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组件以及采用该组件的液晶显示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89016 阅读:1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高效率和高亮度的液晶显示器背光组件。该背光组件包括结合第一发光二极管和第二发光二极管的光源,安装该光源的板,以及设置于该光源前面的光学片。通过以不同结构交替设置前发光式发光二极管和侧发光式发光二极管,可以采用少量发光二极管获得高效率和高亮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液晶显示的背光组件,并尤其涉及具有高效率和亮度的背光组件。
技术介绍
液晶显示(“LCD”)器件采用液晶的介电各向异性显示图像,液晶的扭曲角度随施加电压而变化。由于LCD薄而且轻并且可在低电压下驱动,因此可以广泛应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显示器和诸如监视器的大尺寸显示器件中。LCD包括形成有透明导电层的两个基板、两基板之间注入液晶的液晶层、偏振器、补偿层和滤色片。LCD具有多个液晶单元。该液晶单元本身不发光。因此,由于液晶单元为非自发光物质,所以LCD需要背光组件。背光组件分为光源位于屏幕前面或者侧面的侧光式背光组件和光源位于屏幕背面的直下式背光组件。随着屏幕变大以及对于高图像质量需求的增加,直下式背光组件得到更广泛的应用。背光组件光源的实施例包括电致发光(“EL”)、冷阴极荧光灯(“CCFL”)和热阴极荧光灯(“HCFL”)。在这些光源中,由于CCFL可以形成为较薄的厚度因此CCFL广泛用于具有大尺寸屏幕的LCD中并可以形成较薄LCD器件。在CCFL型背光组件中,在荧光灯内密封的汞与金属结合并因此很容易形成汞合金。因此,降低了灯的使用寿命,并且亮度随温度变化很大。而且,适用有毒的汞导致有毒的汞废弃排放物污染的问题。基于这些问题,优选采用发光二极管(LED)的背光组件。由于红、绿和蓝LED可以提供最小化尺寸的背光组件而且发光均匀因此采用红、绿和蓝LED可以实现高亮度背光组件。以下,将参照图1、2A和2B描述现有技术LCD。图1为采用LCD的现有技术LCD的分解透视图。参照图1,现有技术LCD包括液晶显示板15;用于保护液晶显示板15的上盖16;多个用作光源的LED12;用于向LED 12提供电压的多个印刷电路板(“PCB”)14;用于分布和聚集来自LED 12光的光学片10;用作光散射单元的中间导光板11;设置于LED 12下部的下盖17;以及用于从LED 12向液晶显示板15反射光的反射板(未示出)。对于LCD的LED 12,由于侧发光式LED可以对光进行均匀混和并且具有稳定亮度,因此采用侧发光式LED。LED 12包括红(R)、绿(G)和蓝(B)LED并且与PCB 14的电极图案连接以在向其施加电压时产生光。将来自R、G和B LED的光混和在一起以发射白(W)光。图2A为现有技术的LCD中LED的截面图,并且图2B为在现有技术LCD中随LED角度变化的亮度曲线。参照图2A,现有技术LCD的LED 12包括发光芯片22,透镜21、主体23以及PCB 14。将从其侧面发光的侧发光式LED用作LED 12。通过透镜21将来自发光芯片22的光分散于LED 12的两侧。参照图2B,该侧发光式LED 12在相对于发光芯片22在-10°到30°范围和150°到190°范围内显示高亮度。因此,需要许多侧发光式LED 12才能提供均匀亮度。可以根据液晶显示显示板15的尺寸改变LED 12的数量。在LED中,为了亮度稳定,采用了多个可以均匀混和光的侧发光式LED 12。但是,由于现有技术背光组件必须包括中间导光板11以向液晶显示板15提供充分亮度,使其结构复杂并增加了厚度。此外,必须使用多个侧发光式LED,导致增加功耗。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公开提出一种用于LCD的背光组件,在其中前发光式LED和侧发光式LED彼此结合设置。在一方面中,背光组件包括具有第一发光二极管(LED)和第二LED的光源。第一LED的主发光方向不同于第二LED的主发光方向。该光源设置于板上。在该光源的前面设置至少一个光学片。在第二方面中,液晶显示器件包括用于显示图像的液晶显示板。用于向液晶显示板发光的背光组件包括第一发光二极管(LED)和第二发光二极管(LED)彼此相邻的光源。第一LED的类型不同于第二LED。在第三方面中,背光组件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前发光式发光二极管(LED)和一个或者多个侧发光式LED。一个或者多个侧发光式LED与前发光式LED至少其中之一相邻。该组件还包括容纳前发光式LED和侧发光式LED的至少一个板。通过交替设置前发光式LED和侧发光式LED可以获得高效率和高亮度。此外,由于液晶显示器件可提供高效率和稳定亮度,因此可以省略中间导光板,从而降低了液晶显示器件的制造成本。应该理解对本专利技术进行的上述的概括说明和以下的详细说明为示例性的和解释性的,并旨在提供如权利要求所述实施方式的进一步解释。附图说明包含用来提供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理解并结合进来组成本申请一部分的附图,其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并和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在附图中图1为采用LED的现有技术的分解透视图;图2A为现有技术LED的截面图;图2B为在有技术LCD中亮度关于LED角度的曲线图;图3为根据一实施方式采用LED的LCD的分解透视图;图4为根据一实施方式LED的截面图;图5A、5B和5C为根据一实施方式亮度关于LED角度的曲线图;图6A、6B、6C和6D为根据一实施方式LED的结构示图;图7A为图6A的部分I的放大示图以及一LED群集的实施方式的示图;图7B为一LED群集的替代实施方式的示图;图7C为一LED群集的替代实施方式的示图;图7D为一LED群集的替代实施方式的示图;图7E为一LED群集的替代实施方式的示图;图7F为一LED群集的替代实施方式的示图;图7G为一LED群集的替代实施方式的示图; 图7H为一LED群集的替代实施方式的示图;图7I为一LED群集的替代实施方式的示图;图8为根据一实施方式一组LED群集的示图;图9为根据替代实施方式一组LED群集的示图;图10为根据替代实施方式一组LED群集的示图;图11为根据替代实施方式一组LED群集的示图;图12为根据替代实施方式一组LED群集的示图;图13为根据多组集群LED结合的实施方式的LED结构示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详细参考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在附图中示出其实施例。