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快熔炉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96300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9 22: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金属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金属快熔炉体,炉体分隔为并排设置的加热区及连铸区,所述加热区与所述连铸区的底部通过连通孔连通,且所述加热区的底部设置有加热金属的容器,通过在加热区的底部设置用于熔化金属的容器,利用容器对金属进行熔化形成金属液后,使得金属液通过连通孔进入到连铸区内进行连铸加工,解决了现有的炉体结构笨重的技术问题。问题。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金属快熔炉体


[0001]本技术涉及金属加工
,具体为一种金属快熔炉体。

技术介绍

[0002]金属连铸材料质量对于金属后续加工具有决定意义。尤其对于作为导体常见材料的铜或铜合金来说,纯度以及成分稳定性对最终成品影响巨大。作为导体材料面对的应用场景多种多样,要求连铸技术及装备必须具有灵活可靠的特点。目前工业应用中铜合金无论上引还是水平连铸,炉体和连铸机构均较为笨重,尤其采用熔沟式工频感应加热的炉体需要筑炉、转炉或洗炉等过程,设备笨重,升温慢,设备的产量和灵活性成反比,并且更换不同成分产品时工作效率低,成本高。
[0003]专利申请号为CN01122700.1的技术专利,该专利中公开了一种铜合金上引连铸管坯的生产方法,该专利中就公开了一种用于连铸加工的熔炼炉熔体,该熔炼炉熔体由熔炼炉与保温炉组成,熔炼炉相当于加热区,保温炉相当于连铸区。
[0004]该熔炼炉熔体就存在上述的技术问题,此外在加热区与连铸区连通,进行连铸工作时,加热区需要不断的投入金属块,金属块的投入导致连铸区内金属液面的波动,影响连铸加工的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以上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金属快熔炉体,其通过在加热区的底部设置用于熔化金属的容器,利用容器对金属进行熔化形成金属液后,使得金属液通过连通孔进入到连铸区内进行连铸加工,解决了现有的炉体结构笨重的技术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金属快熔炉体,该炉体分隔为并排设置的加热区及连铸区,所述加热区与所述连铸区的底部通过连通孔连通,且所述加热区的底部设置有加热金属的容器。
[0008]作为改进,所述加热区底部加热金属的容器为坩埚。
[0009]作为改进,所述坩埚呈直筒形设置。
[0010]作为改进,所述坩埚处设置有用于对所述坩埚进行加热的加热源。
[0011]作为改进,所述加热源为中频或高频感应加热设备。
[0012]作为改进,所述加热源的感应加热线圈螺旋绕设于所述坩埚上。
[0013]作为改进,所述加热源的感应加热线圈呈等螺距绕设于所述坩埚上。
[0014]作为改进,所述加热源的感应加热线圈内设置有对其进行冷却的冷却流道。
[0015]作为改进,所述连铸区的底部设置有用于保温金属液体的容器。
[0016]作为改进,所述连铸区的底部保温金属液体的容器为坩埚,该坩埚处设置有加热源。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8](1)本技术通过在加热区的底部设置用于熔化金属的容器,利用容器对金属
进行熔化形成金属液后,使得金属液通过连通孔进入到连铸区内进行连铸加工,解决了现有的炉体结构笨重的技术问题;
[0019](2)本技术通过利用在坩埚上螺旋绕设感应加热线圈,利用感应加热线圈对坩埚进行加热,感应加热线圈优选为中频或高频,将坩埚内的金属块进行快速加热热熔,形成金属液体,而且感应加热线圈也同步对加热区与连铸区内的金属液体进行加热保温,大大的提高了能量利用率;
[0020](3)本技术通过在连铸区的底部设置保温金属液体的容器,利用容器处设置的加热源对连铸区内的金属液体进行加热,可以更好的保持金属液体的流动性。
[0021]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加热效果好,无金属液体残留,能源利用率高等优点,尤其适用于金属加工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连通孔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四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7]实施例一:
[0028]如图1与图2所示,一种金属快熔炉体,该炉体分隔为并排设置的加热区11及连铸区12,
[0029]所述加热区11与所述连铸区12的底部通过连通孔10连通,且所述加热区11的底部设置有加热金属的容器。
[0030]进一步的,所述加热区11底部加热金属的容器为坩埚13
[0031]需要说明的是,利用坩埚13用于盛装金属块进行加热形成金属液体,连通孔10用于将形成的金属液体溢流到连铸区12内参与连铸工作,并且在连铸区12内的金属液体消耗完毕后,可以将用于连铸工作的结晶器伸入到坩埚13内,将坩埚13内残留的金属液体也参
与到连铸工作中,避免了坩埚内金属液体的残留,使得每次连铸工作后,炉体都不会有金属液体残留。
[0032]此外,金属快熔炉体与连铸设备分体设置,可以进行金属快熔炉体的快速更换。
[0033]实施例二:
[0034]图1为本技术一种智能连续铸造系统实施例二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其中与实施例一中相同或相应的部件采用与实施例一相应的附图标记,为简便起见,下文仅描述与实施例一的区别点。该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
[0035]如图1所示,所述坩埚13呈直筒形设置。
[0036]进一步的,所述坩埚13处设置有用于对所述坩埚13进行加热的加热源14。
[0037]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保证金属块热熔形成金属液体的集中性与流畅性,优选采用直筒形设置的坩埚,可以保证金属块顺畅的进入到坩埚内进行加热,且加热后形成的金属液体可以通过连通孔10顺畅的进入到连铸区12内参与连铸工作,整个过程十分的流畅。
[0038]实施例三:
[0039]图1为本技术一种智能连续铸造系统实施例三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其中与实施例一及实施例二中相同或相应的部件采用与实施例一及实施例二相应的附图标记,为简便起见,下文仅描述与实施例一及实施例二的区别点。该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及实施例二的不同之处在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金属快熔炉体,该炉体分隔为并排设置的加热区(11)及连铸区(12),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区(11)与所述连铸区(12)的底部通过连通孔(10)连通,且所述加热区(11)的底部设置有加热金属的容器。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金属快熔炉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区(11)底部加热金属的容器为坩埚(1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金属快熔炉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坩埚(13)呈直筒形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金属快熔炉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坩埚(13)处设置有用于对所述坩埚(13)进行加热的加热源(14)。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金属快熔炉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源(14)为中频或高频感应加热设备。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学斌朱元涛杨昭伟
申请(专利权)人:湖州金钛导体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