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热源的隔离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90127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5 12:37
一种越野车辆,所述越野车辆具有:框架;多个地面接合构件,所述多个地面接合构件可操作地联接到所述框架;座椅,所述座椅由所述框架支撑并配置成支撑操作者;发动机,所述发动机由所述框架支撑;主体,所述主体由所述框架支撑;和衬里,所述衬里联接到所述主体,其中所述衬里配置成在所述主体与所述越野车辆的热源之间定位,并且气隙在所述衬里与所述主体之间延伸。延伸。延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车辆热源的隔离结构


[0001]本公开涉及一种全地形车辆,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沿着全地形车辆的主体部分的上表面提供降低的温度的机构。
[0002]
技术介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一般来说,全地形车辆(“ATV”)和多用途车辆(“UV”)用于在各种地形上运载至少一个人。例如,ATV和UV配置成穿越干燥的泥土路径、铺筑道路和潮湿的路径。
[0004]然而,由于车辆的排气装置或其他热源靠近骑行者区域,因此ATV或UV的骑行者区域中的各个区域具有当ATV或UV行驶时会变热的主体的上表面。因为这些区域典型地邻近骑行者区域或在骑行者区域内,所以它们被称为高热量触摸点(high heat touch points)。一个示例是主体的靠近ATV座椅后部的区域。因此,为了骑行者的舒适度,需要一种ATV或UV,该ATV或UV在邻近骑行者区域或在骑行者区域内的ATV或UV的主体各部分的上表面处具有降低的温度。
[0005]根据本公开的示范性实施例,一种全地形车辆(“ATV”)包括:框架;多个地面接合构件,所述多个地面接合构件可操作地联接到所述框架;座椅,所述座椅由所述框架支撑并配置成支撑操作者;发动机,所述发动机由所述框架支撑;主体,所述主体由所述框架支撑;以及衬里,所述衬里联接到所述主体,所述衬里配置成在所述主体与所述ATV的热源之间定位,其中气隙在所述衬里与所述主体之间延伸。
[0006]在其示例中,所述衬里包括主体和至少一个突片。在其变型中,越野车辆(off

road vehicle)的所述主体包括至少一个突片,所述衬里的所述至少一个突片在所述主体的所述至少一个突片与所述框架之间定位。
[0007]在其另一个示例中,所述衬里包括入口,所述入口配置成使流体流过所述气隙。在其变型中,所述衬里包括沿着所述衬里的面向外的边缘的凹部部分,所述入口沿着所述凹部部分定位。
[0008]在其另一个示例中,所述气隙沿着所述主体的侧部和所述衬里的侧部暴露。
[0009]在其又一示例中,所述衬里还包括滴液罩,所述滴液罩配置成引导液体和碎屑中的至少一者远离所述热源。在其变型中,所述滴液罩包括至少一个凸缘和喷口。
[0010]在又一示例中,所述至少一个隔热罩联接到所述衬里。在其变型中,所述至少一个隔热罩和所述衬里由单个整体件形成。
[0011]在又一示例中,所述至少一个隔热罩在所述衬里与所述热源之间定位。在其变型中,所述至少一个隔热罩和所述衬里由单个整体件形成。
[0012]在又一个示例中,所述气隙大约为5

10毫米宽。
[0013]在又一个示例中,所述主体和所述衬里为单个整体件。
[0014]在又一个示例中,所述衬里在联接到所述主体时产生入口。
[0015]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范性实施例,一种车辆包括:框架;多个地面接合构件,所述多个地面接合构件可操作地联接到所述框架;操作员座椅,所述操作员座椅由所述框架支撑,所述操作员座椅配置成支撑至少一个用户;发动机,所述发动机由所述框架支撑;以及
主体,所述主体由所述框架支撑,所述主体具有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在一种配置中与所述第二部分隔开,在所述配置中在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之间限定气隙,所述第一部分限定所述主体的外表面的一部分。
[0016]在其示例中,所述主体的所述第二部分可移除地联接到所述主体的所述第一部分。
[0017]在其另一示例中,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之间的所述气隙配置成允许所述主体的上表面处的温度降低到66摄氏度以下。
[0018]在其另一个示例中,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邻近所述发动机的排气装置定位,所述第二部分在所述排气装置与所述第一部分之间定位。
[0019]在其又一示例中,所述第二部分包括入口,所述入口配置成使流体流过所述气隙。
[0020]在又一示例中,所述第二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框架与所述第一部分的至少一部分之间定位。
附图说明
[0021]通过参考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描述,本公开的上述和其他特征以及实现它们的方式将变得更加明显,并且本公开本身将得到更好地理解,在附图中:
[0022]图1是本公开的全地形车辆的左前立体图;
[0023]图2是图1的车辆的右后立体图;
[0024]图3是图1的车辆的左侧视图;
[0025]图4是图1的车辆的右侧视图;
[0026]图5是图1的车辆的后部舱室(cab)的左前立体图,其中车辆的座椅被移除;
[0027]图6是图5的后部舱室的详细仰视右立体图,其示出了图1的车辆的后部舱室的衬里和主体部分以及排气装置;
[0028]图7是联接图1车辆的隔热罩和挡泥板主体部分的图6的衬里和主体部分的详细仰视立体图;
[0029]图8是图7的衬里、主体部分、隔热罩和挡泥板主体部分的分解视图;
[0030]图9是图6的衬里的立体图;
[0031]图10A是沿着图7的线10A

