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加热保健功能的汽车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87855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2 14: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加热保健功能的汽车座椅,在汽车座椅上设有加热保健模块,所述加热保健模块中,多组石墨烯加热片在座椅靠背中部排列分布,且石墨烯加热片的分布区域与坐在汽车座椅上的人员脊柱与腰腹位置区域相对应,石墨烯加热片之间通过导线并联,加热电阻丝在石墨烯加热片分布区域的外侧沿座椅靠背随型分布,且加热电阻丝在其分布区域内呈蛇形往复弯折地均匀分布,加热电阻丝与石墨烯加热片之间通过导线并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根据汽车座椅的具体结构形态,以及使用者不同身体位置的需要,采用电加热丝与石墨烯加热片相组合的方式,实现对使用者背部均匀加热的基础上,对使用者的腰腹及脊柱进行远红外渗透,起到较好的保健作用。的保健作用。的保健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加热保健功能的汽车座椅


[0001]本技术属于汽车座椅的多功能保健结构设计
,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加热保健功能的汽车座椅。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汽车行业的蓬勃发展,消费者对汽车内饰系统的要求越来越多样化,而汽车座椅最为汽车内饰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对其功能进步的期待也越来越高。
[0003]驾驶员在长时间驾驶过程中,驾驶员脊柱及腰腹位置承受较大压力,也极易产生疲劳,如何简单有效的对驾驶员脊柱及腰腹位置进行保健,以减少其劳损,增加驾驶舒适度,已成为汽车座椅多功能内开发的一个主要研究方向。
[0004]现有技术中,已有座椅生产厂家采用在汽车座椅上设置电加热丝实现对座椅加热的功能,这一技术方案通过升高座椅温度,来实现对驾驶员背部及臀部等位置的加热,以缓解疲劳,提升环境的舒适性,但是,单一的加热功能很难满足人们脊柱及腰腹位置的保健需要,且传统的单一电阻丝加热易出现加热不均的情况,影响使用者的体验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加热保健功能的汽车座椅,根据汽车座椅的具体结构形态,以及使用者不同身体位置的需要,采用电加热丝与石墨烯加热片相组合的方式,实现对使用者背部均匀加热的基础上,对使用者的腰腹及脊柱进行远红外渗透,起到较好的保健作用。
[0006]结合说明书附图,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具有加热保健功能的汽车座椅,在汽车座椅1上设有加热保健模块,所述加热保健模块由石墨烯加热片3、加热电阻丝4以及导线5连接组成;
[0008]多组所述石墨烯加热片3在座椅靠背中部排列分布,且石墨烯加热片3的分布区域与坐在汽车座椅1上的人员脊柱与腰腹位置区域相对应,所述石墨烯加热片3之间通过导线5并联
[0009]所述加热电阻丝4在石墨烯加热片3分布区域的外侧沿座椅靠背随型分布,且加热电阻丝4在其分布区域内呈蛇形往复弯折地均匀分布,加热电阻丝4与石墨烯加热片3之间通过导线5并联。
[0010]进一步地,多组所述石墨烯加热片3在座椅靠背中部2的中间区域呈“倒T”形排列分布;
[0011]所述加热电阻丝4分布在座椅靠背中部2的石墨烯加热片3分布区域两侧。
[0012]更进一步地,所述石墨烯加热片3与加热电阻丝4固定连接在织物材料上,形成加热保健功能层;
[0013]所述加热保健功能层固定在座椅靠背中部2对应的座椅背部泡沫层上。
[0014]进一步地,多组所述石墨烯加热片3在座椅靠背中部2的中间区域沿高度方向并排
地排列分布;
[0015]所述加热电阻丝4分布在座椅靠背中部2的石墨烯加热片3分布区域下方区域以及座椅靠背侧翼6上与石墨烯加热片3分布区域两侧相对应的区域内。
[0016]更进一步地,所述石墨烯加热片3通过双面胶固定在座椅靠背中部2的织物层上,连接有石墨烯加热片3的织物层与座椅靠背中部2的蒙皮层缝纫连接固定;
