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溶洞地区钻孔灌注桩隔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87575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2 14: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溶洞地区钻孔灌注桩隔离装置,包括:第一密目网,其为套设在钢筋笼上的筒状结构,所述第一密目网沿所述钢筋笼的主筋的长度方向设置并覆盖所述钢筋笼与溶洞的连接面,所述第一密目网的直径等于钻孔灌注桩的直径;两个第二密目网,其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密目网的上下两端,任一第二密目网为套设在所述钢筋笼上的筒状结构,一端与所述第一密目网拼接,另一端呈弧形向所述钢筋笼的轴心延伸并与所述钢筋笼固定,所述第二密目网的网目密度大于所述第一密目网的网目密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钢筋笼上分层设置密目网,在不影响钢筋笼下放施工的同时能够有效阻隔混凝土进入溶洞,保证了钻孔灌注桩施工的稳定性。保证了钻孔灌注桩施工的稳定性。保证了钻孔灌注桩施工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溶洞地区钻孔灌注桩隔离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钻孔灌注桩施工
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溶洞地区钻孔灌注桩隔离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溶洞地区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桩基溶洞的常规处理方案有片石回填、素混凝土回填、注浆加固、钢护筒跟进加固等。片石回填施工简单,造价较低,但仅适用于无填充或半填充的较小溶洞(溶洞高度小于3米),填充效果无法保障;素混凝土回填施工简单,适用于中、小溶洞,有无填充物均可采用此方案,但造价相对较高;注浆加固适用于小型(溶洞高度小于1米)或多层溶洞,也可用于有填充物的溶洞,但造价较高;钢护筒跟进加固等适用于特大型溶洞(溶洞高度大于3米)、无填充溶洞等,处理效果好,但施工工艺复杂,造价较高。要实现桩基各类溶洞溶洞简单、有效、经济的处理,目前暂无有效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溶洞地区钻孔灌注桩隔离装置,通过在钢筋笼上分层设置密目网,在不影响钢筋笼下放施工的同时能够有效阻隔混凝土进入溶洞,保证了钻孔灌注桩施工的稳定性。
[0004]为了实现根据本技术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溶洞地区钻孔灌注桩隔离装置,包括:
[0005]第一密目网,其为套设在钢筋笼上的筒状结构,所述第一密目网沿所述钢筋笼的主筋的长度方向设置并覆盖所述钢筋笼与溶洞的连接面,所述第一密目网的直径等于钻孔灌注桩的直径;
[0006]两个第二密目网,其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密目网的上下两端,任一第二密目网为套设在所述钢筋笼上的筒状结构,一端与所述第一密目网拼接,另一端呈弧形向所述钢筋笼的轴心延伸并与所述钢筋笼固定,所述第二密目网的网目密度大于所述第一密目网的网目密度。
[0007]优选的是,所述溶洞地区钻孔灌注桩隔离装置,还包括两个加强肋,其分别位于所述两个第二密目网的外端,任一加强肋沿所述钢筋笼的周向设置并固定在其外侧壁上。
[0008]优选的是,所述溶洞地区钻孔灌注桩隔离装置,所述第一密目网沿所述钢筋笼的主筋的长度方向呈折叠状态。
[0009]优选的是,所述溶洞地区钻孔灌注桩隔离装置,还包括第三密目网,其为套设在所述所述钢筋笼上的筒状结构且位于所述第一密目网的内侧,所述第三密目网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两个第二密目网上,所述第三密目网与所述第二密目网、所述第一密目网共同形成镂空腔体。
[0010]优选的是,所述溶洞地区钻孔灌注桩隔离装置,所述第三密目网的网目密度小于所述第一密目网的网目密度,所述镂空腔体内填充有砂石,其平均直径大于所述第三密目
网的网孔直径。
[0011]优选的是,所述溶洞地区钻孔灌注桩隔离装置,所述第一密目网沿所述钢筋笼的主筋的长度方向的高度比对应的溶洞的高度大30cm以上。
[0012]本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0013]1、本技术通过在钢筋笼上与实际溶洞位置对应处分层设置密目网,有效阻隔了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混凝土进入溶洞,防止出现混凝土超方的情况,提高了钻孔灌注桩施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0014]2、本技术的隔离装置结构简单,方便施工,与常规的溶洞处理方法相比,不需要额外的施工工序对溶洞内部进行处理,节省了施工时间,物料费用及加工费用低,施工成本低,且能够根据溶洞的大小灵活的调整不同密目网的尺寸和规格,适用于各类尺寸、类型的桩基溶洞处理,适用范围广;
