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梁联接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7654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8 10: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管梁接头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管梁联接接头,该管梁联接接头包括底座、多个端座和多个螺丝,多个端座间隔设置且多个端座均与底座固定连接,端座设置有开口,开口将端座分为上半部和下半部,上半部设置有螺纹孔,多个螺丝分别螺接于多个螺纹孔,螺丝抵接于下半部后继续转动能将开口撑大。该管梁联接接头的端座插入管梁后,通过转动螺丝使端座涨大,以使端座与管梁通过过盈配合进行固定,能对多个管梁快速进行联接固定或拆卸,效率高,且端座的外表面与管梁的内表面贴合,联接精度高且强度高。高且强度高。高且强度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梁联接接头


[0001]本技术涉及管梁接头
,尤其涉及一种管梁联接接头。

技术介绍

[0002]管梁结构简单且强度可靠,是汽车制造中常用的材料之一,在车体结构制造过程中,需要对多根管梁进行联接,目前一般将多根管梁在连接处用二氧化碳保护焊焊接来进行固定;或者,管梁插接入普通的联接接头后用螺钉固定,然而,采用焊接的方式,费时费力且固定后无法拆卸和再装配;采用插接入普通的联接接头后用螺钉固定的方式,联接接头和管梁的配合间隙大,精度低且强度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梁联接接头,能对多个管梁快速进行联接固定或拆卸,装拆效率高,联接精度高且强度高。
[0004]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管梁联接接头,用于联接管梁,包括:
[0006]底座;
[0007]多个端座,多个所述端座均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多个所述端座间隔设置,所述端座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将所述端座分为上半部和下半部,所述上半部设置有螺纹孔;
[0008]多个螺丝,多个所述螺丝分别螺接于多个所述螺纹孔,所述螺丝抵接于所述下半部后继续转动能将所述开口撑大。
[0009]作为优选,多个所述端座的外表面均设置有防滑纹。
[0010]作为优选,所述底座设置有限位面。
[0011]作为优选,所述底座设置有减重孔。
[0012]作为优选,所述端座的形状与所述管梁的形状相同。
[0013]作为优选,所述端座的形状为腰形。r/>[0014]作为优选,所述螺纹孔的轴向与所述开口的延伸方向垂直。
[0015]作为优选,所述开口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端座的插接方向平行。
[0016]作为优选,所述底座和多个所述端座为一体成型结构。
[0017]作为优选,每个所述端座上设置有两个所述螺纹孔,两个所述螺纹孔间隔设置。
[00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管梁联接接头,该管梁联接接头包括底座、多个端座和多个螺丝,多个端座间隔设置且多个端座均与底座固定连接,端座设置有开口,开口将端座分为上半部和下半部,上半部设置有螺纹孔,多个螺丝分别螺接于多个螺纹孔,螺丝抵接于下半部后继续转动能将开口撑大。采用该管梁联接接头对多个管梁进行联接固定时,先将管梁套设在端座上,管梁上设置有通孔,通孔的位置与螺丝孔的位置相对,螺丝穿过通孔与螺纹孔螺接,转动螺丝使螺丝向下运动,当螺丝的底端位于开口内且抵接于端座的下半部后,仍继续转动螺丝使螺丝向下运动,则螺丝会将开口撑大,端座的上半
部和下半部之间的距离增大,导致端座涨大挤压管梁,直至端座与管梁的联接足够紧密时停止转动螺丝,完成对一个管梁的固定,重复上述步骤完成对多个管梁的固定。该管梁联接接头的端座插入管梁后,通过转动螺丝使端座涨大,以使端座与管梁通过过盈配合进行固定,能对多个管梁快速进行联接固定或拆卸,安装和拆卸效率高,且端座的外表面与管梁的内表面贴合,联接精度高且强度高。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具体实施例提供的管梁联接接头与管梁装配后的剖视图;
[0020]图2是本技术具体实施例提供的管梁联接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本技术具体实施例提供的管梁联接接头与管梁装配后沿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是本技术具体实施例提供的管梁联接接头与管梁装配后沿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
[0024]1、底座;2、端座;3、螺丝;4、开口;5、减重孔;6、限位面;7、通孔;8、管梁;21、上半部;22、下半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002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7]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28]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0029]现有技术中一般将多根管梁在连接处用二氧化碳保护焊焊接来进行固定,而将多根管梁拼焊在一起费时费力,且焊接后无法拆卸和再装配,不利于改型换代或衍生新产品;或者,将管梁插接入普通的联接接头后,用螺钉螺接管梁和联接接头来进行固定,而采用这
种方式,无法保证管梁与联接接头表面贴合,导致联接接头和管梁的配合间隙大,精度低且强度低。
[0030]本技术提供一种管梁联接接头,该管梁联接接头的端座插入管梁后,通过转动螺丝使端座涨大,以使端座与管梁通过过盈配合进行固定,能对多个管梁快速进行联接固定或拆卸,效率高,且端座的外表面与管梁的内表面贴合,联接精度高且强度高。
[0031]如图1和图2所示,该管梁联接接头包括底座1、多个端座2和多个螺丝3,多个端座2间隔设置且多个端座2均与底座1固定连接,端座2设置有开口4,开口4将端座2分为上半部21和下半部22,上半部21设置有螺纹孔,多个螺丝3分别螺接于多个螺纹孔,螺丝3抵接于下半部22后继续转动能将开口4撑大。采用该管梁联接接头对多个管梁8进行联接固定时,先将管梁8套设在端座2上,管梁8上设置有通孔7,通孔7的位置与螺纹孔的位置相对,螺丝3穿过通孔7与螺纹孔螺接,转动螺丝3使螺丝3向下运动,当螺丝3的底端位于开口4内且抵接于端座2的下半部22后,仍继续转动螺丝3使螺丝3向下运动,则螺丝3会将开口4撑大,端座2的上半部21和下半部22之间的距离增大,导致端座2涨大挤压管梁8,直至端座2与管梁8的联接足够紧密时停止转动螺丝3,完成对一个管梁8的固定,重复上述步骤完成对多个管梁8的固定。该管梁联接接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梁联接接头,用于联接管梁(8),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多个端座(2),多个所述端座(2)均与所述底座(1)固定连接,多个所述端座(2)间隔设置,所述端座(2)设置有开口(4),所述开口(4)将所述端座(2)分为上半部(21)和下半部(22),所述上半部(21)设置有螺纹孔;多个螺丝(3),多个所述螺丝(3)分别螺接于多个所述螺纹孔,所述螺丝(3)抵接于所述下半部(22)后继续转动能将所述开口(4)撑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梁联接接头,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端座(2)的外表面均设置有防滑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梁联接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设置有限位面(6)。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梁联接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设置有减重孔(5)。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梁联接接头,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迟达余丽娟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吴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