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起重车底盘组件和起重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87205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2 14: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起重车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起重车底盘组件和起重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起重车底盘组件,所述起重车底盘组件包括底盘、多个独立悬架系统和非独立悬架系统和底盘,独立悬架系统和非独立悬架系统分别与底盘连接,多个非独立悬架系统、独立悬架系统沿底盘的长度方向依次混合设置。由此,通过独立悬架系统和非独立悬架系统分别与底盘连接,使底盘组件呈现为混合悬架结构,避免了底盘采用全独立悬架系统的底盘结构形式,从而降低了制造成本和维修成本。通过在独立悬架系统、非独立悬架系统沿底盘的长度方向依次混合设置,减少了底盘上开设避让非独立悬架系统的避让孔的数量,从而增加了底盘的刚度,改善了起重车的起重性能。起重车的起重性能。起重车的起重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起重车底盘组件和起重车


[0001]本技术涉及起重车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起重车底盘组件和起重车。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起重车底盘通常采用全独立悬架作为底盘的悬挂系统。由于采用全独立悬架的底盘均采用断开式的驱动桥,导致起重车的平衡性较差。当起重车起重时,起重车的车身容易发生侧倾,导致起重车的承载性能下降,从而降低了起重车的起重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提升起重车的起重性能。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起重车底盘组件,所述起重车底盘组件包括底盘、多个独立悬架系统和非独立悬架系统和底盘,所述独立悬架系统和所述非独立悬架系统分别与所述底盘连接,多个所述非独立悬架系统、所述独立悬架系统沿所述底盘的长度方向依次混合设置。
[0005]可选地,所述底盘包括转台安装部,所述转台安装部适于起重车的转台的安装,至少一个所述独立悬架系统设置于所述转台安装部的底部。
[0006]可选地,所述底盘的长度两端仅设置有所述非独立悬架系统。
[0007]可选地,所述独立悬架系统包括拉杆连接件、第一驱动装置、两个第一转向节臂和第一转向拉杆;两个所述第一转向节臂分别用于与所述底盘两侧的车轮连接;所述第一转向拉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拉杆连接件和所述第一转向节臂铰接;所述拉杆连接件与所述底盘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与所述拉杆连接件驱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用于带动所述拉杆连接件转动,所述拉杆连接件用于带动两个所述第一转向拉杆同步运动,所述第一转向拉杆用于带动所述第一转向节臂摆动,所述第一转向节臂用于带动所述车轮转向。
[0008]可选地,所述独立悬架系统还包括第一缓冲装置,所述第一缓冲装置分别与所述第一转向节臂和所述底盘连接。
[0009]可选地,所述独立悬架系统还包括连接臂和第一驱动桥,所述第一驱动桥的两端适于分别与所述底盘两侧的车轮连接,所述第一转向节臂安装于所述第一驱动桥上,所述连接臂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驱动桥和所述第一转向节臂铰接。
[0010]可选地,所述连接臂包括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所述第一连接臂和所述第二连接臂均分别与所述第一驱动桥和所述第一转向节臂铰接,所述第一连接臂和所述第二连接臂呈预设夹角设置。
[0011]可选地,所述非独立悬架系统包括第二转向拉杆、第二驱动装置和两个第二转向节臂;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二转向节臂驱动连接;两个所述第二转向节臂分别用于与所述底盘两侧的车轮连接;所述第二转向拉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转向节臂铰接;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用于带动所述第二转向节臂摆动,所述第二转向节臂用于带动一侧的所述车轮转向并带动所述第二转向拉杆运动,所述第二转向拉杆用于通过另一侧的所述
第二转向节臂带动所述车轮转向。
[0012]可选地,所述非独立悬架系统还包括第二缓冲装置,所述第二缓冲装置分别与所述第二转向节臂和所述底盘连接。
[0013]可选地,所述非独立悬架系统还包括第二驱动桥和定位装置,所述第二驱动桥的两端适于分别与所述底盘两侧的车轮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和所述第二转向节臂均安装于所述第二驱动桥上;所述定位装置分别与所述第二驱动桥和所述底盘连接。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述起重车底盘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0015]由于独立悬架系统的结构复杂,维修成本较高,而非独立悬架系统的结构较为简单,维修成本较底,本技术通过所述独立悬架系统和所述非独立悬架系统分别与所述底盘连接,使所述底盘组件呈现为混合悬架结构,避免了底盘采用全独立悬架系统的底盘结构形式,从而降低了制造成本和维修成本。当非独立悬架系统与底盘连接时,所述底盘上需要开设避让孔,而所述独立悬架系统与底盘连接时,所述底盘上不需要开设避让孔,通过在所述独立悬架系统、所述非独立悬架系统沿所述底盘的长度方向依次混合设置,减少了所述底盘上避让孔的数量,从而增加了底盘的刚度进而增加了所述底盘组件的整体稳定性,改善了所述起重车的起重性能。
[0016]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起重车,包括如上所述的起重车底盘组件。所述起重车具有所述起重车底盘组件所具有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起重车底盘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图1中的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图1中的B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起重车底盘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起重车的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说明:
[0023]1‑
底盘;11

转台安装部;12

第一底盘部;13

第二底盘部;
[0024]2‑
独立悬架系统;21

第一转向机构;211

第一转向节臂;212

第一转向拉杆;213

拉杆连接件;214

第一驱动装置;
[0025]22

连接臂;221

第一连接臂;222

第二连接臂;
[0026]23

第一缓冲装置;
[0027]24

第一驱动桥;241

减速器;242

安装架;
[0028]3‑
非独立悬架系统;31

第二转向机构;311

第二转向拉杆;312

第二转向节臂;313

第二驱动装置;
[0029]33

定位装置;331

第一推力杆;332

第二推力杆;
[0030]34

第二驱动桥;
[0031]4‑
转台。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
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003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4]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实施例”、“一个实施例”和“一个实施方式”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实施方式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实施方式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起重车底盘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盘(1)、多个独立悬架系统(2)和非独立悬架系统(3),所述独立悬架系统(2)和所述非独立悬架系统(3)分别与所述底盘(1)连接,多个所述非独立悬架系统(3)、所述独立悬架系统(2)沿所述底盘(1)的长度方向依次混合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车底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1)包括转台安装部(11),所述转台安装部(11)适于起重车的转台(4)的安装,至少一个所述独立悬架系统(2)设置于所述转台安装部(11)的底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车底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1)的长度两端仅设置有所述非独立悬架系统(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车底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独立悬架系统(2)包括拉杆连接件(213)、第一驱动装置(214)、两个第一转向节臂(211)和第一转向拉杆(212);两个所述第一转向节臂(211)分别用于与所述底盘(1)两侧的车轮连接;所述第一转向拉杆(21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拉杆连接件(213)和所述第一转向节臂(211)铰接;所述拉杆连接件(213)与所述底盘(1)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装置(214)与所述拉杆连接件(213)驱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装置(214)用于带动所述拉杆连接件(213)转动,所述拉杆连接件(213)用于带动两个所述第一转向拉杆(212)同步运动,所述第一转向拉杆(212)用于带动所述第一转向节臂(211)摆动,所述第一转向节臂(211)用于带动所述车轮转向。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起重车底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独立悬架系统(2)还包括第一缓冲装置(23),所述第一缓冲装置(23)分别与所述第一转向节臂(211)和所述底盘(1)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起重车底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独立悬架系统(2)还包括连接臂(22)和第一驱动桥(24),所述第一驱动桥(24)的两端适于分别与所述底盘(1)两侧的车轮连接,所述第一转向节臂(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川陈博唐磊
申请(专利权)人:三一汽车起重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