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液晶显示的背光组件,并尤其涉及具有高效率和亮度的背光组件。
技术介绍
液晶显示(“LCD”)器件采用液晶的介电各向异性显示图像,液晶的扭曲角度随施加电压而变化。由于LCD薄而且轻并且可在低电压下驱动,因此可以广泛应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显示器和诸如监视器的大尺寸显示器件中。LCD包括形成有透明导电层的两个基板、两基板之间注入液晶的液晶层、偏振器、补偿层和滤色片。LCD具有多个液晶单元。该液晶单元本身不发光。因此,由于液晶单元为非自发光物质,所以LCD需要背光组件。背光组件分为光源位于屏幕前面或者侧面的侧光式背光组件和光源位于屏幕背面的直下式背光组件。随着屏幕变大以及对于高图像质量需求的增加,直下式背光组件得到更广泛的应用。背光组件光源的实施例包括电致发光(“EL”)、冷阴极荧光灯(“CCFL”)和热阴极荧光灯(“HCFL”)。在这些光源中,由于CCFL可以形成为较薄的厚度因此CCFL广泛用于具有大尺寸屏幕的LCD中并可以形成较薄LCD器件。在CCFL型背光组件中,在荧光灯内密封的汞与金属结合并因此很容易形成汞合金。因此,降低了灯的使用寿命,并且亮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光组件,包括包含第一发光二极管和第二发光二极管的光源,第一发光二极管的主发光方向不同于第二发光二极管的主发光方向;板,在所述板上设置有所述光源;以及设置于所述光源的前面的至少一个光学片。
【技术特征摘要】
KR 2005-8-8 10-2005-00720761.一种背光组件,包括包含第一发光二极管和第二发光二极管的光源,第一发光二极管的主发光方向不同于第二发光二极管的主发光方向;板,在所述板上设置有所述光源;以及设置于所述光源的前面的至少一个光学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为前发光式发光二极管并且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的主发光方向为前向。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为侧发光式发光二极管并且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的主发光方向为侧向。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包括圆顶形的上部透镜。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和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交替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和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发出红色、绿色和蓝色光其中之一。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包括红发光二极管、绿发光二极管和蓝发光二极管,所述红发光二极管、绿发光二极管和蓝发光二极管类型或者为第一发光二极管或者为第二发光二极管。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包括至少一LED群集,所述至少一集群包括红发光二极管、绿发光二极管和蓝发光二极管至少其中之一或者其组合。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至少一集群发光二极管中的各发光二极管具有第一主发光方向或者第二主发光方向。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包括所述集群的组。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群组包括第一集群和第二集群,所述第一集群具有不同于所述第二集群的发光二极管排列方式。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排列所述集群组使得所述集群为至少一“X”形式。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排列所述集群组使得所述集群为至少一菱形形式。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排列所述集群组从而“H”结构、“”和“”组合结构和“[”和“]”组合结构其中之一或者这些结构的组合排列所述集群。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彼此相对设置“”和“”结构。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的开口与“]”结构的开口相对。17.根据权利要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