[0017]所述加热电阻丝4缝纫连接固定在座椅靠背中部2与座椅靠背侧翼6的织物层与蒙皮层之间。
[0018]进一步地,加热保健模块外接温控器及车载加热电源。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0]1、本技术所述具有加热保健功能的汽车座椅,通过采用电加热丝与石墨烯加热片相组合的方式,实现对使用者背部加热的基础上,对使用者的腰腹及脊柱进行远红外渗透,激活人体脏器循环,改善人体健康状况。
[0021]2、本技术所述具有加热保健功能的汽车座椅,在正对着人体脊柱及腰腹位置区域内布置石墨烯加热片,一方面,通过石墨烯加热片使座椅对使用者背部加热更加均匀,提高热转化率,另一方面,通过具有远红外渗透功能的石墨烯加热片作用于人体脊柱及腰腹,产生远红外渗透效果,激活人体脏器循环,改善人体健康状况。
[0022]3、本技术所述具有加热保健功能的汽车座椅,在除了正对着人体脊柱及腰腹位置区域以外的侧面区域,或者形状较为不规则的座椅侧翼区域内,布置随形性更好的电加热丝,且电加热丝弯折往复布置实现均匀加热,并与不易弯折的石墨烯加热片形成互补,以实现座椅全区域内的加热保健功能。
[0023]4、本技术所述具有加热保健功能的汽车座椅,采用电加热丝与石墨烯加热片相结合的方式,并通过双面胶固定在座椅表面的蒙皮层与织物层之间,实现加热保健功能的同时,有效控制生产成本,性价比较高,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所述具有加热保健功能的汽车座椅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所述具有加热保健功能的汽车座椅靠背位置结构局部放大图;
[0026]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所述具有加热保健功能的汽车座椅结构示意图;
[0027]图中:
[0028]1‑
汽车座椅,
ꢀꢀꢀꢀꢀꢀꢀꢀꢀꢀꢀꢀ2‑
座椅靠背中部,
ꢀꢀꢀꢀꢀꢀꢀꢀ3‑
石墨烯加热片,
[0029]4‑
加热电阻丝,
ꢀꢀꢀꢀꢀꢀꢀꢀꢀꢀ5‑
导线,
ꢀꢀꢀꢀꢀꢀꢀꢀꢀꢀꢀꢀꢀꢀꢀꢀ6‑
座椅靠背侧翼。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清楚、完整地描述本技术所述技术方案及其具体工作过程,结合说明书附图,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0031]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
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2]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33]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加热保健功能的汽车座椅,特征在于:在汽车座椅(1)上设有加热保健模块,所述加热保健模块由石墨烯加热片(3)、加热电阻丝(4)以及导线(5)连接组成;多组所述石墨烯加热片(3)在座椅靠背中部排列分布,且石墨烯加热片(3)的分布区域与坐在汽车座椅(1)上的人员脊柱与腰腹位置区域相对应,所述石墨烯加热片(3)之间通过导线(5)并联所述加热电阻丝(4)在石墨烯加热片(3)分布区域的外侧沿座椅靠背随型分布,且加热电阻丝(4)在其分布区域内呈蛇形往复弯折地均匀分布,加热电阻丝(4)与石墨烯加热片(3)之间通过导线(5)并联。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具有加热保健功能的汽车座椅,特征在于:多组所述石墨烯加热片(3)在座椅靠背中部(2)的中间区域呈“倒T”形排列分布;所述加热电阻丝(4)分布在座椅靠背中部(2)的石墨烯加热片(3)分布区域两侧。3.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具有加热保健功能的汽车座椅,特征在于:所述石墨烯加热片(3)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健伟王保东徐聪李建颖尹尚
申请(专利权)人:长春一汽富晟李尔汽车座椅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