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排量高压齿轮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71221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3:06
一种大排量高压齿轮泵,其包括一个外壳,一个嵌装在所述外壳中的齿轮轴组合,一个穿设在所述外壳中且与所述齿轮轴连接的输入轴,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外壳中的耐高压结构。所述外壳上设有一个供所述输入轴穿过的输入口。所述耐高压结构包括两个嵌装在所述输入口中且间隔套设在所述输入轴外侧的圆锥轴承,以及两个嵌装在所述输入口中且位于所述圆锥轴承远离齿轮轴的一侧的耐高压密封圈。所述圆锥轴承与输入轴之间设有自固定结构,所述自固定结构包括一个设置输入轴远离齿轮轴组合的环形凸肩,以及一个嵌装在所述输入轴远离环形凸肩一端的限位片。本大排量高压齿轮泵提高输入轴的承受轴向径向力和径向稳定性,增强抗压性能,提高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排量高压齿轮泵
本技术属于机械
,特别是一种大排量高压齿轮泵。
技术介绍
齿轮泵是依靠泵缸与啮合齿轮间所形成的工作容积变化和移动来输送液体或使之增压的回转泵。由两个齿轮、泵体与前后盖组成两个封闭空间,当齿轮转动时,齿轮脱开侧的空间的体积从小变大,形成真空,将液体吸入,齿轮啮合侧的空间的体积从大变小,而将液体挤入管路中去。吸入腔与排出腔是靠两个齿轮的啮合线来隔开的。齿轮泵的排出口的压力完全取决于泵出口处阻力的大小。传统大排量齿轮泵,额定压力均在21Mpa左右,最大压力不超过25Mpa。由于齿轮泵其输入轴轴向抗压能力弱,无法承受较大压力,导致齿轮泵输出具有较大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大排量高压齿轮泵,以解决上述问题。一种大排量高压齿轮泵,其包括一个外壳,一个嵌装在所述外壳中的齿轮轴组合,一个穿设在所述外壳中且与所述齿轮轴组合连接的输入轴,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外壳中的耐高压结构。所述外壳上设有一个供所述输入轴穿过的输入口。所述耐高压结构包括两个嵌装在所述输入口中且间隔套设在所述输入轴外侧的圆锥轴承,以及两个嵌装在所述输入口中且位于所述圆锥轴承远离齿轮轴的一侧的耐高压密封圈。所述圆锥轴承与输入轴之间设有自固定结构,所述自固定结构包括一个设置输入轴远离齿轮轴组合的环形凸肩,以及一个嵌装在所述输入轴远离环形凸肩一端的限位片,所述圆锥轴承设置在环形凸肩与所述限位片之间。进一步地,所述外壳包括一个壳体,一个设置在所述壳体中的安装腔室,以及至少两个分别设置的外壳两侧的通油口。进一步地,所述齿轮轴组合包括两个间隔嵌装在所述安装腔室中的转轴,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转轴上且相互啮合的齿轮部,两个分别套设在所述转轴两端且抵接在所述齿轮部一侧的浮动侧板,以及两个分别套设在所述转轴两端的滚动轴承。进一步地,所述浮动侧板呈“8”字形且所述浮动侧板上设有两个间隔的嵌装孔。进一步地,所述耐高压密封圈包括一个双唇密封圈,以及一个单唇密封圈,所述双唇密封圈和单唇密封圈被挤压在所述环形凸肩外壁与输入口内壁之间。进一步地,所述齿轮部外壁与所述安装腔室内壁之间留有间隙。进一步地,所述圆锥轴承相对设置且两者之间设有一个隔离块。进一步地,所述输入轴还套设有一个位于所述限位片远离圆锥轴承一侧的隔离圈。进一步地,所述输入轴与一个转轴之间通过可拆卸连接结构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可拆卸连接结构包括一个设置在所述转轴一端的螺孔,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输入轴一端的螺纹段,所述螺纹段嵌入至螺孔中且与所述螺孔螺纹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大排量高压齿轮泵通过增设两个圆锥轴承与耐高压密封圈,进一步提高输入轴的承受轴向径向力和径向稳定性,增强整体抗压性能,同时浮动侧板采用钢背三层复合材料,提高浮动侧板强度以及耐磨性,进一步提高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大排量高压齿轮泵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大排量高压齿轮泵所具有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的大排量高压齿轮泵所具有的浮动侧板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对本技术实施例的说明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请参阅图1至图3,其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大排量高压齿轮泵的结构示意图。一种大排量高压齿轮泵,其包括一个外壳10,一个嵌装在所述外壳10中的齿轮轴组合20,一个穿设在所述外壳10中且与所述齿轮轴组合20连接的输入轴30,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外壳10中的耐高压结构40。本大排量高压齿轮泵还包括其他功能组件以及具体结构,例如输入装置,进出油装置,安装结构等,其均为本领域人员所习知的技术,故在此不再一一详细说明。所述外壳10包括一个壳体11,一个设置在所述壳体11中的安装腔室12,以及至少两个分别设置的外壳10两侧的通油口13。所述壳体11由耐压铸件材料制得,所述安装腔室12与所述齿轮轴组合20结构相匹配。在本实施例中,本大排量高压齿轮泵结构呈对称设置,两侧的通油口13为双向通油,即可以根据实际安装结构选择一个通油口13为进油口,另一个通油口13为出油口。