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容易脱模的厚壁中控扶手盖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90015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5 12: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容易脱模的厚壁中控扶手盖模具,其包括:相对设置的前模、后模,以及设置在所述前模和后模两侧的两个滑块;所述两个滑块用于成型厚壁中控扶手盖两侧的围边,所述前模、后模和两个滑块围合形成成型腔;所述厚壁中控扶手盖模具还包括斜导柱,用于在开模时驱动所述滑块远离所述成型腔移动;所述厚壁中控扶手盖模具还包括多个斜顶机构,所述斜顶机构包括斜顶块和斜顶杆;所述斜顶块设置于所述后模上,所述斜顶杆一端与所述斜顶块连接,另一端与固定在顶针板上的斜顶座滑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厚壁中控扶手盖模具能够逐步减轻中控扶手盖对模具的抱紧力,避免出现顶白、变形的缺陷。变形的缺陷。变形的缺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容易脱模的厚壁中控扶手盖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模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容易脱模的厚壁中控扶手盖模具。

技术介绍

[0002]汽车中控箱其结构一般包括中控箱本体和盖设于中控箱本体上的扶手盖,以往的中控扶手盖产品壁厚均为2~2.8MM,材质选用ABS。而采用PP材料制作的中控扶手盖,其平均壁厚要达到3

4MM。如图1所示,一种厚壁中控扶手盖01,扶手盖本体011的两侧均设置有围边012,且围边和扶手盖本体之间还有多个倒扣013,在注塑完成后,该厚壁中控扶手盖收缩程度大,导致其对后模的抱紧力大。因此,现有的厚壁中控扶手盖在脱模时经常出现产品变形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容易脱模的厚壁中控扶手盖模具,以解决现有的厚壁中控扶手盖在脱模时经常出现产品变形的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容易脱模的厚壁中控扶手盖模具,其包括:相对设置的前模、后模,以及设置在所述前模和后模两侧的两个滑块;所述两个滑块用于成型厚壁中控扶手盖两侧的围边,所述前模、后模和两个滑块围合形成成型腔;
[0006]所述厚壁中控扶手盖模具还包括斜导柱,所述斜导柱穿射于所述滑块,用于在开模时驱动所述滑块远离所述成型腔移动;
[0007]所述厚壁中控扶手盖模具还包括多个斜顶机构,所述斜顶机构包括斜顶块和斜顶杆;所述斜顶块设置于所述后模上,所述斜顶杆一端与所述斜顶块连接,另一端与固定在顶针板上的斜顶座滑动连接。
[0008]本技术的厚壁中控扶手盖模具设置有两个大型滑块,用于成型中控扶手盖的两侧围边,在开模时滑块离开中控扶手盖,降低中控扶手盖对模具的抱紧力。在顶出过程中斜顶先离开中控扶手盖,进一步降低中控扶手盖对后模的抱紧力。另外,单独与顶针板的斜顶机构,其支撑力强,且斜顶块和斜顶杆分体设置,斜顶块的结构较简单,降低了加工难度。本技术的厚壁中控扶手盖模具能够逐步减轻中控扶手盖对模具的抱紧力,避免出现顶白、变形的缺陷。
[0009]进一步,每一个所述斜顶块的宽度占所述成型腔的宽度的四分之一。
[0010]进一步,所述厚壁中控扶手盖模具还包括上运水组件和下运水组件;
[0011]所述上运水组件布置在所述前模内,所述下运水组件布置在所述后模内。
[0012]进一步,所述上运水组件包括多个第一横向运水管,所述多个第一横向运水管沿所述成型腔的长度方向等距排列。
[0013]进一步,所述下运水组件包括多个第二横向运水管和多个分流管,所述多个第二横向运水管沿所述成型腔的长度方向排列;
[0014]每个所述第二横向运水管上连接有多个所述分流管,所述分流管垂直于所述成型腔。
附图说明
[0015]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6]图1是厚壁中控扶手盖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的厚壁中控扶手盖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技术的厚壁中控扶手盖模具隐藏前模后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本技术的厚壁中控扶手盖与下运水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0]其中:01、厚壁中控扶手盖,011、扶手盖本体,012、围边,013、倒扣,1、前模,2、后模,3、滑块,4、斜导柱,5、斜顶机构,6、上运水组件,7、下运水组件,51、斜顶块,52、斜顶杆,53、斜顶座,61、第一横向运水管,71、第二横向运水管,72、分流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图2