[0015]3、通过在与溶洞直接接触的位置设置折叠状的密目网,在混凝土浇筑时,与溶洞断面重合部分的密目网被向溶洞内侧撑开一定的距离,在桩孔侧壁限位作用下,被撑开的密目网形成的空间在浇筑混凝土后适应性的卡住钻孔灌注桩与对应的溶洞的连接处,加固了钻孔灌注桩成型后与溶洞的连接关系,保证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质量。
[0016]本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一种溶洞地区钻孔灌注桩隔离装置的立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目网、第三密目网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密目网、所述第三密目网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溶洞地区钻孔灌注桩隔离装置在第一密目网处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说明:
[0022]1、钢筋笼;11、主筋;12、箍筋;2、钻孔灌注桩的孔壁;31、第一密目网;32、第二密目网;33、第三密目网;4、加强肋;5、砂石;6、溶洞。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0024]需要说明的是,下述实施方案中所述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述试剂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获得;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5]如图1

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溶洞地区钻孔灌注桩隔离装置,包括:
[0026]第一密目网31,其为套设在钢筋笼1上的筒状结构,所述第一密目网31沿所述钢筋笼的主筋11的长度方向设置并覆盖所述钢筋笼1与溶洞6的连接面,所述第一密目网31的直径等于钻孔灌注桩的直径;
[0027]两个第二密目网32,其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密目网31的上下两端,任一第二密目网32为套设在所述钢筋笼1上的筒状结构,一端与所述第一密目网31拼接,另一端呈弧形向所述钢筋笼1的轴心延伸并与所述钢筋笼1固定,所述第二密目网32的网目密度大于所述第一密目网31的网目密度。
[0028]上述技术方案中,首先根据地址资料确定待施工的钻孔灌注桩附近的溶洞6的位置及大小,并在成孔后通过检测设备复核溶洞6的尺寸和位置,溶洞6位置及尺寸确定后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地质、环境条件)设计第一密目网31、第二密目网32的尺寸和规格,然后在待下放的钢筋笼1上的对应位置安装相应的密目网。其中,钢筋笼1为由主筋11和箍筋12绑扎而成的圆柱形结构,第一密目网31、第二密目网32与钢筋笼1同轴设置,第一密目网31通过铁丝固定在钢筋笼1的外周并与同高度位置的主筋11和箍筋12保持一定的距离,从而,在钢筋笼1下放后,第一密目网31能够完全覆盖钻孔灌注桩的孔壁2与溶洞6的连接面,第一密目网31的直径指密目网形成的筒状结构的横截面直径(沿钢筋笼1径向的第一密目网31的两个端点的间距),第一密目网31和第二密目网32的孔径根据选用的浇筑混凝土的集配来决定,使后续混凝土浇筑过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溶洞地区钻孔灌注桩隔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密目网,其为套设在钢筋笼上的筒状结构,所述第一密目网沿所述钢筋笼的主筋的长度方向设置并覆盖所述钢筋笼与溶洞的连接面,所述第一密目网的直径等于钻孔灌注桩的直径;两个第二密目网,其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密目网的上下两端,任一第二密目网为套设在所述钢筋笼上的筒状结构,一端与所述第一密目网拼接,另一端呈弧形向所述钢筋笼的轴心延伸并与所述钢筋笼固定,所述第二密目网的网目密度大于所述第一密目网的网目密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溶洞地区钻孔灌注桩隔离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加强肋,其分别位于所述两个第二密目网的外端,任一加强肋沿所述钢筋笼的周向设置并固定在其外侧壁上。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溶洞地区钻孔灌注桩隔离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庭涛黄跃胡平建曾义高继鑫贾春辉李继强梁旭东张美涵王乾黄子建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二航局市政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