所述外壳10上还设有一个供所述输入轴30穿过的输入口14,设置输入口14结构,便于输入轴30的嵌装,有利于齿轮轴组合20的动力输入。所述齿轮轴组合20包括两个间隔嵌装在所述安装腔室12中的转轴21,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转轴21上且相互啮合的齿轮部22,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转轴21两端的浮动侧板23,以及两个分别套设在所述转轴21两端的滚动轴承24。可以想到的是,两个转轴21其中一个与输入轴30连接的转轴21为主动轴,另一个为从动轴。通过转轴21与滚动轴承24的配合,可以使齿轮轴组合20与外壳10稳定相对旋转。所述浮动侧板23呈“8”字形且所述浮动侧板23上设有两个间隔的嵌装孔231,所述浮动侧板23与安装腔室12配合,隔离齿轮部22与转轴21,保证齿轮部22的高密封性,而且浮动侧板23采用钢背三层复合材料设计,强度高,耐磨,使用寿命长。所述齿轮部22外壁与所述安装腔室12内壁之间留有间隙,当通油口13一侧进油,齿轮部22啮合线无缝隙,油从齿轮部22外侧与安装腔室12内壁之间间隙流过,并在另一侧通油口13处双侧挤压后增压,即完成齿轮泵增压。所述输入轴30与一个转轴21之间通过可拆卸连接结构60连接。所述可拆卸连接结构60包括一个设置在所述转轴21一端的螺孔61,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输入轴30一端的螺纹段62,所述螺纹段62嵌入至螺孔61中且与所述螺孔61螺纹连接。通过该可拆卸连接结构60,可以使输入轴30稳定的嵌装在输入口14中。所述耐高压结构40包括两个嵌装在所述输入口14中且间隔套设在所述输入轴30外侧的圆锥轴承41,以及两个嵌装在所述输入口14中且位于所述圆锥轴承41远离齿轮轴的一侧的耐高压密封圈42。所述圆锥轴承41相对设置且两者之间设有一个隔离块411,在输入轴30外侧设置两个间隔相对设置的圆锥轴承41,可以提高输入轴30的承受轴向径向力和径向稳定性,隔离块411的结构能够使两个圆锥轴承41保持适合的间距。所述耐高压密封圈42包括一个双唇密封圈421,以及一个单唇密封圈422,所述双唇密封圈421和单唇密封圈422被挤压在所述环形凸肩外壁与输入口14内壁之间。通过耐高压密封圈42的设置,可以进一步增加输入轴30的抗压能力。所述圆锥轴承41与输入轴30之间设有自固定结构50,所述自固定结构50包括一个设置输入轴30远离齿轮轴组合20的环形凸肩51,以及一个嵌装在所述输入轴30远离环形凸肩51一端的限位片52,所述圆锥轴承41设置在环形凸肩51与所述限位片52之间。通过环形凸肩51与限位片52的配合,可以始终保持两个圆锥轴承41的稳定性。所述输入轴30还套设有一个位于所述限位片52远离圆锥轴承41一侧的隔离圈31。隔离圈31的结构设计,可以防止输入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排量高压齿轮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排量高压齿轮泵包括一个外壳,一个嵌装在所述外壳中的齿轮轴组合,一个穿设在所述外壳中且与所述齿轮轴组合连接的输入轴,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外壳中的耐高压结构,所述外壳上设有一个供所述输入轴穿过的输入口,所述耐高压结构包括两个嵌装在所述输入口中且间隔套设在所述输入轴外侧的圆锥轴承,以及两个嵌装在所述输入口中且位于所述圆锥轴承远离齿轮轴的一侧的耐高压密封圈,所述圆锥轴承与输入轴之间设有自固定结构,所述自固定结构包括一个设置输入轴远离齿轮轴组合的环形凸肩,以及一个嵌装在所述输入轴远离环形凸肩一端的限位片,所述圆锥轴承设置在环形凸肩与所述限位片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排量高压齿轮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排量高压齿轮泵包括一个外壳,一个嵌装在所述外壳中的齿轮轴组合,一个穿设在所述外壳中且与所述齿轮轴组合连接的输入轴,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外壳中的耐高压结构,所述外壳上设有一个供所述输入轴穿过的输入口,所述耐高压结构包括两个嵌装在所述输入口中且间隔套设在所述输入轴外侧的圆锥轴承,以及两个嵌装在所述输入口中且位于所述圆锥轴承远离齿轮轴的一侧的耐高压密封圈,所述圆锥轴承与输入轴之间设有自固定结构,所述自固定结构包括一个设置输入轴远离齿轮轴组合的环形凸肩,以及一个嵌装在所述输入轴远离环形凸肩一端的限位片,所述圆锥轴承设置在环形凸肩与所述限位片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排量高压齿轮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一个壳体,一个设置在所述壳体中的安装腔室,以及至少两个分别设置的外壳两侧的通油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排量高压齿轮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轴组合包括两个间隔嵌装在所述安装腔室中的转轴,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转轴上且相互啮合的齿轮部,两个分别套设在所述转轴两端且抵接在所述齿轮部一侧的浮动侧板,以及两个分别套设在所述转轴两端的滚动轴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巧扣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佰事瑞帕瓦传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