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力传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64007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9 19:22
一种动力传动装置,包括减速箱壳体和减速箱壳盖,减速箱壳盖与减速箱壳体固定;动力输入传动机构设在减速箱壳体与减速箱壳盖的左端之间,动力输出传动机构设在减速箱壳体与减速箱壳盖的右端之间;减速传动链条,左端与动力输入传动机构连结、右端与动力输出传动机构连结,特点:减速箱壳体的左端及减速箱壳盖的左端构成矩形状构造,减速箱壳体的右端及减速箱壳盖的右端与减速箱壳体的左端及减速箱壳盖的左端底平面之间构成工作部件高度差补偿角,减速箱壳体右端的长度为减速箱壳体左端的长度的1.8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动力传动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园林及农用设施
,具体涉及一种动力传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前述的动力传动装置的功用是将电机的高速度运动合理减速并带动与其连接的或称以其为载体设置的工作部件运动,前述工作部件的典型的例子如扫雪轮、破雪刀轮、割草机轮、锄地机轮和松土机轮,等等,由于并非限于例举的前述工作部件与由电机带动的属于动力传动装置范畴的通常为直线齿轮箱之间存在显著的高度差(以地坪的水平面为基准),因而需要通过额外的并且结构相对复杂的配置部件将前述的高度差补偿。此外,由于已有技术中的前述动力传动装置只能带动一个负载(即只能带动一种工作部件工作),因而负载越多,机器及其动力传动装置的数量也相应越多,于是一方面增大了园林、农业部门设备投入费用的负担,另一方面增加了日常使用中的管护难度。鉴于前述状况,有必要加以合理改进,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直接消除工作部件与传动部件之间的高度差而得以显著简化结构、有利于同时带动两个或多个负载工作而得以既节省设备投入成本又减轻日常使用中对设备的管护难度的一种动力传动装置。
[0004]本技术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动力传动装置,包括一减速箱壳体和一减速箱壳盖,减速箱壳体具有一壳体腔,减速箱壳盖在对应于壳体腔的腔口的位置与减速箱壳体固定;一动力输入传动机构和一动力输出传动机构,动力输入传动机构设置在减速箱壳体与减速箱壳盖的左端之间,而动力输出传动机构设置在减速箱壳体与减速箱壳盖的右端之间;一减速传动链条,该减速传动链条的左端与所述动力输入传动机构传动连结,而减速传动链条的右端与所述动力输出传动机构传动连结,特征在于所述减速箱壳体的左端以及所述减速箱壳盖的左端构成矩形状构造,而减速箱壳体的右端以及减速箱壳盖的右端以悬臂状态向上昂起并且与减速箱壳体的左端以及减速箱壳盖的左端底平面之间构成有一工作部件高度差补偿角,其中,所述减速箱壳体的右端的长度为减速箱壳体的左端的长度的1.8

2.5倍,所述减速箱壳盖的左端的长度以及右端的长度分别与减速箱壳体的左端的长度以及右端的长度相等。
[0005]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减速箱壳体的左端朝向上的一侧延伸有一与所述壳体腔相通的动力输入轮座,而在减速箱壳体的左端朝向下的一侧通过壳体定位榫固定螺钉固定有一减速箱壳体定位榫;所述动力输入传动机构包括动力输入传动轮、小伞齿轮、大伞齿轮、大伞齿轮轴和小链轮,小伞齿轮构成于小伞齿轮轴的下端并且在所述壳体腔内与大伞齿轮啮合,小伞齿轮轴的中部通过小伞齿轮枢转轴承转动地支承于动力输入轮座的动力输入轮座轴承腔内,而小伞齿轮轴的上端向上伸展到所述动力输入轮座轴承腔外,动力输入传动轮与小伞齿轮轴的上端固定,大伞齿轮位于所述壳体腔内并且固
定在大伞齿轮轴上,大伞齿轮轴的前端转动地支承在所述减速箱壳盖的左端朝向壳体腔的一侧,而大伞齿轮轴的后端转动地支承在所述减速箱壳体的左端朝向壳体腔的一侧,小链轮固定在大伞齿轮轴的中部;所述减速传动链条的左端与所述小链轮传动连接;在所述减速箱壳体的所述壳体腔的上部并且位于所述动力输出传动机构的左侧的位置设置有一链条涨紧机构,该链条涨紧机构与所述减速传动链条接触。
[0006]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动力输入传动轮的动力输入传动轮中心孔的孔壁上开设有一动力输入传动轮固定键槽,在所述小伞齿轮轴的上端并且在对应于动力输入传动轮固定键槽的位置开设有一小伞齿轮轴键槽,由动力输入传动轮固定键同时插入由动力输入传动轮固定键槽与小伞齿轮轴键槽共同配合的键槽内将动力输入传动轮与所述小伞齿轮轴的上端固定,在小伞齿轮轴的顶部并且在对应于动力输入传动轮的上表面的中心位置通过动力输入传动轮限定压板螺钉固定有一动力输入传动轮限定压板,在所述动力输入传动轮朝向下的一侧的中央位置构成有一动力输入传动轮转动支承座,该动力输入传动轮转动支承座通过动力输入传动轮转动支承座轴转动地支承在所述动力输入轮座的所述动力输入轮座轴承腔的上部。
