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渗氮(PN)物理气相沉积(PVD)新型复合离子渗氮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83858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2 13: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等离子渗氮(PN)物理气相沉积(PVD)新型复合离子渗氮炉,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靠近一侧边缘处设置有装置外壳,所述底座顶部靠近另一侧边缘处安装有冷却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中,冷却机通过水泵使冷却机内部的冷水经过第一管、冷凝管、第二管、第三管和连接管再次回到冷却机的内部,从而冷却水循环利用的问题,通过冷凝管可以使装置外壳内部的稳定下降的更加快速,冷却机可以对冷却机内部的使进行冷却,从而可以防止装置在长时间工作中,冷却水会慢慢变成常温水,从而无法达到冷却的效果,增加设备的结构稳定,而转接管的设计不仅可以拆卸维护,还可以使水流动,增加设备的结构稳定。适用于金属表面处理。适用于金属表面处理。适用于金属表面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等离子渗氮(PN)物理气相沉积(PVD)新型复合离子渗氮炉


[0001]本技术涉及渗氮炉
,尤其涉及一种等离子渗氮(PN)物理气相沉积(PVD)新型复合离子渗氮炉。

技术介绍

[0002]氮化炉是具有氮化处理的设备,具有处理温度低,时间短,工件变形小的特点,具有高疲劳极限和良好的耐磨性。
[0003]但是现有技术中,现有的渗氮炉在使用中,渗氮炉需要使用冷却水进行冷却处理,而渗氮炉的炉盖上管道冷却水下端为进水,上端为出水,从而实现对渗氮炉进行冷却处理,但是这种方式会浪费大量的水资源,从而给厂家造成严重的资金浪费,给人们带来极大的困扰。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浪费水资源的缺点。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等离子渗氮(PN)物理气相沉积(PVD)新型复合离子渗氮炉,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靠近一侧边缘处设置有装置外壳,所述底座顶部靠近另一侧边缘处安装有冷却机,所述冷却机的一侧固定设置有第一管,所述第一管远离冷却机的一端固定贯穿至装置外壳的内部,所述第一管靠近装置外壳的一端固定连通有冷凝管,所述冷凝管远离第一管的一端固定连通有第二管,所述第二管远离冷凝管的一端固定连通有第三管,所述第三管远离第二管的一端固定贯穿至装置外壳的外部,所述第三管远离第二管的一端固定连通有转接管,所述转接管靠近冷却机的一端固定连通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远离转接管的一端与冷却机的一侧固定连通。
[0006]优选的,所述底座的顶部靠近装置外壳的外表面焊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远离底座的一侧安装有风机。
[0007]优选的,所述风机的输出端固定连通有通风管,所述通风管远离风机的一端固定与装置外壳的一侧固定连通。
[0008]优选的,所述冷却机的一侧设置有出水管。
[0009]优选的,所述冷却机的一侧靠近出水管的顶部边缘处设置有进水管。
[0010]优选的,所述出水管远离冷却机的一端和进水管远离冷却机的一端均设置有密封盖。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0012]1、本技术中,使用中,冷却机通过水泵使冷却机内部的冷水经过第一管、冷凝管、第二管、第三管和连接管再次回到冷却机的内部,从而冷却水循环利用的问题,通过冷凝管可以使装置外壳内部的稳定下降的更加快速,冷却机可以对冷却机内部的使进行冷却,从而可以防止装置在长时间工作中,冷却水会慢慢变成常温水,从而无法达到冷却的效果,增加设备的结构稳定,而转接管的设计不仅可以拆卸维护,还可以使水流动,增加设备
的结构稳定。
[0013]2、本技术中,使用中,由于在不使用中天气较热时,冷却机内部的水变质,微生物大量增加,长久下来可能会损坏冷却机,此时打开出水管处的密封盖放出水,然后从进水管处重新输入新的水,避免水变质导致冷却机无法使用,增加设备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等离子渗氮(PN)物理气相沉积(PVD)新型复合离子渗氮炉的立体图;
[0015]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等离子渗氮(PN)物理气相沉积(PVD)新型复合离子渗氮炉的侧视立体图;
[0016]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等离子渗氮(PN)物理气相沉积(PVD)新型复合离子渗氮炉的空心管部分剖视立体图。
[0017]图例说明:
[0018]1、底座;2、装置外壳;3、固定块;4、风机;5、通风管;6、冷却机;7、第一管;8、冷凝管;9、第二管;10、第三管;11、转接管;12、连接管;13、出水管;14、进水管;15、密封盖。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0]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1]实施例1,如图1

