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电致发光光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81763 阅读:1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致发光光源,包括:基底(1);和施加在所述基底(1)上的层结构,用于至少在远离所述基底的那一侧上发射出光(10),所述层结构包括至少一个电极作为阳极(3),至少一个电极作为阴极(4)和位于它们之间的至少一个有机电致发光层(2),其中所述电极(4)至少在远离所述基底的那一侧上是部分透明的;和至少部分透明的封装设备(5),用于围绕所述层结构形成一个封闭的容积(6),将该设备用相对于所述层结构来说基本上化学惰性的电介质流体(11)填充,所述流体含有用于吸收由层结构发射出的部分光且用于重新发射不同波长的光的微粒(12),选择所述微粒的密度以使微粒(12)在电介质流体(11)中呈悬浮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封装的有机电致发光光源,用于通过颜色转换(color conversion)发射出白光。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电致发光光源(EL光源)由含有用于发射光的有机电致发光层(EL层)的多个薄层组成。由于有机层对周围环境比如湿气的反应特别敏感,所以例如,将EL光源进行机械封装,并且将在层结构(layer structure)和封装(encapsulation)之间的中间间隙用化学惰性物质进行填充。通常对底部发射器(经透明基底发光)和顶部发射器(经透明的封装体发光)加以区别。在顶部发射器的情况下,基底还可以是不透光的。有机EL层可以在一个或多个光谱区中发射光。通过将由EL层发射出的光与由荧光材料发射出的光进行混合,可以用简单的方式产生白光。作为例子,EL层的蓝光被荧光材料部分吸收并且被用更长的波长重新发射,例如,用在黄色光谱区中或者在绿色和红色光谱区内的波长重新发射(颜色转换)。蓝光和重新发射出的光进行混合后产生白光。美国专利文献US6717176描述了一种作为顶部发射器的有机电致发光光源,该顶部发射器具有颜色转换层,该颜色转换层作为一个薄层施加在封装设备的内侧。这样的附加层导致生产的复杂度增大,从而因增加涂敷工序而增大成本。此外,颜色转换层的特性,例如层的粘合性,在整个使用寿命期间都必须保持不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成本效率比高的作为顶部发射器的电致发光光源,用于通过光转换发射出白光,同时避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上述目的是通过一种电致发光光源来实现的,该电致发光光源包括基底;施加在所述基底上的层结构,用于至少在远离所述基底的那一侧上发射出光,所述层结构包括至少一个电极作为阳极、至少一个电极作为阴极、和位于它们之间的至少一个有机电致发光层,其中所述电极在远离所述基底的那一侧至少是部分透明的;和至少部分透明的封装设备,用于围绕所述层结构形成一个封闭的容积(volume),将该设备用相对于层结构来说基本上化学惰性的电介质流体(dielectric fluid)填充,所述流体含有用于吸收由层结构发射出的部分光且用于重新发射出不同波长的光的微粒,选择所述微粒的密度以使在电介质流体中的微粒呈悬浮状态。通过选择密度与电介质流体的密度相一致的微粒,实现微粒在电介质流体中的均匀且暂时恒定的分布,因此不管EL光源的空间设置怎样,例如水平、垂直或者被悬挂,吸收和重新发射的行为都保持不变。在制备EL光源之前,使微粒与电介质流体简单地混合。要制备颜色转换的微粒层不需要复杂的涂敷工序。有利地,如果微粒在电介质流体中所占的体积比例在5%~60%之间。这样,有足够量的用于所希望的颜色混合的光被微粒吸收并重新发射。另外,有利地,微粒的直径大于100纳米,优选大于500纳米,因为直径越小,光的吸收和光的后向散射就变得越差。有利地,微粒的折射率大于1.4。由于适当的电介质流体的折射率在1.25和1.35之间,所以光进入到微粒中相当于从光疏介质传输到光密材料中,而没有因全反射而引起的耦合损失。特别有利地,微粒由用于吸收和重新发射光的第一种材料和用于调整(set)它们的密度的第二种材料组成。因此,也可能使用其密度大大不同于电介质流体的密度的第一种吸收光并重新发射的材料。甚至更有利地,用于吸收并重新发射光的第一种材料是具有高密度的材料,用于调整密度的第二种材料是具有低密度的用于吸收并重新发射光的材料。这样,除调整合适的密度之外,第二种材料的体积还可以用于吸收并重新发射光。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种和第二种材料的发射光谱区不相同也是可能的。包含无机材料作为第一种材料的微粒,尤其很适用于具有高光学辐照度(irradiance)的电致发光光源。另一方面,包含有机材料作为第一种材料的微粒,尤其很适用于具有低光学辐照度的电致发光光源。另外,有利地,微粒的第一种材料被微粒的第二种材料包围。因而,调整微粒的表面从而调整微粒的散射行为是可能的。为了产生白光,尤其是具有高显色指数的白光,有利地,电介质流体至少含有用于发射在第一光谱区内的光的第一种微粒和用于发射在第二光谱区内的光的第二种微粒。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制备电介质流体的方法,所述电介质流体含有用于吸收光和用于重新发射不同波长的光的微粒,选择所述微粒的密度以使微粒在电介质流体中呈悬浮状态,用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有机电致发光光源中,所述方法包括下列步骤-制备所述微粒(12)的第二种材料(1202)的溶液或熔体(melt),优选塑料,-以适用于制备特定密度的微粒(12)的浓度将用于吸收并重新发射光的粉状第一种材料(1201)添加到所述微粒(12)的第二种材料(1202)的溶液或熔体中,-通过喷嘴吹制所述溶液或熔体以形成由第一种材料(1201)和第二种材料(1202)结合而成的微粒(12),-收集和尽可能地冷却微粒(12),-将由此形成的微粒(12)添加到电介质流体(11)中,-除去随后在电介质流体中上升和/或沉积的密度太高/太低的微粒(12),-通过在适当的容器中旋转或搅拌,使得微粒(12)在电介质流体(11)中均匀分布。