10A截取的图7的衬里和主体部分的截面视图;
[0032]图10B是沿着图5的线10B

10B截取的图6的衬里、主体部分和排气装置的截面视图;
[0033]图11是图7的衬里与挡泥板主体部分之间的联接部的详细前视图;和
[0034]图12是图11的联接部的分解视图。
[0035]遍及若干视图,对应的附图标记指示对应的部分。附图展现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且附图的特征是按比例示出的。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以下公开的实施例并不旨在穷举或将本公开限制为以下详细描述中公开的精确形式。相反,选择并描述实施例是为了使本领域的其他技术人员可以利用它们的教导。虽然本公开主要针对多用途车辆,但是应当理解,本文公开的特征可以应用于其他类型的车辆,
诸如其他全地形车辆、多用途车辆、摩托车、雪地摩托和高尔夫球车。
[0037]参考图1

4,示出了全地形车辆(“ATV”)2的图示性实施例。全地形车辆2包括联接到多个地面接合构件6并由其支撑的框架4、图示的前轮8和后轮10。前轮8和后轮10包括轮胎12和轮辋14。ATV 2通常还包括具有发动机(未示出)和排气装置15的动力系13。排气装置15通常沿着ATV 2的骑行侧定位在ATV 2的后部处,并且更具体地,排气装置15的部分(例如消声器)至少部分地位于座椅组件20后方。前轮8通过前悬架16的方式联接到框架4,并且后轮10通过后悬架18的方式联接到框架4。ATV 2还包括座椅组件20,如图1和图2所示,座椅组件20可以用于单个骑行者或两个骑行者。例如,如第8,678,464号或第8,430,442号美国专利所述,ATV 2可以容纳两个骑行者,这两个专利的主题通过引用并入本文。ATV 2还包括如本领域中已知的用于至少转向前轮8的转向组件22。转向组件22可以类似于第8,122,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越野车辆,所述越野车辆包括:框架;多个地面接合构件,所述多个地面接合构件可操作地联接到所述框架;座椅,所述座椅由所述框架支撑并配置成支撑操作者;发动机,所述发动机由所述框架支撑;主体,所述主体由所述框架支撑;以及衬里,所述衬里联接到所述主体,所述衬里配置成在所述主体与所述越野车辆的热源之间定位,其中气隙在所述衬里与所述主体之间延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越野车辆,其中所述衬里包括主体和至少一个突片。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越野车辆,其中所述越野车辆的所述主体包括至少一个突片,所述衬里的所述至少一个突片在所述主体的所述至少一个突片与所述框架之间定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越野车辆,其中所述衬里包括入口,所述入口配置成使流体流过所述气隙。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越野车辆,其中所述衬里包括沿着所述衬里的面向外的边缘的凹部部分,所述入口沿着所述凹部部分定位。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越野车辆,其中所述气隙沿着所述主体的侧部和所述衬里的侧部暴露。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越野车辆,其中所述衬里还包括滴液罩,所述滴液罩配置成引导液体和碎屑中的至少一者远离所述热源。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越野车辆,其中所述滴液罩包括至少一个凸缘和喷口。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越野车辆,其中至少一个隔热罩联接到所述衬里。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越野车辆,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隔热罩在所述衬里与所述热源之间定位。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越野车辆,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隔热罩和所述衬里由单个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R
申请(专利权)人:北极星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