3所示,一种等离子渗氮(PN)物理气相沉积(PVD)新型复合离子渗氮炉,包括底座1,底座1的顶部靠近一侧边缘处设置有装置外壳2,底座1顶部靠近另一侧边缘处安装有冷却机6,冷却机6的一侧固定设置有第一管7,第一管7远离冷却机6的一端固定贯穿至装置外壳2的内部,第一管7靠近装置外壳2的一端固定连通有冷凝管8,冷凝管8远离第一管7的一端固定连通有第二管9,第二管9远离冷凝管8的一端固定连通有第三管10,第三管10远离第二管9的一端固定贯穿至装置外壳2的外部,第三管10远离第二管9的一端固定连通有转接管11,转接管11靠近冷却机6的一端固定连通有连接管12,连接管12远离转接管11的一端与冷却机6的一侧固定连通。
[0022]其整个实施例1达到的效果为,在使用中,冷却机6通过水泵使冷却机6内部的冷水从水泵的进水口传输到第一管7处,经过第一管7抵达冷凝管8内部,通过冷凝管8抵达第二管9的内部,然后经过第二管9从第三管10经过转接管11抵达连接管12的内部,最终经过连接管12的再次回到冷却机6的内部,从而冷却水循环利用的问题,而冷凝管8的设计可以使装置外壳2内部的稳定下降的更加快速,而冷却机6的设计可以对冷却机6内部的使进行冷却,从而可以防止装置在长时间工作中,冷却水会慢慢变成常温水,从而无法达到冷却的效果,增加设备的结构稳定,而转接管11的设计不仅可以拆卸维护,还可以使水流动,增加设备的结构稳定。
[0023]实施例2,如图1所示,底座1的顶部靠近装置外壳2的外表面焊接有固定块3,固定块3远离底座1的一侧安装有风机4,风机4的输出端固定连通有通风管5,通风管5远离风机4的一端固定与装置外壳2的一侧固定连通,冷却机6的一侧设置有出水管13,冷却机6的一侧靠近出水管13的顶部边缘处设置有进水管14,出水管13远离冷却机6的一端和进水管14远离冷却机6的一端均设置有密封盖15。
[0024]其整个实施例2达到的效果为,在使用中,长时间使用之后,由于在不使用中天气较热时,会导致冷却机6内部的水变质,微生物大量增加,长久下来可能会损坏冷却机6,此时打开出水管13处的密封盖15放出水,然后从进水管14处重新输入新的水,避免水变质导致冷却机6无法使用,增加设备的使用寿命。
[0025]本技术中的风机4和冷却机6的接线图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其工作原理是已经公知的技术,其型号根据实际使用选择合适的型号,所以对风机4和冷却机6不再详细解释控制方式和接线布置。
[0026]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技术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内容,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等离子渗氮(PN)物理气相沉积(PVD)新型复合离子渗氮炉,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部靠近一侧边缘处设置有装置外壳(2),所述底座(1)顶部靠近另一侧边缘处安装有冷却机(6),所述冷却机(6)的一侧固定设置有第一管(7),所述第一管(7)远离冷却机(6)的一端固定贯穿至装置外壳(2)的内部,所述第一管(7)靠近装置外壳(2)的一端固定连通有冷凝管(8),所述冷凝管(8)远离第一管(7)的一端固定连通有第二管(9),所述第二管(9)远离冷凝管(8)的一端固定连通有第三管(10),所述第三管(10)远离第二管(9)的一端固定贯穿至装置外壳(2)的外部,所述第三管(10)远离第二管(9)的一端固定连通有转接管(11),所述转接管(11)靠近冷却机(6)的一端固定连通有连接管(12),所述连接管(12)远离转接管(11)的一端与冷却机(6)的一侧固定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渗氮(PN)物理气相沉积(PVD)新型复合离子渗氮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燕刘欣杰刘有为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等离子渗氮炉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