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下管线智能检测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96640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0 00: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下管线智能检测机器人,属于水下管线检测技术领域。一种水下管线智能检测机器人,包括水下管线智能检测机器人本体和支撑架,所述水下管线智能检测机器人本体和支撑架固定连接,还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架上的回收盒;盒盖,安装在所述回收盒的上端;第二隔板、集气盒、水箱、反应盒和电机,均固定连接在所述回收盒内;其中,所述集气盒和所述盒盖均位于所述第二隔板的一侧,所述反应盒、电机和所述水箱均位于所述第二隔板的另一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设置了气囊避免了人工下潜至水下将水下管线智能检测机器人本体拖上来,进而避免了人员在水下遇到危险,提高了使用安全。了使用安全。了使用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下管线智能检测机器人


[0001]本技术涉及水下管线检测
,尤其涉及一种水下管线智能检测机器人。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的发展,如今许多的地方都通了管线,甚至为了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在水下也通了管线,管线的使用需要进行检测,在水下的管线人工难以进行检测,因此便研究出了水下管线智能检测机器人;
[0003]而当下的水下管线智能检测机器人在进行使用的时候,缺少安全保障,一旦水下管线智能检测机器人在水下使用的时候出现故障,对于水下管线智能检测机器人的回收维修是一个较大的问题,采用人工打捞的方式需要人员下潜到水下将水下管线智能检测机器人拖上来,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水下管线智能检测机器人。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水下管线智能检测机器人在水下故障难以回收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水下管线智能检测机器人。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水下管线智能检测机器人,包括水下管线智能检测机器人本体和支撑架,所述水下管线智能检测机器人本体和支撑架固定连接,还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架上的回收盒;盒盖,安装在所述回收盒的上端;第二隔板、集气盒、水箱、反应盒和电机,均固定连接在所述回收盒内;其中,所述集气盒和所述盒盖均位于所述第二隔板的一侧,所述反应盒、电机和所述水箱均位于所述第二隔板的另一侧;气囊,固定安装在所述集气盒上;其中,所述气囊与所述集气盒相连通。
[0007]为了方便气囊将盒盖顶开,优选的,所述盒盖的一端与所述回收盒铰连接,且所述盒盖的另一端设有凸起,所述回收盒的内表面靠近所述凸起的位置开设有与所述凸起相匹配的卡槽,所述盒盖通过所述凸起与所述回收盒卡接。
[0008]为了避免氢气返回反应盒中,优选的,所述集气盒与所述反应盒之间设有集气管,且所述集气盒通过所述集气管与所述反应盒相连通,所述集气管内设有第一挡圈和第一固定架,所述第一挡圈靠近所述第一固定架的一侧设有第一挡盘,所述第一挡盘的一侧与所述集气管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一挡盘的大小和所述集气管的内管大小一致,所述第一固定架与所述第一挡盘之间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挡盘、第一固定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挡圈、所述第一固定架均与所述集气管固定连接。
[0009]为了避免氢气进入水箱中,优选的,所述反应盒与所述水箱之间设有进水管,且所述反应盒通过所述进水管与所述水箱相连通,所述进水管内设有第二固定架和第二挡圈,所述第二挡圈靠近所述第二固定架的一侧设有第二挡盘,所述第二挡盘的大小与所述进水管的内管大小一致,所述第二挡盘的一侧与所述进水管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二挡盘与所述
第二固定架之间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固定架、所述第二挡盘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挡圈、所述第二固定架均与所述进水管固定连接。
[0010]为了方便将水箱中的凉水送至反应盒中,优选的,所述水箱远离所述反应盒的一侧设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与所述回收盒固定连接,所述电动推杆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活塞,且所述电动推杆与所述水箱滑动连接,所述活塞远离所述电动推杆的一侧设有橡胶塞,所述活塞、所述橡胶塞的大小均与所述水箱的内箱大小一致,所述活塞、所述橡胶塞均与所述水箱滑动连接。
[0011]为了使烧碱和铝粉接触反应,优选的,所述反应盒内固定连接有固定板,且所述反应盒内位于所述固定板的下端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与所述固定板转动连接,且所述转轴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隔板,所述反应盒的底部内壁位于所述第一隔板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挡条,所述转轴靠近所述电机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缺齿齿轮,所述缺齿齿轮靠近所述集气管的一侧啮合连接有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与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电机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与所述回收盒固定连接。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水下管线智能检测机器人,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3]1、该水下管线智能检测机器人,通过设置了电机、驱动齿轮、缺齿齿轮和转轴使得第一隔板方便打开,进而方便了反应盒中的烧碱和铝粉得以接触进行反应。
