的一侧靠近底端位置处安装有下横杆A,所述下横杆A外侧插接有下横杆B,所述下横杆B末端安装有车轮B,所述下横杆B前表面靠近末端位置处安装有传动杆主体,所述传动杆主体靠近末端位置处套接有齿轮D,所述传动杆主体靠近上横杆A的一侧安装有齿轮杆,所述立柱靠近底端位置处通过踏板杆转轴安装有踏板杆,所述踏板杆末端安装有脚踏板。
[0006]优选的,所述立柱内部插接有座椅支杆,所述座椅支杆顶端安装有座椅。
[0007]优选的,所述车头转轴底端安装有前叉,所述前叉底端安装有车轮A。
[0008]优选的,所述立柱前表面位于踏板杆转轴下方位置处安装有齿轮A,所述立柱外表面位于齿轮A外侧位置处安装有蜗杆A,且齿轮A、蜗杆A和齿轮杆相啮合。
[0009]优选的,所述下横杆A前表面安装有传动杆套管,且传动杆套管套接于传动杆主体外表面。
[0010]优选的,所述车轮B前表面中心位置处安装有齿轮C,所述下横杆B前表面位于齿轮C外侧位置处安装有蜗杆B,且蜗杆B、齿轮C和齿轮D相啮合。
[0011]优选的,所述踏板杆转轴靠近前表面位置处套接有齿轮B,且齿轮B和齿轮A相啮合。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3]1、本技术通过设置横杆转轴、上横杆A和上横杆B,达到了可调整上横杆长度的效果,将上横杆B由上横杆A内部向外延伸至适当位置处,并通过插销锁定,即可根据骑行者需求调整车架尺寸。
[0014]2、本技术通过设置蜗杆A、传动杆主体和蜗杆B,达到了便于调整车轮B位置并传输动力的效果,齿轮B带动齿轮A,通过蜗杆A和齿轮杆带动传动杆主体转动,通过齿轮D、蜗杆B和齿轮C带动车轮B转动。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展开后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图1中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图1中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把手套管;2、车头转轴;3、前叉;4、车轮A;5、齿轮杆;6、脚踏板;7、传动杆主体;8、传动杆套管;9、车轮B;10、立柱;11、座椅;12、横杆转轴;13、上横杆A;14、上横杆B;15、座椅支杆;16、下横杆A;17、下横杆B;18、踏板杆转轴;19、蜗杆A;20、齿轮A;21、踏板杆;22、齿轮B;23、齿轮C;24、蜗杆B;25、齿轮D。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请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可调整前后轮间距的折叠车架技术方案:一种可调整前后轮间距的折叠车架,包括立柱10、上横杆A13和下横杆A16,立柱10一侧靠近顶端位置处通过横杆转轴12安装有上横杆A13,上横杆A13外侧插接有上横杆B14,上横杆B14末端安装有车头转轴2,车头转轴2顶端安装有把手套管1,车头转轴2底端安装有前叉3,前叉3底端安装有车轮A4,立柱10背离上横杆A13的一侧靠近底端位置处安装有下横杆A16,下横杆A16外侧插接有下横杆B17,下横杆B17末端安装有车轮B9,下横杆B17前表面靠近末端位置处安装有传动杆主体7,传动杆主体7靠近末端位置处套接有齿轮D25,传动杆主体7靠近上横杆A13的一侧安装有齿轮杆5,立柱10前表面位于踏板杆转轴18下方位置处安装有齿轮A20,立柱10外表面位于齿轮A20外侧位置处安装有蜗杆A19,且齿轮A20、蜗杆A19和齿轮杆5相啮合,齿轮B22转动时,齿轮A20、蜗杆A19带动齿轮杆5转动,从而带动传动杆主体7转动,立柱10靠近底端位置处通过踏板杆转轴18安装有踏板杆21,踏板杆21末端安装有脚踏板6,踏板杆转轴18靠近前表面位置处套接有齿轮B22,且齿轮B22和齿轮A20相啮合,立柱10内部插接有座椅支杆15,座椅支杆15顶端安装有座椅11,可对座椅11高度进行升降,提高骑行舒适度。
[0022]请参阅图1和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可调整前后轮间距的折叠车架技术方案:一种可调整前后轮间距的折叠车架,包括立柱10、上横杆A13和下横杆A16,立柱10一侧靠近顶端位置处通过横杆转轴12安装有上横杆A13,上横杆A13外侧插接有上横杆B14,上横杆B14末端安装有车头转轴2,车头转轴2顶端安装有把手套管1,立柱10背离上横杆A13的一侧靠近底端位置处安装有下横杆A16,下横杆A16前表面安装有传动杆套管8,且传动杆套管8套接于传动杆主体7外表面,用于提高传动杆主体7的稳定性,防止传动杆主体7的角度发生
偏移,下横杆A16外侧插接有下横杆B17,下横杆B17末端安装有车轮B9,车轮B9前表面中心位置处安装有齿轮C23,下横杆B17前表面位于齿轮C23外侧位置处安装有蜗杆B24,且蜗杆B24、齿轮C23和齿轮D25相啮合,传动杆主体7转动时,通过齿轮D25、蜗杆B24和齿轮C23带动车轮B9转动,下横杆B17前表面靠近末端位置处安装有传动杆主体7,传动杆主体7靠近末端位置处套接有齿轮D25,传动杆主体7靠近上横杆A13的一侧安装有齿轮杆5,立柱10靠近底端位置处通过踏板杆转轴18安装有踏板杆21,踏板杆21末端安装有脚踏板6。
[0023]工作原理:将本技术安装于需要工作的地方,通过横杆转轴12展开上横杆A13,将上横杆B14向外延伸至适当位置处,通过插销将上横杆A13和上横杆B14锁定,将下横杆B17从下横杆A16内延伸至适当位置处,骑行时,通过齿轮B22带动齿轮A20转动,通过传动杆主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整前后轮间距的折叠车架,包括立柱(10)、上横杆A(13)和下横杆A(16),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10)一侧靠近顶端位置处通过横杆转轴(12)安装有上横杆A(13),所述上横杆A(13)外侧插接有上横杆B(14),所述上横杆B(14)末端安装有车头转轴(2),所述车头转轴(2)顶端安装有把手套管(1),所述立柱(10)背离上横杆A(13)的一侧靠近底端位置处安装有下横杆A(16),所述下横杆A(16)外侧插接有下横杆B(17),所述下横杆B(17)末端安装有车轮B(9),所述下横杆B(17)前表面靠近末端位置处安装有传动杆主体(7),所述传动杆主体(7)靠近末端位置处套接有齿轮D(25),所述传动杆主体(7)靠近上横杆A(13)的一侧安装有齿轮杆(5),所述立柱(10)靠近底端位置处通过踏板杆转轴(18)安装有踏板杆(21),所述踏板杆(21)末端安装有脚踏板(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整前后轮间距的折叠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10)内部插接有座椅支杆(15),所述座椅支杆(15)顶端安装有座椅(1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桑伟峰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安士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