尽可能,在整个附图中对于相同或者相似的部件使用同样附图标记。图3为采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LED的LCD的分解透视图。参照图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LCD包括用于显示图像的液晶显示板115、用于保护液晶显示板115的上盖116、多个用作光源的LED 112、用于向LED 112施加电压的多个印刷电路板(“PCB”)114、用于扩散和聚集来自LED 112光并将扩散和聚集光照射在液晶显示板115上的光学片110、设置于LED 112下部的下盖117,以及位于下盖117和PCB 114上以从LED 112向液晶显示板115反射光的反射板(未示出)。该PCB 114与LED 112连接以向其提供电压。通过结合前发光式LED和侧发光式LED设置该LED 112。将位于前发光式LED上的透镜表面设置为圆顶形,从而使得可以向上发射来自LED的光,从而提高发光效率。此外,侧发光式LED侧面发光,从而可以提供均匀而稳定的亮度。这样,通过采用前发光式LED和侧发光式LED的结合可以同时获得高效率和高亮度。通过结合前发光式LED和侧发光式LED可以实现具有高效率和稳定亮度的LCD。因此,可以省略在现有技术中为了高效率和亮度稳定性而设置的中间导光板(图1的11)。图4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LED的截面图。具体地,在图4中示出前发光式LED212和侧发光式LE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光组件,包括包含第一发光二极管和第二发光二极管的光源,第一发光二极管的主发光方向不同于第二发光二极管的主发光方向;板,在所述板上设置有所述光源;以及设置于所述光源的前面的至少一个光学片。

【技术特征摘要】
KR 2005-8-8 10-2005-00720761.一种背光组件,包括包含第一发光二极管和第二发光二极管的光源,第一发光二极管的主发光方向不同于第二发光二极管的主发光方向;板,在所述板上设置有所述光源;以及设置于所述光源的前面的至少一个光学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为前发光式发光二极管并且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的主发光方向为前向。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为侧发光式发光二极管并且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的主发光方向为侧向。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包括圆顶形的上部透镜。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和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交替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和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发出红色、绿色和蓝色光其中之一。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包括红发光二极管、绿发光二极管和蓝发光二极管,所述红发光二极管、绿发光二极管和蓝发光二极管类型或者为第一发光二极管或者为第二发光二极管。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包括至少一LED群集,所述至少一集群包括红发光二极管、绿发光二极管和蓝发光二极管至少其中之一或者其组合。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至少一集群发光二极管中的各发光二极管具有第一主发光方向或者第二主发光方向。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包括所述集群的组。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群组包括第一集群和第二集群,所述第一集群具有不同于所述第二集群的发光二极管排列方式。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排列所述集群组使得所述集群为至少一“X”形式。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排列所述集群组使得所述集群为至少一菱形形式。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排列所述集群组从而“H”结构、“”和“”组合结构和“[”和“]”组合结构其中之一或者这些结构的组合排列所述集群。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彼此相对设置“”和“”结构。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的开口与“]”结构的开口相对。17.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大山
申请(专利权)人: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