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链传动一轴取力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86193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2 14:00
一种链传动一轴取力器,其包括一个壳体,一个穿设在所述壳体一端的输入轴,一个设置在所述壳体远离输入轴一端的输出轴,一个设置在所述输入轴上的输入齿轮,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输入轴与输出轴之间的链传动装置,所述链传动装置包括一个设置在所述输入轴上且位于输入齿轮一侧的滚针轴承,一个设置在所述滚针轴承上的双联传动轮,一个设置在所述双联传动轮靠近输入齿轮一端的齿轮部,一个设置在所述双联传动轮远离输入齿轮一端的链齿部,一个设置在所述输出轴上的输出链轮。本链传动一轴取力器传动结构轻量化,进一步提升了传动效率,同时该结构大大缩小取力器的整体体积,利于取力器内部组件的布局安装。内部组件的布局安装。内部组件的布局安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链传动一轴取力器


[0001]本技术属于取力器
,特别是一种链传动一轴取力器。

技术介绍

[0002]取力器英文Power Take Off的缩写PTO,就是一组或多组变速齿轮,又称功率输出器,一般是由齿轮箱、离合器、控制器组合而成,与变速箱低档齿轮或副箱输出轴连接,将动力输出至外部工作装置。
[0003]现有的取力器一般通过齿轮轴传动连接,该传动方式损耗大且传动效率低,使用齿轮轴的重量大且传动产生的热量大,而且驱动离合结构设置在壳体一侧,导致模具内部布局以及安装方面均较为困难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链传动一轴取力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0005]一种链传动一轴取力器,其包括一个壳体,一个穿设在所述壳体一端的输入轴,一个设置在所述壳体远离输入轴一端的输出轴,一个设置在所述输入轴上的输入齿轮,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输入轴与输出轴之间的链传动装置,所述链传动装置包括一个设置在所述输入轴上且位于输入齿轮一侧的滚针轴承,一个设置在所述滚针轴承上的双联传动轮,一个设置在所述双联传动轮靠近输入齿轮一端的齿轮部,一个设置在所述双联传动轮远离输入齿轮一端的链齿部,一个设置在所述输出轴上的输出链轮,一个设置在所述链齿部和输出链轮之间的链条带,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输入轴与输出轴之间的驱动离合结构。
[0006]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离合结构设置在所述链条带的内侧。
[0007]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离合结构包括一个设置在所述壳体中且位于输入轴与输出轴之间的气缸体,一个连通气缸体一端的进气孔,一个穿设在所述气缸体中的活塞,一个套设在所述输入齿轮与齿轮部的外侧且均与输入齿轮与齿轮部啮合连接的花键套,一个连接在所述活塞与花键套之间的拨叉,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活塞与气缸体之间且迫使活塞朝向进气孔一侧移动的弹簧。
[0008]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一端设有一个供输入轴伸出的输入口。
[0009]进一步地,所述输入轴的两端均设有一个嵌装在壳体中的输入轴承。
[0010]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一端设有一个供输出轴伸出的输出口。
[0011]进一步地,所述输出轴伸出输出口的一端设有一个连接盘。
[0012]进一步地,所述输出轴的两端均设有一个嵌装在壳体中的输出轴承。
[0013]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中还设有一个抵接在所述链条带上的涨紧结构。
[0014]进一步地,所述涨紧结构包括一个穿设在所述壳体上的涨紧调节螺栓,以及一个与所述涨紧调节螺栓连接且抵接在所述链条带上的涨紧轮。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链传动一轴取力器通过链条带传动方式代替原有的齿轮啮合传动方式,传动结构轻量化,取力器模具开模安装更加简易,而且传动
的速比调整更加方便且传动的损耗小,进一步提升了传动效率,同时该结构大大缩小取力器的整体体积,利于取力器内部组件的布局安装。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链传动一轴取力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图1的链传动一轴取力器所具有的径向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对本技术实施例的说明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19]请参阅图1至图2,其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链传动一轴取力器的结构示意图。一种链传动一轴取力器,其包括一个壳体10,所述壳体10一端设置有一个输入轴20,所述壳体10远离输入轴20一端设有一个输出轴30,所述输入轴20上设有一个输入齿轮21,所述输入轴20与输出轴30之间通过链传动装置40连接。可以想到的是,本链传动一轴取力器还包括其他功能组件以及具体结构,例如电气连接组件,密封结构,安装结构等,其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习知的技术,故在此不再一一详细说明。