4对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更为详细的阐述。
[0022]如图2所示,本技术的容易脱模的厚壁中控扶手盖模具,其包括:相对设置的前模1、后模2,以及设置在所述前模1和后模2两侧的两个滑块3;所述两个滑块3用于成型厚壁中控扶手盖01两侧的围边012,所述前模1、后模2和两个滑块3围合形成成型腔;
[0023]所述厚壁中控扶手盖模具还包括斜导柱4,所述斜导柱4穿射于所述滑块3,用于在开模时驱动所述滑块3远离所述成型腔移动;
[0024]所述厚壁中控扶手盖模具还包括多个斜顶机构5,所述斜顶机构5包括斜顶块51和斜顶杆52;所述斜顶块51设置于所述后模2上,所述斜顶杆52一端与所述斜顶块51连接,另一端与固定在顶针板上的斜顶座53滑动连接。
[0025]本技术的厚壁中控扶手盖模具设置有两个大型滑块3,用于成型中控扶手盖的两侧围边,在开模时滑块3离开中控扶手盖,降低中控扶手盖对模具的抱紧力。在顶出过程中斜顶先离开中控扶手盖,进一步降低中控扶手盖对后模2的抱紧力。另外,单独与顶针板的斜顶机构5,其支撑力强,且斜顶块51和斜顶杆52分体设置,斜顶块51的结构较简单,降低了加工难度。本技术的厚壁中控扶手盖模具能够逐步减轻中控扶手盖对模具的抱紧力,避免出现顶白、变形的缺陷。
[0026]在以往的模具中,采用斜顶块和斜顶杆一体式的小斜顶,这样的小斜顶与中控扶手盖的接触面积小,支撑力弱,在厚壁产品与模具的抱紧力大的情况下,容易出现顶白、变形的问题,因此,采用接触面积大的斜顶有利于解决上述问题。接触面积大的斜顶用斜顶块和斜顶杆分体设置的方式更为稳固。
[0027]在本实施中每一个所述斜顶块51的宽度占所述成型腔的宽度的四分之一,相较于以往的小斜顶,将斜顶块51的宽度增加后,斜顶块51与厚壁中控扶手盖的接触面积增大,能够有效地避免出现顶白、变形的问题。
[0028]为了均匀、快速地降温,所述厚壁中控扶手盖模具还包括上运水组件和下运水组
件;
[0029]所述上运水组件布置在所述前模1内,所述下运水组件布置在所述后模2内。
[0030]具体地,如图3所示,所述上运水组件包括多个第一横向运水管61,所述多个第一横向运水管61沿所述成型腔的长度方向等距排列。多个第一横向运水管61等距排列有利于中控扶手盖各部位同时散热,进而使中控扶手盖各部位的收缩同步进行,避免进行局部变形的情况。
[0031]如图4所示,所述下运水组件包括多个第二横向运水管71和多个分流管72,所述多个第二横向运水管71沿所述成型腔的长度方向排列;
[0032]每个所述第二横向运水管71上连接有多个所述分流管72,所述分流管72垂直于所述成型腔。
[0033]由于后模2中需要设置斜顶机构5,后模2的剩余空间有限,因此通过设置多个分流管72,使分流管72分布于成型腔的各个位置,进而使中控扶手盖降温均匀。
[0034]本技术的一种容易脱模的厚壁中控扶手盖模具通过在成型腔两侧设置大型滑块3、在后模2设置接触面积大的斜顶块51,逐步降低中控扶手盖对模具的抱紧力,便于脱模。并且通过在前模1、后模2均匀设置运水组件,在保证降温均匀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容易脱模的厚壁中控扶手盖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设置的前模、后模,以及设置在所述前模和后模两侧的两个滑块;所述两个滑块用于成型厚壁中控扶手盖两侧的围边,所述前模、后模和两个滑块围合形成成型腔;所述厚壁中控扶手盖模具还包括斜导柱,所述斜导柱穿射于所述滑块,用于在开模时驱动所述滑块远离所述成型腔移动;所述厚壁中控扶手盖模具还包括多个斜顶机构,所述斜顶机构包括斜顶块和斜顶杆;所述斜顶块设置于所述后模上,所述斜顶杆一端与所述斜顶块连接,另一端与固定在顶针板上的斜顶座滑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容易脱模的厚壁中控扶手盖模具,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斜顶块的宽度占所述成型腔的宽度的四分之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金桥谭峰陈垚刘勇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市东亚合成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