[0007]在本技术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大伞齿轮轴的中部开设有一大伞齿轮轴键槽,在该大伞齿轮轴键槽内设置有一大伞齿轮轴键槽配合键,由该大伞齿轮轴键槽配合键将所述大伞齿轮以及小链轮与大伞齿轮轴固定,并且在大伞齿轮的大伞齿轮座与小链轮之间设置有一隔距套,大伞齿轮轴的前端通过大伞齿轮轴前支承轴承转动地支承在所述减速箱壳盖的左端朝向所述壳体腔的一侧,而大伞齿轮轴的后端通过大伞齿轮轴后支承轴承转动地支承在所述减速箱壳体的左端朝向壳体腔的一侧。
[0008]在本技术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减速箱壳体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大伞齿轮轴后端的位置构成有一后支承轴承配合腔,而在所述减速箱壳盖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大伞齿轮轴的前端的位置构成有一前支承轴承配合腔,所述的大伞齿轮轴后支承轴承设置在后支承轴承配合腔内,而所述的大伞齿轮轴前支承轴承设置在前支承轴承配合腔内。
[0009]在本技术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动力输出传动机构包括一动力输出轴和一动力输出链轮,动力输出轴的中部位于所述壳体腔内,前端作为第一工作部件传动端Ⅰ转动地支承在所述减速箱壳盖上并且伸展到减速箱壳盖外,而动力输出轴的后端作为第二工作部件传动端Ⅱ转动地支承在所述减速箱壳体上并且伸展到减速箱壳体外,动力输出链轮位于壳体腔内并且套固在所述动力输出轴的中部,所述传动链条的右端套置在动力输出链轮上。
[0010]在本技术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减速箱壳体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动力输出轴的位置构成有一动力输出轴后支承轴承腔,在对应于动力输出轴后支承轴承腔的中央位置还开设有一后密封轴承孔,而在所述减速箱壳盖上并且同样在对应于所述动力输出轴的位置构成有一动力输出轴前支承轴承腔,在对应于动力输出轴前支承轴承腔的中央位置还开设有一前密封轴承孔,在动力输出轴后支承轴承腔内设置有一动力输出轴后支承轴承,并且在后密封轴承孔内设置有一后密封轴承,在动力输出轴前支承轴承腔内设置有一动力输出轴前支承轴承,并且在前密封轴承孔内设置有一前密封轴承,所述动力输出轴的前端与所述动力输出轴前支承轴承以及前密封轴承转动配合,而动力输出轴的后端
与所述动力输出轴后支承轴承以及后密封轴承转动配合;所述动力输出链轮通过动力输出链轮套套置在动力输出轴的中部并且由动力输出链轮套固定螺钉将动力输出链轮套与动力输出轴固定。
[0011]在本技术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动力输出轴的第一工作部件传动端Ⅰ靠近所述减速箱壳盖的前方的位置并且围绕动力输出轴的四周构成有一凸起于动力输出轴的表面的第一工作部件位置限定凸缘Ⅰ,而在所述动力输出轴的第二工作部件传动端Ⅱ靠近所述减速箱壳体的后方的位置并且围绕动力输出轴的四周构成有一凸起于动力输出轴的表面的第二工作部件位置限定凸缘Ⅱ;在所述动力输出轴的第一工作部件传动端Ⅰ的前端面的中心位置开设有一前轴向固定螺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力传动装置,包括一减速箱壳体(1)和一减速箱壳盖(2),减速箱壳体(1)具有一壳体腔(11),减速箱壳盖(2)在对应于壳体腔(11)的腔口的位置与减速箱壳体(1)固定;一动力输入传动机构(3)和一动力输出传动机构(4),动力输入传动机构(3)设置在减速箱壳体(1)与减速箱壳盖(2)的左端之间,而动力输出传动机构(4)设置在减速箱壳体(1)与减速箱壳盖(2)的右端之间;一减速传动链条(5),该减速传动链条(5)的左端与所述动力输入传动机构(3)传动连结,而减速传动链条(5)的右端与所述动力输出传动机构(4)传动连结,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箱壳体(1)的左端以及所述减速箱壳盖(2)的左端构成矩形状构造,而减速箱壳体(1)的右端以及减速箱壳盖(2)的右端以悬臂状态向上昂起并且与减速箱壳体(1)的左端以及减速箱壳盖(2)的左端底平面之间构成有一工作部件高度差补偿角(α),其中,所述减速箱壳体(1)的右端的长度为减速箱壳体(1)的左端的长度的1.8