[0020]所述壳体10的一端设有一个供输入轴20伸出的输入口22,输入轴20伸出输入口22的一端外接动力驱动装置,并驱动输入轴20旋转。所述输入轴20的两端均设有一个嵌装在壳体10中的输入轴承23,输入轴20的两端的输入轴承23能够保持输入轴20顺畅旋转且承受输入轴20上的较大的横向力,防止输入轴20从输入口22脱离壳体10。
[0021]所述壳体10的一端设有一个供输出轴30伸出的输出口31。所述输出轴30伸出输出口31的一端设有一个连接盘33,输出轴30通过连接盘33连接外置输出设备进行动力输出。所述输出轴30的两端均设有一个嵌装在壳体10中的输出轴承32,输出轴30的两端的输出轴承32能够保持输出轴30顺畅旋转且承受输出轴30上的较大的横向力,防止输出轴30从输出口31脱离壳体10。
[0022]所述链传动装置40包括一个设置在所述输入轴20上且位于输入齿轮21一侧的滚针轴承41,一个设置在所述滚针轴承41上的双联传动轮42,一个设置在所述双联传动轮42靠近输入齿轮21一端的齿轮部43,一个设置在所述双联传动轮42远离输入齿轮21一端的链齿部44,一个设置在所述输出轴30上的输出链轮45,一个设置在所述链齿部44和输出链轮45之间的链条带46,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输入轴20与输出轴30之间的驱动离合结构47。双联传动轮42套设在滚针轴承41外侧,并与输入轴20能够相对旋转,驱动离合结构47连接输入齿轮21和双联传动轮42上的齿轮部43。当驱动离合结构47处于闭合上档状态时,输入轴20与双联传动轮42同步转动,并由双联传动轮42上的链齿部44传动至链条带46,继续带动输出链轮45,从而使输出轴30进行输出转动。通过链条带46传动方式代替原有的齿轮啮合传动方式,传动结构轻量化,取力器模具开模安装更加简易,而且传动的速比调整更加方便且传动的损耗小,进一步提升了传动效率。当驱动离合结构47处于断开空挡状态时,则输入齿轮21与双联传动轮42上的齿轮部43断开,输入轴20保持空转。
[0023]所述驱动离合结构47设置在所述链条带46的内侧,该结构大大缩小取力器的整体体积,利于取力器内部组件的布局安装。
[0024]所述驱动离合结构47包括一个设置在所述壳体10中且位于输入轴20与输出轴30之间的气缸体471,一个连通气缸体471一端的进气孔472,一个穿设在所述气缸体471中的活塞473,一个套设在所述输入齿轮21与齿轮部43的外侧且均与输入齿轮21与齿轮部43啮合连接的花键套475,一个连接在所述活塞473与花键套475之间的拨叉474,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活塞473与气缸体471之间且迫使活塞473朝向进气孔472一侧移动的弹簧476。花键套475初始状态连接在输入齿轮21的外侧,即处于空挡状态,当气缸体471位于进气孔472位置外接驱动气缸,高压气体进入气缸体471中,推动活塞473和拨叉474横移,使花键套475同时与输入齿轮21和齿轮啮合连接,输入轴20、花键套475、齿轮部43同步转动,即处于上档状态。待到进气孔472处撤去高压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链传动一轴取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链传动一轴取力器包括一个壳体,一个穿设在所述壳体一端的输入轴,一个设置在所述壳体远离输入轴一端的输出轴,一个设置在所述输入轴上的输入齿轮,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输入轴与输出轴之间的链传动装置,所述链传动装置包括一个设置在所述输入轴上且位于输入齿轮一侧的滚针轴承,一个设置在所述滚针轴承上的双联传动轮,一个设置在所述双联传动轮靠近输入齿轮一端的齿轮部,一个设置在所述双联传动轮远离输入齿轮一端的链齿部,一个设置在所述输出轴上的输出链轮,一个设置在所述链齿部和输出链轮之间的链条带,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输入轴与输出轴之间的驱动离合结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链传动一轴取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离合结构设置在所述链条带的内侧。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链传动一轴取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离合结构包括一个设置在所述壳体中且位于输入轴与输出轴之间的气缸体,一个连通气缸体一端的进气孔,一个穿设在所述气缸体中的活塞,一个套设在所述输入齿轮与齿轮部的外侧且均与输入齿轮与齿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巧扣许冬斌陶晓东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佰事瑞帕瓦传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