[0014]2、该水下管线智能检测机器人,通过设置了电动推杆、活塞和进水管方便水箱中的凉水得以进入反应盒中进行反应,橡胶塞保证了气密性。
[0015]3、该水下管线智能检测机器人,通过设置了第一挡盘、第一弹簧、第一挡圈和第一固定架避免了集气盒中的氢气返回反应盒中。
[0016]4、该水下管线智能检测机器人,通过设置了第二挡盘、第二弹簧、第二挡圈和第二固定架避免了反应盒中的氢气进入水箱。
[0017]5、该水下管线智能检测机器人,通过设置了集气盒和气囊将氢气收集起来,利用浮力将故障的水下管线智能检测机器人本体拖至水面,方便回收维修。
[0018]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技术中通过设置了气囊避免了人工下潜至水下将水下管线智能检测机器人本体拖上来,进而避免了人员在水下遇到危险,提高了使用安全。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水下管线智能检测机器人的反应盒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水下管线智能检测机器人的前视图;
[0021]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水下管线智能检测机器人的回收盒的前视局部剖视图;
[0022]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水下管线智能检测机器人的回收盒的俯视图;
[0023]图5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水下管线智能检测机器人的图4中A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水下管线智能检测机器人的图4中B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1、水下管线智能检测机器人本体;2、支撑架;3、回收盒;4、盒盖;5、凸起;6、集气盒;7、气囊;8、集气管;9、反应盒;10、固定板;11、转轴;12、第一隔板;13、挡条;14、缺齿齿轮;15、驱动齿轮;16、电机;17、固定座;19、进水管;20、水箱;21、橡胶塞;22、活塞;23、电动推杆;24、第一固定架;25、第一挡圈;26、第一挡盘;27、第一弹簧;28、第二固定架;29、第二挡圈;30、第二挡盘;31、第二隔板;32、第二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8]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下管线智能检测机器人,包括水下管线智能检测机器人本体(1)和支撑架(2),所述水下管线智能检测机器人本体(1)和支撑架(2)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架(2)上的回收盒(3);盒盖(4),安装在所述回收盒(3)的上端;第二隔板(31)、集气盒(6)、水箱(20)、反应盒(9)和电机(16),均固定连接在所述回收盒(3)内;其中,所述集气盒(6)和所述盒盖(4)均位于所述第二隔板(31)的一侧,所述反应盒(9)、电机(16)和所述水箱(20)均位于所述第二隔板(31)的另一侧;气囊(7),固定安装在所述集气盒(6)上;其中,所述气囊(7)与所述集气盒(6)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下管线智能检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盒盖(4)的一端与所述回收盒(3)铰连接,且所述盒盖(4)的另一端设有凸起(5),所述回收盒(3)的内表面靠近所述凸起(5)的位置开设有与所述凸起(5)相匹配的卡槽,所述盒盖(4)通过所述凸起(5)与所述回收盒(3)卡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下管线智能检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气盒(6)与所述反应盒(9)之间设有集气管(8),且所述集气盒(6)通过所述集气管(8)与所述反应盒(9)相连通,所述集气管(8)内设有第一挡圈(25)和第一固定架(24),所述第一挡圈(25)靠近所述第一固定架(24)的一侧设有第一挡盘(26),所述第一挡盘(26)的一侧与所述集气管(8)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一挡盘(26)的大小和所述集气管(8)的内管大小一致,所述第一固定架(24)与所述第一挡盘(26)之间设有第一弹簧(27),所述第一弹簧(27)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挡盘(26)、第一固定架(24)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挡圈(25)、所述第一固定架(24)均与所述集气管(8)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下管线智能检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盒(9)与所述水箱(20)之间设有进水管(19),且所述反应盒(9)通过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俊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浩鑫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