2.5倍,所述减速箱壳盖(2)的左端的长度以及右端的长度分别与减速箱壳体(1)的左端的长度以及右端的长度相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力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减速箱壳体(1)的左端朝向上的一侧延伸有一与所述壳体腔(11)相通的动力输入轮座(12),而在减速箱壳体(1)的左端朝向下的一侧通过壳体定位榫固定螺钉(131)固定有一减速箱壳体定位榫(13);所述动力输入传动机构(3)包括动力输入传动轮(31)、小伞齿轮(32)、大伞齿轮(33)、大伞齿轮轴(34)和小链轮(35),小伞齿轮(32)构成于小伞齿轮轴(321)的下端并且在所述壳体腔(11)内与大伞齿轮(33)啮合,小伞齿轮轴(321)的中部通过小伞齿轮枢转轴承(3211)转动地支承于动力输入轮座(12)的动力输入轮座轴承腔(121)内,而小伞齿轮轴(321)的上端向上伸展到所述动力输入轮座轴承腔(121)外,动力输入传动轮(31)与小伞齿轮轴(321)的上端固定,大伞齿轮(33)位于所述壳体腔(11)内并且固定在大伞齿轮轴(34)上,大伞齿轮轴(34)的前端转动地支承在所述减速箱壳盖(2)的左端朝向壳体腔(11)的一侧,而大伞齿轮轴(34)的后端转动地支承在所述减速箱壳体(1)的左端朝向壳体腔(11)的一侧,小链轮(35)固定在大伞齿轮轴(34)的中部;所述减速传动链条(5)的左端与所述小链轮(35)传动连接;在所述减速箱壳体(1)的所述壳体腔(11)的上部并且位于所述动力输出传动机构(4)的左侧的位置设置有一链条涨紧机构(6),该链条涨紧机构(6)与所述减速传动链条(5)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动力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动力输入传动轮(31)的动力输入传动轮中心孔的孔壁上开设有一动力输入传动轮固定键槽(311),在所述小伞齿轮轴(321)的上端并且在对应于动力输入传动轮固定键槽(311)的位置开设有一小伞齿轮轴键槽(3212),由动力输入传动轮固定键(312)同时插入由动力输入传动轮固定键槽(311)与小伞齿轮轴键槽(3212)共同配合的键槽内将动力输入传动轮(31)与所述小伞齿轮轴(321)的上端固定,在小伞齿轮轴(321)的顶部并且在对应于动力输入传动轮(31)的上表面的中心位置通过动力输入传动轮限定压板螺钉(32131)固定有一动力输入传动轮限定压板(3213),在所述动力输入传动轮(31)朝向下的一侧的中央位置构成有一动力输入传动轮转动支承座(313),该动力输入传动轮转动支承座(313)通过动力输入传动轮转动支承座轴(3131)转动地支承在所述动力输入轮座(12)的所述动力输入轮座轴承腔(121)的上部。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动力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大伞齿轮轴(34)的中部开设有一大伞齿轮轴键槽(341),在该大伞齿轮轴键槽(341)内设置有一大伞齿轮轴键槽
配合键(3411),由该大伞齿轮轴键槽配合键(3411)将所述大伞齿轮(33)以及小链轮(35)与大伞齿轮轴(34)固定,并且在大伞齿轮(33)的大伞齿轮座(331)与小链轮(35)之间设置有一隔距套(36),大伞齿轮轴(34)的前端通过大伞齿轮轴前支承轴承(342)转动地支承在所述减速箱壳盖(2)的左端朝向所述壳体腔(11)的一侧,而大伞齿轮轴(34)的后端通过大伞齿轮轴后支承轴承(343)转动地支承在所述减速箱壳体(1)的左端朝向壳体腔(11)的一侧。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动力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减速箱壳体(1)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大伞齿轮轴(34)后端的位置构成有一后支承轴承配合腔(14),而在所述减速箱壳盖(2)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大伞齿轮轴(34)的前端的位置构成有一前支承轴承配合腔(21),所述的大伞齿轮轴后支承轴承(343)设置在后支承轴承配合腔(14)内,而所述的大伞齿轮轴前支承轴承(342)设置在前支承轴承配合腔(21)内。6.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言奕王朱裔言行周陆玉兰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得美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