附图说明参照附图中所示的实施方式的例子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不限于此。图1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顶部发射型电致发光光源。图2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填充有含有微粒的电介质流体的封装设备图3示出在电致发光光源中光的示意性射线路径。图4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致发光光源,其在电介质流体中包括第一种和第二种微粒。图5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微粒的结构,其由一种以上材料构成。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示出了作为所谓的顶部发射器的电致发光光源的侧视图,也就是说,光10是通过至少部分透明的封装设备5发射出的。由于该发光方向,所以基底1也可以是不透明的。施加在基底1上的电致发光光源的层结构,含有一薄有机层包,该薄有机层包包括典型厚度约100纳米(nm)的电致发光层2(例如掺杂三(8-羟基喹啉根合)铝(tri-(8-hydroxyquinolinato)aluminum)),该电致发光层2设置在两个电极3和4(例如在图1中所示的阳极3和阴极4)之间。在顶部发射器的情况下,电极沿发射方向放置,在这种情况下,阴极4是至少部分透明的。一般,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ITO)用作透明导电材料。金属层,例如铝,厚度约100nm,作为导电材料用于阳极3,其通常是不透明的。但是,也可能设置成使光同时在顶部和底部方向发射。在这样的设置中,阳极3和基底1都是由至少部分透明的材料组成的。在有机发光层2和阳极3之间,通常有另一个有机层作为空穴传输层,有代表性的是α-NPD(N,N’-二(萘-2-基)-N,N’-二苯基-联苯胺(N,N′-di(naphthalen-2-y1)-N,N′-diphenyl-benzidine)),厚度约50纳米。在阴极4和有机发光层2之间通常有一薄的电子注入层9,该电子注入层9由具有低功函(work function)的材料构成,例如锂、铯或者钡,其对于电子有效注入到发光层中是很重要的。层结构在原理上来说还可以以相反的次序施加于基底上。在电致发光光源的其它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向层结构中添加其它层,例如微腔层,用于提高光的出射。由于层结构对周围环境的反应非常敏感,特别是湿气,所以电致发光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致发光光源,包括:基底(1),施加在所述基底(1)上的层结构,用于至少在远离所述基底的那一侧上发射出光(10),所述层结构包括至少一个电极作为阳极(3),至少一个电极作为阴极(4)和位于它们之间的至少一个有机电致发光层,其中所述电极(4)在远离所述基底的那一侧是至少部分透明的,和至少部分透明的封装设备(5),用于围绕所述层结构形成一个封闭的容积(6),将该器件用相对于所述层结构来说基本上化学惰性的电介质流体(11)填充,所述流体含有用于吸收由层结构发射出的部分光且用于重新发射出不同波长的光的微粒(12),选择所述微粒的密度以使微粒(12)在电介质流体(11)中呈悬浮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EP 2004-12-6 04106336.31.一种电致发光光源,包括基底(1),施加在所述基底(1)上的层结构,用于至少在远离所述基底的那一侧上发射出光(10),所述层结构包括至少一个电极作为阳极(3),至少一个电极作为阴极(4)和位于它们之间的至少一个有机电致发光层,其中所述电极(4)在远离所述基底的那一侧是至少部分透明的,和至少部分透明的封装设备(5),用于围绕所述层结构形成一个封闭的容积(6),将该器件用相对于所述层结构来说基本上化学惰性的电介质流体(11)填充,所述流体含有用于吸收由层结构发射出的部分光且用于重新发射出不同波长的光的微粒(12),选择所述微粒的密度以使微粒(12)在电介质流体(11)中呈悬浮状态。2.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电致发光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粒(12)在所述电介质流体中所占的体积比例在5%和60%之间。3.如权利要求1或2中所述的电致发光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粒(12)的直径大于100纳米,优选大于500纳米。4.如上述权利要求的任意一项中所述的电致发光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粒(12)的折射率大于1.4。5.如上述权利要求的任意一项中所述的电致发光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粒(12)由用于吸收并重新发射光的第一种材料(1201)和用于调整微粒(12)的密度的第二种材料(1202)构成。6.如在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电致发光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吸收并重新发射光的第一种材料(1201)是具有高密度的材料,所述用于调整密度的第二种材料(1202)是具有低密度的用于吸收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HF博尔纳
申请(专利权)人: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NL[荷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